我想,正是因为遭受了这些,他才会执着于强调他已经不会传染别人的这个事实吧,而他的低声感慨诉尽了这么多年的无奈。
——范梦琪
今天是第医院,我们医院。张院长与王主任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医院,这里的环境与东台相比稍有改善,医院之后,我们围坐在会议桌前,稍作休整,开始了今天的访谈。
田老令我印象深刻,医院,之前因为与病友意见不合,医院回家,医院。当我们问到他的愿望时,他表示希望国家富强,而现在,我想他的愿望已经达成了。在我们访谈结束后,他冲我们喊道:你们年轻有为。这位老人也曾年轻过,在读医院,门口的小黑板上写着他希望国家繁荣,我仔细地看了看,发现有错别字,但字迹工整。田老现在也不多与邻里交流,担心言多必失。
83岁的高老坐在菜地旁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捡起一根树枝,一边回答我们的问题,一边慢慢掰着树枝,喃喃着:我们经过治疗后,是不会传染的,不传染的。不知道为什么,我在树荫下看着高老,觉得他十分和蔼,他表示当时的群众不了解麻风病,会歧视病人,想要隔离他。我想,正是因为遭受了这些,他才会执着于强调他已经不会传染别人的这个事实吧,而他的低声感慨诉尽了这么多年的无奈。
还有一位休养员在讲述自己的治疗过程时,表示自己一医院,更不知道自己患上的是麻风病,家里人觉得不痛不痒也便不太在意。医院的工人在他家吃饭,才让这家人了解到麻风病。他感慨到自己知道得太晚了。因为希望病能早点好,能够早点出院,他吃了超出规定的剂量,由于副作用,人差点没了。“只能怪我自己”,对于这位休养员,我觉得十分惋惜。也许这更是当时普遍的状况,无知也无奈,可悲可叹。
医院的条件比东台的休养院好了很多,面积也大,房屋也好,交通便利,基础设备一应俱全,食堂统一供饭。而在东台,每户人家自己做饭,我只看到了一间卫生间,全部都是自给自足,实现了“自治”,身体较好的休养员刘老作为负责人,还有一名参过军的管理者。可令我感到奇怪的是,在东台访谈的老人的幸福感都远大于明光的老人。在这里,我听到了两次“马马虎虎”的感慨,也有休养员表达自己老了,每天马马虎虎地活着,也有表达现在受到的照顾马马虎虎。而问到他们有什么愿望时,有的希望能有人来帮帮自己。食堂每天供应饭菜,可他们行动不便,可能走不过去,也无法自理。现在靠着几位身体还算不错的人照顾,可他们的年纪越来越大,早晚有一天会自顾不暇。医院也无医生与护工,日常采购、做饭、打扫卫生是靠行动方便的休养员,他们也能收到一点相应的报酬。在了解了一定情况后,我得知这样能自理还能照顾别人的休养员可能只有两人,可他们照顾不过来所有人。而几乎所有人都提到了来这边照顾他们的阿根廷修女,在待了很多年后由于签证原因离开了。
晚上,张院长与王主任热情地邀请我们小队共进晚餐,总共吃了三个小时,大部分时间是在聊天,队长与他们交流着调研情况与各地麻风村的情况。
我想了很久,对于东台的麻风休养员来说,医院的休养员们过着较为富足的生活,物质条件上还是相较充沛的。在他们的病痊愈后,两边的医生护工也都离开了,住所随着国家富强也都翻新重建了。可医院的休养员们在修女们多年的贴心照顾后,还被三名中国志愿者的照顾了两三年,可能已经习惯了曾经的生活,现在很不适应。东台的休养员们条件虽然更为艰苦,还得自己做饭,也不乏行动不便者,但他们之间相互关爱和照顾,比如没有手指的老奶奶与坐着轮椅的老爷爷住在隔壁互相照应。而当采访医院的一位休养员时,他表示即使食堂供饭,行动不便的人也走不过去,我们接着表示是否可以互相照顾时,他表示自己都行动不便了,怎么互相照顾,现在希望能有人多来帮帮他们。而当看到医院时,我想象着如果东台的休养员们住进这里,物质水平提高,他们应该会很开心。
在这里的访谈过程中,语言沟通没有特别大的问题,总体上进行地十分顺利。
.7.24范梦琪
文字
范梦琪
排版
范梦琪
审核
王展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