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盼望着盼望着,年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国产新冠疫苗也终于在国内大规模投入使用了。
大家像 人体依靠身体抗体与这些可能罹患的疾病抗争。人体获得抗体有三种主要途径。一是出生时从母体获得。婴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但维持时间较短,一般6~8个月消退。二是因为患病获得。患传染病后,机体会产生针对该病的特异性抗体,并存有持久保护力,但患病本身的风险就很大。三是接种疫苗获得。接种疫苗后,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获得疫苗所针对疾病的免疫力。在上述三种途径里,接种疫苗所获得抗体更加持久,也更加安全。
叁
(一)疫苗到底是嘛玩意儿?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通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重组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相应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的生物制剂。
(二)疫苗到底都管嘛用?
接种疫苗之所以能够预防传染病,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有记忆功能的,而疫苗也是一种致病原,只是对人体的毒性较低而已。人体接种疫苗后,免疫系统便产生相应的抗体与之对抗,表现出轻微的反应,比如红肿、局部溃烂等。的确有很多接种过疫苗的人都经历过一些较为明显的反应。也有些疫苗接种后几乎不会引起什么不良反应,或者是反应太轻微而未被察觉。当疫苗的免疫反应平息后,对应这种疫苗的特定抗体就会长时间地留在人体内,而另一类具有记忆功能的免疫细胞则将这种致病原的信息记录下来。当人体再次遭遇同一种致病原时,已经存在的相应抗体马上被调动来对付“敌人”,而记忆免疫细胞迅速调出这些“敌人”的“档案”,马上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反应。于是,这些致病原在作乱之前就被人体的防御体系给控制住了,疾病自然得到了预防。
(三)打疫苗是获益的
为什么疫苗会引起副作用?主要还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遗传变异、免疫缺陷和环境暴露,都会影响人体对抗原的反应。
以医疗科技最发达的美国在婴幼儿接种疫苗方面的研究结果为例:压倒性的医学证据表明,新生儿和幼儿大多数疫苗副作用是温和的红肿,即在几天之内就能恢复原状的小硬块。一种不太常见但能引发严重过敏反应的副作用,发生几率只有百万分之一。但即便如此,也可以通过施用肾上腺素得到缓解。在第一次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MMR)疫苗后,婴儿高烧引发癫痫(不会导致任何永久神经损伤)发作的几率微乎其微。(与麻疹感染带来的直接后果相比,MMR引发的癫痫发作实际非常少见。)
同样,对于儿童而言,家长担心孩子身体不能更有效适应疫苗仍然是一种误导。儿童免疫系统每天会“触发”数百种外来物质引发的免疫反应。而相比之下,推荐儿童接种疫苗的完整计划只有不到种抗原。
包括美国儿科学会(AAP)在内的医学机构专家敦促父母为新生儿陆续接种16种疫苗。儿童期免疫接种的计划根据免疫接种时间咨询委员会的建议,并基于儿童机体免疫系统对疫苗产生最佳反应时间的相关数据描述,才能得到APP认可,在孩子需要得到免疫保护的最佳年龄予以实施。没有科学数据表明,在官方建议的注射疫苗时间段之后再接种疫苗,会带来更多的好处。
此外,疫苗的安全性还将接受定期评估。在被添加到推荐注射方案之前,必须进行测试,以确保彼此不会互相干扰,还有多项研究评估疫苗的累积效应。虽然对注射疫苗的担心可以理解,但并不需要。
肆
(一)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毫无疑问,中国是全世界新冠疫情控制最好的国家,不过我们并非第一个将新冠疫苗投入使用的国家。这一方面与技术路线有关系,更重要的还是因为,疫情控制的太好了,这还要说到三期试验的事情。
本次在国内大规模投入使用的国药集团的新冠疫苗是我国首款、世界第二款正式上市的新冠疫苗(如果不算上俄罗斯的“卫星”)。其实在年12月份,这款疫苗就已经获批在阿联酋上市了。
年2月份开始,各个国家都在为新冠疫苗的研发而努力着,而且每个国家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在这场疫苗研发“竞赛”中,中美一直处在第一集团,被称为疫苗研发的“头部”。
年3月16日,双方同时宣布疫苗进入人体,接下来的二期临床试验也都非常顺利。年11月份辉瑞和Moderna公布III期临床试验结果,年12月份,阿联酋卫生和预防部发表声明宣布:已对我国国药集团疫苗的III期临床试验数据进行了复核。
疫苗研发过程是在和病毒赛跑,但我们充分尊重疫苗研发的科学规律和科学原则。我国是最早开展临床试验,也是最早开展Ⅲ期临床试验。但是由于我国疫情控制得好,不具备开展III期临床试验的条件,因为III期临床试验应当在疫情发生的地方,在大环境中有病例做对比,采取双盲对照原则进行,所以我国的疫苗“被迫”在境外开展临床试验,并在临床试验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则,绝不会为了争第一而“抢跑”。而这一点,袋鼠老师深有体会,确实在接驳过程中接回了大批从高风险国家疫区回国的公派人员,他们很多都参与了III期试验。
已有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投入使用的国产疫苗,保护率为79.34%,实现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可负担性的统一。
(二)嘛叫三期临床试验?
