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备考关键时间安排
网上报名:年3月22日8:00至年3月26日18:00资格审核:3月22日8:00至28日18:00准考证时间:4月15日8:00-18日18:00考试:年4月17日至年4月18日二次招录考试:5月15日距离考试还有42天第一部分《生理学》50%
第一章绪论
1.掌握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概念,三种机体功能调节方式的概念及其特点,正反馈、负反馈的概念以及人体中常见的正、负反馈,正、负反馈的生理意义。
2.熟悉反射弧的结构。
3.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体内的控制系统。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掌握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兴奋性,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兴奋的引起和传导机制。
2.熟悉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3.了解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由酪氨酸激酶受体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
第三章血液
1.掌握血细胞比容的概念和血液的理化特性,三种血细胞的数量,红细胞的生理特性,ABO血型系统。
2.熟悉生理止血,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功能,血液凝固与抗凝,输血的原则,以及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
3.了解血液的基本组成、血量和血浆的化学成分,红细胞生成所必需的原料和因素,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功能,Rh血型系统。
第四章血液循环
1.掌握心脏的泵血功能及其调节,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与体液调节。
2.熟悉各类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形成机制。
3.了解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第五章呼吸
1.掌握呼吸的概念及其三个环节,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肺换气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氧容量,氧含量,氧饱和度的概念,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2.熟悉基本肺容积、肺容量和肺通气量。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呼吸中枢。
3.了解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1.掌握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胃肠神经支配及其作用,胃肠激素其及作用,胃液、胰液和胆汁的分泌,胃的排空及其控制。
2.熟悉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的两种方式。
3.了解大肠内消化,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1.掌握食物热价,氧热价,呼吸商的概念,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掌握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变动。
2.熟悉体温调节机制。
3.了解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汗腺的神经支配。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1.掌握尿生成(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尿生成的调节。
2.熟悉肾血液循环的特征及肾血流量的调节。
3.了解尿的生成和排出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中的意义。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1.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原理。
2.熟悉眼的折光能力异常。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1.掌握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经典的突触传递和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神经递质和受体基本概念及周围神经系统中的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递质受体系统,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对躯体运动、内脏活动的调节。
2.熟悉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3.了解睡眠的时相,皮层诱发电位和脑电图,脑的高级功能。
第十一章内分泌
1.掌握激素的概念,及几种主要激素(生长素,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旁腺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等)的生物学作用,应激和应急反应的概念。
2.熟悉激素的作用方式,激素的分类及作用机制,下丘脑调节肽。
第十二章生殖
1.掌握卵巢周期中雌激素、孕激素、促性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的变化及其与卵巢和月经周期的关系。
2.了解男、女性激素的作用。
第二部分《药理学》50%
一、绪论
1.掌握药理学的定义,药物的概念,药物和毒物的关系与区别。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概念与内容。药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
2.熟悉研究药物的有关学科介绍,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3.了解古代药物知识的累积和流传,近代药理学的发展及变化趋势,我国药理学的研究现状。新药的概念,药理学在新药研发中的作用。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
1.掌握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的特点。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的概念。首关消除、肝肠循环的概念及意义。肝微粒体酶,酶诱导剂和酶抑制剂及其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影响肾脏排泄的因素。生物利用度的概念及意义。药物半衰期、稳态血药浓度概念及意义。
2.熟悉药物转运的基本规律。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及意义。药物的生物转化。
3.了解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三、药物效应动力学