疫苗从临床试验到上市,需要经过三期临床试验的考验。三个阶段的目标和意义不一样,根据研发的设计方案不一样,需要的时间也不一样,但必须要严格遵照执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其中,一期临床试验重点是观察使用的安全性,主要是通过少数易感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者,来确定人体对疫苗不同剂量的耐受,以及了解它初步安全性的结果。此阶段一般人数规模相对比较小,数十人或人左右。
二期临床是扩大样本量和目标人群,目的是针对疫苗在人群中初步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结果,进一步进行确认,且确定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此阶段一般受试者要数百人,甚至更多。
一期、二期临床试验均由健康志愿者来做,相对比较容易募集,根据不同免疫程序、不同方案,大概需要几个月时间。要真正确定疫苗的有效性,是在三期临床试验。对于传染病,一般需要观察一个流行周期来确定它对易感人群的保护率。三期临床需要的样本量更大,规模都是好几千,有的甚至上万人。三期临床结束,才能得到疫苗批准上市的科学依据。
伍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苗选择困难症,很多人还纠结该选择进口疫苗还是国产疫苗?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呢?我们不止一次提到过,疫苗要做到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可负担性的统一。很显然,我国的疫苗是符合四条要求的。
(一)安全性
不得不说,安全性和有效性上,目前国产疫苗确实不及美国的疫苗,这是与采用的技术有关的,既成事实。但是这样的差距并不明显,而且传统的技术路线,制备也更成熟,抛开原理和实验数据,在工程上,质控肯定是更胜一筹。而工程实现大规模量产,质控方面反而应该考虑的权重更高。
(二)有效性
美国辉瑞和莫德纳公司III期临床试验数据表明,有效率分别为95%与94.1%,而国产疫苗有效率为86%。虽然国内疫苗的有效率较外国疫苗低7个百分点左右,但是对于疫苗来说并不算大的区别。在双方公布III期临床数据之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甚至计划只要有效率超过50%疫苗就值得上市,而国产及外国疫苗都远高于这个数值。换句话说,就目前来看,国产疫苗与外国(进口)疫苗都是有效的。
(三)可及性
国产疫苗的贮藏条件为2~8°C避光保存和运输。莫德纳公司宣传疫苗需要在零下20度存储运输,辉瑞更是需要在零下70度储运,这对存储、分销疫苗的物流条件要求极高,对全球大部分地区显然是不合适的,每个人抱着液氮罐子去接种疫苗的场景真的想都不敢想啊。
(四)可负担性
这一点毫无疑问,显然国产疫苗是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的,起码目前国家的政策是全民免费接种的,童叟无欺。袋鼠老师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到的价格是疫苗药价元,接种费50元,还是说,我们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是出生在了强大的国家。
陆
(一)中国的疫苗是需要用鸡蛋清制备的
疫苗根据制备工艺的不同,可分为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是由无毒或者毒力较弱的菌株或者病毒株制备而成,如麻疹疫苗。接种这种疫苗后,减毒株在体内存活、繁殖,从而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相当于一次自然感染的过程。这种疫苗免疫效果好,接种剂量相对较少。灭活疫苗是采用加热等人工的方法将病原体杀灭,但是保留其原有的能引起免疫反应的特性,接种人体后也能引发免疫反应,从而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新型疫苗不断涌现,如多联多价疫苗与DNA基因疫苗。多联多价疫苗由几种疫苗或者疫苗与类毒素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接种一针可以同时预防多种疾病,如百白破疫苗、麻风腮疫苗等。而基因疫苗则是使用DNA重组技术制备的疫苗,直接将病原体的DNA整合进适宜的载体后接种人体,从而激发人体的免疫反应。
接种疫苗常被称为打预防针,因为注射是常用的接种方法。但实际上,疫苗接种的途径还有口服、气雾吸入和划痕等。不同的疫苗接种途径不尽相同,如果接种途径不当,不仅影响免疫效果,还有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感谢百度健康有来医生图片)
(二)五种技术路线
国产疫苗与国外疫苗的生产技术有着本质区别国产疫苗运用的是第一代疫苗技术——灭活疫苗。病毒被灭活后便失去了传染性,这时将其注射到人体内,人体既不会感染病毒又能通过病毒蛋白质外壳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这种应答是有记忆性的,其记忆性比较短暂,所以为了保证他的效果需要不断地强化,这也是为什么灭活疫苗需要分次接种的原因,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我们的肝炎疫苗,一般需要接种几次,之后也需要不定期的强化针来维持它的作用。
国外疫苗普遍采用的是第三代疫苗技术——核酸疫苗,采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mRNA疫苗合成技术,原理是将编码抗原蛋白的病毒基因片段导体内,mRNA会在宿主体内产生抗原蛋白,进而诱导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从而起到预防病毒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经典的灭活疫苗工艺,其技术已经反复经过验证,比如甲肝、流感、狂犬病疫苗都是运用了这种技术。由于采用的是灭活病毒,病毒并无感染性,所以理论上存在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较弱,在接触病毒时无法将病毒杀死,反而增强了病毒侵染细胞的能力的可能,这种现象又被成为ADE效应。不过从目前公布的结果来看,暂无ADE效应的产生。
最新的mRNA技术,由于同时产生细胞及体液免疫,所以抗体水平更高,一般不会导致ADE的发生。另外mRNA疫苗不需要进入人体的基因组即可诱发抗体蛋白合成,所以理论上更为安全可靠。但是,人们最担心的正是mRNA疫苗这项技术太新了,目前来说市面上没有任何一种疫苗是经过此技术上市的,所以其持续时间以及远期对人体的影响尚不十分明确。
另外,国产疫苗的生产过程较国外疫苗要缓慢得多,首先需要先灭活病毒,之后再培养,这都是一个很耗时间的过程。mRNA疫苗则不需要那么麻烦,所以他们产量可以做到很大、很快。
柒
自古以来,中国就在对抗瘟疫方面为全世界做出表率,从古代的农耕社会到建国以来的历次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一批优秀的学者和医务工作者都不乏致力于人民群众的健康的事迹。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顾方舟爷爷的故事。除了告诉大家疫苗不仅仅通过注射还可以口服之外,更是让大家在那场旷日持久且艰苦卓绝的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战役中品读到宝贵的精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
关于第一次全国性的疾病大流行,这个事情我们的爷爷奶奶辈肯定有印象。这个爆发的流行疾病的对象都是7岁以下的孩子。
那些不幸染病的孩子,瘦骨嶙峋,一动都不能动。感染疾病后基本只有2种下场,一种是终身瘫痪,关节异常肿胀,四肢严重变形扭曲。感染后的孩子非常的凄惨,基本上是无法正常行走和动弹的。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情况在那个时候遍地都是,到处都是瘫痪的儿童,各种残疾,肢体变形的比比皆是。不管是脚关节,膝关节,还是手臂,甚至是手掌,全部变形扭曲,患儿痛苦万分,整天哭喊,家长心碎。
该病疫在国内的暴发发生于年,江苏南通全市人突然瘫痪,大多为儿童,人死亡,随后迅速蔓延,青岛、上海、济宁、南宁……一时间,全国闻之恐慌。可怕在哪里?病症根本不明显,一开始就是感冒咳嗽等小情况,但是可能一夜间,腿脚手臂就不能动了。随着病情的发展,彻底扭曲变形,病毒破坏了脊髓和脊柱神经,导致控制功能失调和各种发育异常情况产生,花季少女变成了终身拄拐的残疾人。
而这种当时令人闻之色变的恶魔般的疾病,这就是我们很多人已经忘却的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
当时可怕到什么程度,继年南通大爆发之后,中国当时最严重的公共防疫事件就是脊髓灰质炎。
年已经从南方传染到了中西部地区,比如昆明,广西南宁等,而且爆发律奇高,是南通的三倍多!导致当时全社会恐慌,家家户户闭门,都不敢让自己的孩子出门,这种可怕的病毒紧靠皮肤接触就能传染,防不胜防。
更可怕的当时的中国对这种病毒一无所知!完全束手无策,眼看着大批的孩子瘫痪残疾,一部分的孩子甚至悲惨死去。
具体的发病主要看病毒侵犯的部位,比如病毒发作在颈膨大,手臂就瘫痪。病毒发作在腰膨大,腿部就变形残疾。最可怕的是发作在延脑,那么孩子就有生命危险!