1.掌握物作用与药理效应,兴奋与抑制,药物作用的选择性的概念;对因治疗、对症治疗、补充治疗的概念。副反应与毒性反应的产生条件,区别和预防。量效关系的概念。药物的效价与效能的关系。质反应与量反应的关系。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安全范围的概念。受体、配体概念。亲和力、内在活性的概念及相互关系。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激动药、部分激动药、拮抗药的概念。
2.熟悉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的概念。药物的剂量与效应关系。药物作用机制的种类。受体的特性。
四、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1.掌握不同给药途径药物产生效应的速度比较。年龄、性别、遗传异常、病理情况、心理因素对药物效应的影响。安慰剂的概念。致敏反应、耐受性、麻醉药品、习惯性、成瘾性、依赖性的概念。合理用药原则的基本要求。
2.熟悉极量的概念。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的概念。
3.了解缓释剂、延迟释放剂、持续释放剂、控释剂的概念。
五、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1.掌握传出神经系统递质的合成、贮存、释放和消除。传出神经系统受体的分布及其效应。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基本作用及其分类。
2.熟悉传出神经系统受体的命名、分型及功能。
3.了解传出神经系统的组成。
六、胆碱受体激动药
1.掌握毛果芸香碱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
2.熟悉毒蕈碱中毒的抢救药物。
3.了解毒蕈碱和烟碱的毒理学意义。
七、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1.掌握新斯的明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临床用途,掌握有机磷酸酯类的中毒机制、治疗药物及其作用机制和应用原则。胆碱酯酶复活药的作用特点。
2.熟悉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的一般特性,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3.了解胆碱酯酶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吡斯的明、毒扁豆碱的作用特点。
八、胆碱受体阻断药(Ⅰ)-M胆碱受体阻断药
1.掌握阿托品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及不良反应。
2.熟悉与阿托品相比山莨菪碱、东莨菪碱的特点。
3.了解阿托品合成代用品:后马托品、尤卡托品、托吡卡胺、溴丙胺太林的特点。
九、胆碱受体阻断药(Ⅱ)-N胆碱受体阻断药
1.掌握以琥珀胆碱和筒箭毒碱为代表的两类肌松药,其作用特点以及中毒的解救。
2.熟悉除极化型和非除极化型肌松药的定义、特点。琥珀胆碱、筒箭毒碱的作用特点、主要用途、不良反应和注意点。
3.了解神经节阻断药美加明的作用特点、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十、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1.掌握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间羟胺、多巴胺、麻黄碱的作用特点及用途。
2.熟悉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的体内过程特点,多巴酚丁胺的作用特点和用途。
3.了解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分类及体内过程。去氧肾上腺素、甲氧明的作用特点和用途。
十一、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1.掌握β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2.熟悉酚苄明和酚妥拉明的作用、用途和主要不良反应。哌唑嗪的特点。普萘洛尔、噻吗洛尔、拉贝洛尔的特点。
3.了解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的分类,特拉唑嗪的特点。
十二、局部麻醉药
1.掌握常用局麻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优缺点。
2.熟悉常用局麻药的作用机制及吸收作用。
3.了解局麻药的给药方式。
十三、镇静催眠药
1.掌握地西泮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2.熟悉硝西泮、三唑仑、氯氮卓、奥沙西泮、艾司唑仑、氟西泮、劳拉西泮的作用特点。苯二氮卓类药物与巴比妥类药物的催眠特点。苯二氮卓类药物的特异性解毒药物:氟马西尼。
3.了解镇静药、催眠药和抗焦虑药的概念、分类。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分类。巴比妥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中毒解救。水合氯醛的作用特点。
十四、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1.掌握苯妥英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苯二氮卓类药物抗癫痫药理作用特点及临床选用。苯巴比妥、乙琥胺、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的抗癫痫药理特点。
2.熟悉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抗惊厥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3.了解癫痫病的概念及分类。抗癫痫药的合理应用。
十五、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1.掌握抗帕金森病药的分类。左旋多巴的药理作用、应用、不良反应。卡比多巴的药理作用特点。左旋多巴的体内过程、药物相互作用。
2.熟悉苯海索、金刚烷胺、溴隐亭的作用特点。
3.了解帕金森病的概念、分类、发病机制。阿尔茨海默病的特点和主要病理特征、治疗药物及作用特点。
十六、抗精神失常药
1.掌握氯丙嗪的中枢药理作用,抗精神病的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氯氮平的抗精神病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抗抑郁症药物米帕明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抗抑郁药的分类,氟西汀的作用和应用特点。
2.熟悉氯丙嗪对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急性中毒,药物相互作用与禁忌症。抗躁狂症药物碳酸锂的作用特点。阿米替林和多塞平抗抑郁的作用特点。选择性NA摄取抑制药地昔帕明的药理作用特点。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的药理作用特点。
3.了解抗精神失常药物的分类。熟悉各类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
十七、镇痛药
1.掌握吗啡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急性中毒及禁忌症。哌替啶、美沙酮的特点及应用。
2.熟悉吗啡作用机制(阿片受体亚型和特性),可待因的药理作用及应用。芬太尼、喷他佐辛、曲马朵的应用及不良反应。恶性肿瘤所致疼痛的阶梯治疗。
3.了解镇痛药的概念及药物分类,阿片受体及阿片肽,阿片类药物依赖性及其治疗。纳洛酮与纳曲酮的药理作用及应用。
十八、解热镇痛抗炎药
1.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同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2.熟悉环氧酶的类型及其作用。阿司匹林的药物相互作用。对乙酰氨基酚的作用和应用特点。萘普生、双氯芬酸、布洛芬的作用和应用特点。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剂的特点。
3.了解阿司匹林的体内过程。吲哚美辛、保泰松的作用和应用特点。
十九、抗心律失常药
1.掌握奎尼丁、利多卡因、普罗帕酮、胺碘酮、维拉帕米的药理作用、临床作用及不良反应。苯妥英钠、普萘洛尔的抗心律失常临床应用特点。
2.熟悉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
3.了解正常心肌电生理。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学机制。美西律、美托洛尔、索他洛尔的作用特点。
二十、利尿药
1.掌握利尿药的作用部位、作用机制。高效能利尿药呋塞米、中效能利尿药氢氯噻嗪、低效能利尿药螺内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2.熟悉利尿药的分类,吲达帕胺、氨苯喋啶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脱水药的作用特点。
3.了解乙酰唑胺、甘露醇、山梨醇、高渗葡萄糖的作用和应用。
二十一、抗高血压药
1.掌握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钙通道阻滞药、ACE抑制剂和AT1受体阻断药的降压作用机制、应用特点和主要不良反应。
2.熟悉硝普钠的作用和应用特点;熟悉钾通道开放药、α受体阻断药哌唑嗪的降压作用特点。
3.了解其它抗高血压药,了解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新概念。
二十二、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
1.掌握治疗CHF的药物分类。ACE抑制剂、AT1受体阻断药和醛固酮受体阻断药治疗CHF的药理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掌握强心苷类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强心苷中毒的防治措施。
2.熟悉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血管扩张药治疗CHF的作用及应用特点。
3.了解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其它抗CHF药。
二十三、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1.掌握调血脂药的分类,他汀类调血脂药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
2.熟悉胆汁酸结合树脂类,贝特类、烟酸、抗氧化剂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3.了解高脂蛋白血症分型,了解多烯脂肪酸类的临床用途。
二十四、抗心绞痛药
1.掌握抗心绞痛药物的分类。硝酸甘油、普萘洛尔和钙拮抗剂抗心绞痛作用的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2.熟悉抗心绞痛药物的联合应用,硝酸甘油和普萘洛尔合用的机制。硝酸异山梨酯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
3.了解心绞痛的概念、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分型及药物治疗原则。
二十五、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1.掌握肝素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低分子量肝素的特点。双香豆素、维生素K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铁制剂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铁制剂的体内过程。叶酸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2.熟悉抗血小板药的作用机制及用途。链激酶、尿激酶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作用特点、应用及不良反应。氨甲苯酸、氨甲环酸的作用与应用。维生素B12的临床应用。
3.了解血液凝固与纤溶过程的生理和病理生理。贫血的概念及其类型。右旋糖酐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二十六、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药物
掌握抗组胺药的作用和应用。
二十七、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1.掌握平喘药的分类,肾上腺素、麻黄碱、异丙肾上腺素的平喘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选择性β2受体激动药、氨茶碱、糖皮质激素的平喘作用机制和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2.熟悉异丙托溴铵平喘作用特点,色甘酸钠的临床应用。可待因、右美沙芬、喷托维林、苯丙哌林、苯佐那酯的临床应用。
3.了解祛痰药的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二十八、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1.掌握抗消化性溃疡病的药物分类,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甲氧氯普胺、昂丹司琼、硫酸镁的作用特点及用途。
2.熟悉抗酸药的作用特点,米索前列醇、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的作用特点。抗幽门螺杆菌的药物。多潘立酮、西沙必利的作用特点及用途。
3.了解哌仑西平、丙谷胺、稀盐酸、胃蛋白酶、胰酶及乳酶生的作用与应用。比沙可啶、酚酞、蒽醌类药、液状石蜡、甘油的作用特点与应用。
二十九、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抑制药
1.掌握缩宫素的药理作用及作用特点,不同剂量缩宫素的临床应用。
2.熟悉麦角生物碱的临床应用。
3.了解子宫平滑肌抑制药的作用。
三十、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1.掌握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2.熟悉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机制、体内过程、用法及疗程、禁忌症。
3.了解糖皮质激素的生理效应。
三十一、甲状腺激素和抗甲状腺药
1.掌握甲状腺激素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抗甲状腺药的分类。硫脲类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碘及碘化物、放射性碘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2.熟悉硫脲类的体内过程、不良反应。碘及碘化物的应用特点及不良反应。放射性碘的不良反应。β受体阻断药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治疗作用。