不过虽然当时没法救治,海外学成归国不久的顾方舟依然完成了全中国第一份脊髓灰质炎的病毒学流行性报告,年,顾方舟日夜奋战,到处寻找当时医务工作者不愿接触的患者粪便,从北京、上海、天津、青岛等十二处患者的粪便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并成功定型,并发表了《上海市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分离与定型》。用病原学和血清学的方法证明了I型为主的脊灰流行。这为后来的攻克工作奠定的非常重要的基础。
可能有人想问了,中国当时没办法,难道国外也没办法?说来你别不信,还真没办法!当时世界上对付脊灰病毒只有2种疫苗:
1、美国JonasEdwardSalk研发的灭活疫苗,也就是死疫苗,需要注射三次,安全是安全了,但是成本高,效果差。
2、美苏联合,AlbertSabin研制的减活疫苗,也就是活疫苗,但是副作用尚不明确,一旦失败,等于活生生往正常人身体内打脊灰病毒,把一个正常人搞瘫痪了,风险非常大。
当时在莫斯科开会,全世界的专家也对这两者争论不休,没有结果。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和实验,顾方舟在我国毅然决然采取了减活疫苗路线。
顾方舟年在昆明创立研究所,因为活疫苗实验需要有供实验用的猴子,云南有一个猿猴基地,所以把实验室地点确定在了云南昆明。但是昆明当时并没有成形的实验室,顾方舟带着7个人开始建造实验室。临时搭建的窝棚潮湿、漏雨,资源匮乏,工作人员甚至没有完整的裤子穿。没有冷藏疫苗的条件,研究员们就把疫苗背到山下的肉制品厂。培养细胞需要恒温室,顾方舟和几名电工自己建……他除了猿猴外,牛血制备血清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他自己每天在农村的工棚里利用牛血制作血清进行测试。
顾方舟是怎么做人体试验的?他把这些副作用还不明确的疫苗首先自己喝了下去!一旦疫苗失效,等待顾方舟的只有两条路,一个是终身瘫痪,一个是死亡,顾方舟当年完全就是拼命在搞这个疫苗!而当时所有参与的科研人员也被他震撼,在他的带领下全部喝下第一批疫苗。
10天后,所有人员安然无恙,说明疫苗成功了?不!
因为成人本身的抗体对脊灰病毒就有一定的抵抗左右,而小儿麻痹症高发还是孩子,成年人有效不代表孩子就有效。
问题来了,哪里来的孩子给他实验?谁家肯?
不用惊叹,不必尖叫,是,屏幕前的你猜到了!
顾方舟为了证实在孩子身上的疗效,含着眼泪,给自己的孩子吃了全中国第一批的脊灰疫苗!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不仅牺牲了自己,还牺牲了孩子,对于一个刚刚做父亲的人来说,这比割肉还要心疼。
为了扩大实验成果,其他成员也纷纷含泪给自己的孩子吃下了这第一批疫苗。然后经历了10天非人的漫长煎熬……
这些前辈科学家们的事情已经难以用语言形容,太震撼人心了!
苍天不负有心人,最后,所有的孩子都正常,试验成功了!这个时候,一向坚强的顾方舟却反而哭了,和同事们相拥而泣……谁曾想到,中国脊灰疫苗I期人体试验竟然就是在他和同事们以及自己的孩子身上进行的。
随即更大规模的II期试验开展,0人,全部成功。
最后III期扩大到万人,北京上海等11座城市开展,年,全部成功!一年的密切监测表明,各市脊灰发病率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与年相比降低1~12倍。
中国的脊灰疫苗终于成功了!