3.了解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合成,储存,分泌与调节。甲状腺激素的体内过程、不良反应。
三十二、胰岛素及其他降血糖药
1.掌握胰岛素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口服降糖药的分类。磺酰脲类的药理作用、降血糖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双胍类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
2.熟悉磺酰脲类的体内过程特点、药物相互作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阿卡波糖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瑞格列奈的应用特点。
3.了解糖尿病的临床分型。胰岛素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体内过程特点。
三十三、抗菌药物概论
1.掌握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包括抗菌药、抗生素、抗菌谱、抗菌活性、抑菌药、杀菌药、化疗指数、化学治疗和抗菌后效应的概念。抗菌药作用机制。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
2.熟悉耐药性的概念。耐药性的种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
3.了解机体、病原体、抗菌药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抗菌药在防治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
三十四、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掌握青霉素G的抗菌谱、临床应用、过敏反应的防治。头孢菌素类各代抗菌作用特点、临床应用。
2.熟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及耐药性。半合成青霉素的分类、作用特点和应用注意事项。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药的抗菌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3.了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体的内过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分类。
三十五、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1.掌握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的抗菌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2.熟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作用机制。林可霉素的抗菌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3.了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按化学结构的分类、药物相互作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的抗菌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三十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1.掌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庆大霉素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2.熟悉链霉素的临床应用。
3.了解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三十七、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
1.掌握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的作用特点及应用。氯霉素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2.熟悉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体内过程。氯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
3.了解氯霉素的药物相互作用。
三十八、人工合成的抗菌药
1.掌握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2.熟悉喹常用的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特点及应用注意事项。磺胺类药的抗菌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常用的磺胺类药物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甲氧苄啶的抗菌作用、TMP和磺胺药合用的机制。甲硝唑的作用特点、临床用途。
3.了解喹诺酮类药物分代、体内过程、药物相互作用。磺胺类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相互作用。呋喃妥因、呋喃唑酮、甲硝唑的作用特点、临床用途。
三十九、抗病毒药与抗真菌药
1.掌握抗病毒药的分类,齐多夫定、阿昔洛韦、金刚烷胺及利巴韦林的作用和临床应用。抗真菌药的分类,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酮康唑的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2.熟悉拉米夫定碘苷及干扰素的特点和临床应用。灰黄霉素、咪康唑、特比萘芬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3.了解其它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其它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病毒的生物合成及抗病毒药物作用环节。抗病毒药的研究现状。
四十、抗结核病及抗麻风病药
1.掌握第一线抗结核病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吡嗪酰胺的抗结核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异烟肼的体内过程特点。
2.熟悉利福喷汀、利福定、对氨基水杨酸的抗结核作用特点及主要不良反应。抗结核病药的临床应用原则。
3.了解其它抗结核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抗麻风病药。
四十一、抗恶性肿瘤药
1.掌握抗肿瘤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及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的概念。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的分类、作用机制及代表药物。
2.熟悉常用的抗恶性肿瘤药物的抗瘤谱、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参考书
1.生理学
《生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年1月/第1版.主编,李淑贞等.
2.药理学
《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年4月/第2版.主编,罗跃娥.
助产学专业专业课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生理学》50%
第一章绪论
1.掌握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概念,三种机体功能调节方式的概念及其特点,正反馈、负反馈的概念以及人体中常见的正、负反馈,正、负反馈的生理意义。
2.熟悉反射弧的结构。
3.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体内的控制系统。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掌握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兴奋性,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兴奋的引起和传导机制。
2.熟悉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3.了解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由酪氨酸激酶受体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
第三章血液
1.掌握血细胞比容的概念和血液的理化特性,三种血细胞的数量,红细胞的生理特性,ABO血型系统。
2.熟悉生理止血,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功能,血液凝固与抗凝,输血的原则,以及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
3.了解血液的基本组成、血量和血浆的化学成分,红细胞生成所必需的原料和因素,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功能,Rh血型系统。
第四章血液循环
1.掌握心脏的泵血功能及其调节,各类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形成机制,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主要的神经与体液调节,冠脉循环的血流特点及冠脉血流量的调节。
2.熟悉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量、血流速度、血流阻力、血压,外周静脉压,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静脉对血流的阻力,舒血管神经纤维,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3.了解心肌动作电位和心电图的关系,心音的产生,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方式.
第五章呼吸
1.掌握呼吸的概念及其三个环节,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基本肺容积、肺容量和肺通气量,肺换气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氧容量,氧含量,氧饱和度的概念,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2.熟悉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CO2解离曲线。O2与Hb的结合对CO2运输的影响。
3.了解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防御性呼吸反射①咳嗽反射;②喷嚏反射。肺毛细血管旁感受器引起的反射。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1.掌握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胃肠神经支配及其作用,胃肠激素其及作用,胃液、胰液和胆汁的分泌,胃的排空及其控制,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2.熟悉消化腺的分泌功能及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胆汁的性质、成分及小肠液的作用。
3.了解咀嚼的作用及吞咽反射,小肠液分泌的调节;小肠运动的调节;回盲括约肌的功能,大肠液的分泌。大肠内细菌的活动。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1.掌握食物热价,氧热价,呼吸商的概念,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掌握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变动。
2.熟悉体温调节机制。
3.了解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汗腺的神经支配。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1.掌握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有效滤过压的组成。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近端小管、髓袢、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HCO3-的重吸收和H+的分泌。NH3的分泌与H+、HCO3-的转运。K+的重吸收和分泌。钙、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建立及其保持。排尿反射。
2.熟悉肾血液循环的特征及肾血流量的调节,肾小管与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组成成分。肾素分泌的调节。心房钠尿肽的作用。
3.了解测定清除率的意义,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排尿异常。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1.掌握感受器、感受器官的概念。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眼的调节。视网膜的两种换能系统。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视锥系统的换能和颜色视觉。中耳的功能及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2.熟悉眼的折光系统与简化眼,眼的折光能力异常。视网膜的结构特点。与视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