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来了,当时脊灰疫苗都是液体,必须冷冻保存,这个在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问题,很多偏远地区根本没有这个条件,而且疫苗液体味道很怪,孩子们都很抗拒吃。
顾方舟觉得这样还不算真正解决问题,决心继续改进,根据孩子们喜欢吃糖的习惯,创造性的将脊灰疫苗首次融入糖丸中。
这个东西很多人一定都很熟悉,这个就是我们每个人小时候吃的糖丸!最早的糖丸对保存还是有一定要求的,需要在保温瓶里保存。千万别小看了这颗糖丸,自年“脊灰”糖丸疫苗全国推广以来,“脊灰”的年平均发病率从年的十万分之4.06,下降到年的十万分之0.,使数十万儿童免于致残。
年,这个我们从小都吃过的糖丸正式列入计划免疫,每个孩子都会吃到。也就说,现在40岁以下的中国人%都吃过爷爷给我们做的糖丸。
这个小小糖丸凝聚了顾方舟爷爷一生的心血,前后也经历过数次改造,原来糖丸要分年纪吃三次,因为病毒血清对应I、II、III型,他后来又在病毒学上创造突破理论,将三次免疫合三唯一,只需要吃一次糖丸就能对所有的脊灰病毒进行免疫,让全世界都刮目相看!
实际上到了年,中国最后一例脊灰病毒被消灭,实际上宣告了中国彻底告别了这个残害了很多孩子一生的疾病!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顾方舟爷爷一生的奉献!
他从未停止与脊髓灰质炎斗争的脚步,年,已经73岁高龄的他依然赶赴一线给孩子们亲手喂糖丸。
80多岁时还在指导学生们如何更好的做好脊灰疫苗,在他的努力下,一批批现代的,更安全高效,更廉价的脊灰疫苗面世,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全中国人有了更加充分的健康保证,比如无需冷冻的糖丸。
顾方舟的名字我们绝对不能遗忘!因为最伟大的时刻到来了!
到了0年,世卫组织宣布中国彻底消灭了脊灰野生病毒的传播,成为无脊灰国家!
人们都尊敬的称他为“中国病毒学之父”。
几十年的生涯中,他为全中国50亿份的脊灰疫苗生产提供了技术指导,而早在年,他的很多病毒检测方法和分离方法就震惊了世界,国外媒体都在纷纷报道他的事迹。
爷爷曾经说过: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
这是多么谦卑的心,今天,我们把顾方舟爷爷的事情写下传颂,世界上哪有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为了我们那颗甜甜的糖,爷爷却吃了一辈子的苦!
年1月2日,顾方舟爷爷走完了辉煌的一生,离开了他呵护过的孩子们,但我们应当永远铭记他的贡献,我们的生活里都留有那一丝他给的甜蜜和幸福。
捌
你我都是人类,却都无法代表人类,因为人与人有差异,免疫系统也是如此,人类能够延续到今天即便是感谢灭绝恐龙的那颗陨石,也轮不到感谢疫苗。(嗯,任性,就是这么不按套路聊天)但是我们每一个个体今天享受幸福的生活,却真的感谢各种疫苗保全了我们的性命。毕竟,除了获取洁净、安全的饮用水之外,在预防传染病和降低传染病死亡率方面,没有任何其他手段能够同免疫接种相媲美。很多传染病因为接种疫苗而被消灭,或者危害得以大大降低。除了战胜脊髓灰质炎的波澜壮阔的故事,我们还倚仗疫苗取得了很多面对疾病的重大胜利,且不乏全胜。
民间有句俗语:“孩子出过疹和痘,才算解了阎王扣。”这里的痘指天花,疹就是指麻疹。这句俗语,已经随着疫苗的使用逐渐被人遗忘,由此可见疫苗是人类对抗疾病的利器。
公元年,一场可怕的瘟疫席卷了整个罗马帝国,15年间,全国人口的1/3被瘟疫夺去了生命。那些在瘟疫中幸存的人不是眼睛瞎了,就是面部严重变形。这场瘟疫的元凶就是古老的恶性传染病——天花。它使欧洲3亿人丧生,它在全球残害着无数生灵,就连位尊万民之上的国王、号称“真龙天子”的皇帝们也未能幸免,英国、俄国、德国的几位国王和我国清朝的顺治和同治皇帝都是死于天花。
17世纪末,英国的内科医生爱德华·琴纳听闻民间普遍相信牛痘可以预防人类天花,引起了他极大的好奇,并于年对一名儿童接种由感染牛痘的农妇手中抽取的脓汁作为疫苗。三个月后,他将天花接种至儿童身上,证实了该儿童对天花免疫,这个方法因此传遍整个欧洲。年,世界卫生大会正式宣布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了天花。战胜天花是人类预防医学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而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则进一步阐释了接种的意义和目的。巴斯德致力于改良接种技术,年5月5日成功研发绵羊的霍乱疫苗,并于年6月6日让一位儿童接受疯牛病疫苗的注射——这被认为是人类史上第一剂疫苗。