3.了解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和适宜刺激;前庭反应,嗅觉感受器和嗅觉的一般性质;味觉感受器和味觉的一般性质;皮肤感觉感受器的功能。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1.掌握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经典的突触传递(突触的微细结构,突触传递过程,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突触的抑制,突触传递的特征)和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神经递质和受体基本概念及周围神经系统中的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递质受体系统,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睡眠的时相,对躯体运动、内脏活动的调节。
2.熟悉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丘脑前的传入系统;丘脑的核团。大脑皮层代表区(体表感觉代表区;本体感觉代表区)。躯体感觉(触-压觉;本体感觉;温度觉;痛觉)。内脏痛的特点,脑电图的波形。
3.了解大脑皮层对姿势的调节,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调节,皮层诱发电位和脑电图,脑的高级功能。
第十一章内分泌
1.掌握激素的概念,及几种主要激素(生长素,甲状腺激素,甲状旁腺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等)的生物学作用,应激和应急反应的概念。
2.熟悉激素的作用方式,激素的分类及作用机制,下丘脑调节肽,上述重要激素分泌的调节。
第十二章生殖
1.掌握睾丸的生精作用和内分泌功能,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卵巢周期性活动的调节。
2.熟悉睾丸功能的调节,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内分泌功能。
3.了解妊娠的过程(受精、着床、妊娠的维持及激素调节);分娩。
第二部分《助产学》50%
第一章绪论
1.掌握助产专业的内涵、助产职业暴露及防护。
2.熟悉助产相关理论。
3.了解助产专业的历史、现状及展望;助产人文关怀与伦理;助产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1.掌握女性内、外生殖器的解剖及功能;骨盆各平面及径线;骨盆倾斜度。
2.熟悉骨盆的构成、分界及标记;骨盆轴;骨盆底。
3.了解骨盆的类型及特点;女性生殖器官的血管、淋巴及神经;生殖器官的邻近器管。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1.掌握卵泡发育与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及退化;卵巢所分泌的性激素即雌、孕和雄激素的生理作用;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2.熟悉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下丘脑、垂体和卵巢轴对月经周期的调节。
3.了解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其它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
第四章妊娠生理
1.掌握胎儿附属物的形成与功能;妊娠期母体的生殖系统、乳房、循环系统的变化。
2.熟悉蜕膜的组成;胚胎的发育;胎儿各阶段的发育特点;妊娠期母体的血液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变化特点。
3.了解卵子受精、受精卵的输送与发育、着床的过程;胎儿生理特点;妊娠期母体骨骼、关节和韧带、皮肤、新陈代谢的变化特点;妊娠期母体的心理变化。
第五章妊娠诊断与产前检查
1.掌握早、中晚期妊娠的概念及临床表现;早期妊娠诊断的方法;胎产式、胎先露和胎方位的定义;预产期推算。
2.熟悉中、晚期妊娠诊断的方法;胎位的识别;首次产前检查的时间和内容;四步触诊法;胎心听诊;骨盆内、外测量各径线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3.了解宫高、腹围的测定;骨盆内、外测量的方法。
第六章正常分娩
1.掌握影响分娩的四个因素及其在分娩中的作用;枕先露分娩机制的概念;新生儿阿普加评分;临产的诊断;软产道的组成;产程的分期。
2.熟悉枕先露的分娩机制;胎头的重要径线;先兆临产;产程的临床经过、处理及护理配合。
3.了解产妇精神心理因素对分娩的影响;分娩镇痛。
第七章正常产褥
1.掌握产褥期的定义;产褥期产妇各系统,特别是生殖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和乳房的生理变化;产褥期的临床表现。
2.熟悉产褥期产妇的心理变化;产褥期的处理原则及整体护理。
3.了解母乳喂养的优点;母乳喂养的方法;母乳喂养异常情况的护理。
第八章妊娠并发症
1.掌握流产、异位妊娠的定义;各类流产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整体护理;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表现、急症处理及整体护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整体护理。
2.熟悉流产的病因、病理及分类;异位妊娠的分类、病因、病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类;早产、过期妊娠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整体护理。
3.了解妊娠剧吐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整体护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定义、对母儿的影响。
第九章胎盘与胎膜异常
1.掌握前置胎盘的定义、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整体护理;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整体护理。
2.熟悉胎盘早剥的定义、病因、病理及分类;胎膜早破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整体护理;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的鉴别。
3.了解胎膜早破的定义、病因。
第十章脐带与羊水量异常
1.掌握羊水过多、羊水过少的定义。
2.熟悉羊水过多、羊水过少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整体护理。
3.了解脐带异常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整体护理。
第十一章胎儿异常及多胎妊娠
1.掌握巨大胎儿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整体护理。
2.熟悉胎儿窘迫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整体护理;胎儿生长受限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整体护理;多胎妊娠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整体护理。
3.了解胎儿先天畸形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整体护理;死胎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整体护理。
第十二章妊娠合并症
1.掌握妊娠、分娩对心脏病的影响;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整体护理;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整体护理;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整体护理。
2.熟悉心脏病对妊娠、分娩的影响;心脏病心功能分级;病毒性肝炎对妊娠、分娩的影响;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整体护理;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整体护理。
3.了解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种类;妊娠、分娩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妊娠、分娩对糖尿病的影响;妊娠和贫血两者的相互影响;妊娠期阑尾位置的变化;妊娠期阑尾的特点;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对孕产妇的影响;急性阑尾炎对胎儿的影响。
第十三章高危妊娠的识别与管理
1.熟悉高危妊娠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整体护理;高危妊娠的识别。
2.了解高危妊娠人群。
第十四章异常分娩
1.掌握协调性宫缩乏力、滞产、第二产程延长、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延长、活跃期停滞、胎头下降停滞、急产的概念;产力异常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措施;产道异常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措施。
2.熟悉产力异常的分类、对母儿的影响、护理诊断;产道异常的分类、对母儿的影响、护理诊断;臀位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分娩机制、处理原则及护理配合。
3.了解产力异常的概念;胎位异常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配合;急产的处理要点;产力异常、产道异常、胎位及胎儿发育异常对分娩的影响;
第十五章分娩期并发症
1.掌握产后出血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整体护理。
2.熟悉羊水栓塞的定义、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整体护理;子宫破裂的定义、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整体护理。
第十六章异常产褥
1.掌握产褥感染的概念;产褥感染与产褥病率的区别。
2.熟悉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整体护理;晚期产后出血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整体护理。
3.了解产后抑郁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整体护理。
第十七章助产技术
1.熟悉会阴切开及缝合术的适应证、手术步骤、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胎头吸引术的适应证、手术步骤、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
2.了解产钳术的适应证、手术步骤、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人工剥离胎盘术的适应证、手术步骤、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剖宫产的适应证、手术步骤、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
第十八章避孕节育及其相关技术
1.掌握宫内节育器的副作用、并发症及其护理。
2.熟悉人工流产护理要点、并发症、副作用及防治;计划生育措施的选择。
3.了解激素避孕的副作用及处理;输卵管绝育术的护理要点;引产护理要点。
第十九章产房安全与质量管理
1.熟悉产房安全管理的内容。
2.了解产房质量管理标准和方法。
参考书
1.生理学
《生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年1月/第1版.主编,李淑贞等.
2.助产学
《助产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年.主编,余艳红等.