在人类疫苗发展史上,由牛痘预防天花而引发的医学革命,为人类使用各种疫苗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谱写出光辉的历史篇章。现在和19世纪末相比,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数十年。这主要是因为造成人类大量死亡的传染病得到了控制。到20世纪末,科学家们已研制和开发出30多种安全有效的疫苗。人类利用疫苗消灭了天花、制伏了霍乱,控制了百日咳、白喉、破伤风、Hib脑膜炎、Hib肺炎、脊髓灰质炎等多种疾病。
疫苗为人类筑起了一道预防疾病的绿色屏障,疫苗让千千万万人免受传染病的侵扰,疫苗成为人类健康的保护神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卫生防疫部门规定,小儿出生后至一岁内应有计划地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等,以预防和控制对儿童健康和生命有严重威胁的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这些被称为“强制注射疫苗”,由于是纳入国家计划免疫中,因而又称为计划免疫内疫苗。
出生后24小时内被扎的第一针就是卡介苗。婴幼儿的抵抗力弱,易受到结核菌的感染,新生儿期接种卡介苗可以提高婴幼儿对结核菌的特异性抵抗力,接种后可使儿童产生对结核病的特殊抵抗力,从而大大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减少全身血行播散性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
而且,在今天预防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狂犬病的唯一途径就是接种疫苗,而HPV疫苗更是人类首个可以预防单一种类癌症的疫苗。
玖
根据有关规定,我国疫苗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是必须接种的;二类疫苗是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一类疫苗与二类疫苗的划分不是绝对的。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会有更多疫苗被列入一类疫苗范畴。
二类疫苗分两大类四种情况。有些二类疫苗是一类疫苗的补充,如Hib、水痘、轮状病毒没有相应的一类疫苗。
另一些二类疫苗是一类疫苗的替代,包括用灭活疫苗替代减毒活疫苗,如IPV替代OPV;联苗替代单苗,如五联疫苗;工艺改进,提高纯度,减少内毒素、甲醛、抗生素残留量等。在2016年3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驻京办事处代表兰斯博士还曾建议中国将5种疫苗纳入计划免疫: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肺炎/脑膜炎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轮状病毒疫苗5种疫苗纳入计划免疫。
拾
说了这么多,对于疫苗的疑虑应该被打消了,因为对于接种疫苗我们真正应该警惕的是自己的原因,或是被谣言蛊惑,或是自己本身的抗拒心态,当然更应该担心自己的体制状况。
更重要的是,最值得担忧的反而是不主动接受免疫而造成被感染的严重后果,毕竟“早接种早获益”(袋鼠老师由念咒了),同时我们也应当更加注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接种疫苗后还要饮食清淡,适当忌口,接种后还要保证接种处皮肤的清洁。而且,即便接种之后,大家也不能完全松懈和大意,毕竟病原体无处不在,经常清洁手部,养成戴口罩的习惯,我们会避免很多无辜躺枪的不幸。
最后,接种疫苗前,仔细阅读告知书,在护士的指导下亲自认真核实疫苗产品日期与批号等信息,确保进入体内的疫苗质量安全以及可追溯,也是对自己负责。
当日历掀开,愿每个人都能邂逅更好的自己,满怀着带有仪式感的欣喜,把每一天伴随曙光来临的希翼缓缓开启。
声明:本篇内容虽然论述和观点标注为原创,但基于科学研究的数据和相关图例都是参照引用了在防疫领域的专家和专业机构的成果和表述,以在真实性、可靠性尤其是版权上确保严谨,并特别鸣谢。
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期间,与很多医务工作者交流,也真正体会到医学知识海洋的广袤和深邃,其分科之细,专业之强,所需技艺之精湛,是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所以即便是医生,也并非全都对流行病学领域的知识有较清晰的掌握,所以,今日之文案,仅为一家之言,如有不严谨之处还望指正和海涵。
良言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