农学专业专业课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了解考生在高职高专阶段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考察考生能否适应农学本科专业进一步学习和深造的能力。
二、考试范围
考试针对专科阶段综合专业基础知识,包括植物学和土壤肥料等课程。主要考核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试题中《植物学》部分为分,《土壤肥料》部分为分,总分分。每一部分试题类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和论述,较容易题占30%,中等难度题占50%,较难题占20%。
三、考试内容
《植物学》
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
1.细胞、原生质、原生质体、细胞器的概念,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组成和功能。
2.无丝分裂的概念,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各期的特点,植物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的概念。
3.组织、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的概念,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的类型、特点和功能。
4.维管组织、维管束和维管植物概念。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1.器官的概念和类型。
2.掌握单、双子叶植物根的结构组成和功能。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特点。
3.根瘤的概念、形成过程及作用。菌根的概念、类型及功能。
4.单、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组成和功能。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特点。
5.春材和秋材或早材、晚材、边材、心材和树皮的概念。
6.单、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组成和功能。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特点。
7.一些常见食用植物的变态根、变态茎、变态叶,同功器官和同源器官的概念和实例。
第三章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
1.典型花、雄蕊、雌蕊的组成部分,心皮和复雌蕊概念,子房的组成和胎座的概念。
2.成熟花药的构造、成熟花粉粒的基本构造,花粉粒的发育过程,胚珠、成熟胚囊的结构和发育过程。
3.无融合生殖、不定胚的概念,多胚现象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4.种子的发育过程。
5.核型胚乳、细胞型胚乳和外胚乳的概念,种子的基本结构,真果和假果、单性结实的概念和实例。
6.果实的类型和特点。
7.世代交替概念和被子植物生活史。
第四章植物类群
1.种的概念和植物分类的单位,植物学名的概念及双名法的构成。
2.世代交替的概念,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类型及特征。
第五章被子植物主要分科
1.双子叶植物的一般特征,十字花科、豆科、芸香科、菊科、茄科、唇形科和葫芦科主要特征。
2.单子叶植物的一般特征,禾本科、百合科、兰科的主要识别特征。
参考用书
陈忠辉主编.植物与植物生理(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7.
《土壤肥料学》
绪论
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第一章土壤的形成与演变
1.地壳物质的元素组成,成土矿物的定义、种类及其代表矿物,成土岩石的种类及其代表岩石,岩石的风化与土壤母质的形成。
2.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各种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土壤剖面的定义和各个土壤层次。
第二章土壤的物质组成
1.土壤的组成,常用的土粒分级制、质地分级制有哪些,土壤质地和肥力的关系
2.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调节途径及其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土壤生物的种类、对土壤及其植物的作用
3.土壤水分的划分、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及计算、土水势及其划分,土壤水状况调节,土壤空气组成及其通气机制,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影响因素、特点及其调节。
第三章土壤基本性质
1.土壤胶体、土壤表面电荷和电位,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2.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土壤的热量状况。
第四章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改良利用
1.土壤形成过程与分类。
2.盐碱土、干旱土、高山土。
第五章植物营养与施肥管理
1.判断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2.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
3.施肥与植物产量、品质的关系。
4.植物营养与施肥原则。
第六章大量元素肥料
1.氮素的营养作用,氮肥的性质和施用。
2.磷素的营养作用,磷肥的性质和施用。
3.钾素的营养作用,钾肥的性质和施用。
第七章中、微量元素肥料和复混肥料
1.掌握作物缺乏微量元素的诊断和判断方法,
2.微量元素肥料施用应注意的问题。
3.复混肥料的含义、表示方法、类型、优缺点。
第八章有机肥料
1.有机肥料的定义、特性、作用,
2.厩肥的性质和施用,
3.堆肥、沤肥的性质、原理。
4.绿肥种植的意义、种类和利用。
参考用书
郑宝仁,赵静主编.土壤与肥料[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7
兰州文理学院年普通专升本招生简章
年兰州城市学院高职(专科)升本科考试招生专业考试大纲汇总
甘肃中医药大学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专科)升本科招生简章及专业课考试大纲
甘肃农业大学年专升本招生简章
重磅:年甘肃省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升本科考试招生公共课考试大纲
年甘肃省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升本科考试招生工作进程表与考场编排说明、考场安排!
已有+升本人领取的课程,速来领取!(限时1元秒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