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又神了研究者说它不止能预防肺结核

白癜风症状 http://m.39.net/pf/a_7282164.html

导读

卡介苗是我国计划免疫接种中非常重要的一“针”,这种用于防治肺结核的疫苗在这些年来也被发现还具有其它的益处。近日,《科学转化医学》刊载的最新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对新生儿注射卡介苗还可以预防败血症……

结核病是全世界由单一致病菌引致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在很长一段时间的人类历史中,它都是不治之症。据统计,自结核杆菌被发现以来,已经导致了超过2亿人的死亡。

自我国建国以来,结合病便一直是疾控部门的防治重点,我国很早便开展了全面接种卡介苗的工作,成功将患病率从建国初的每10万人约人下降到百人左右。

而为全球结核病防治工作立下汗马功劳的卡介苗,近来也原来越多被发现具有除了预防结核病外的其他功效。

卡介苗

卡介苗(BacillusCalmette-GuérinVaccine,BCGVaccine)是最古老的疫苗之一,是由减毒牛型结核杆菌悬浮液制成的活菌苗。年起,法国细菌学家卡尔美(AIbertLeonCharImette)和介林(CamiIIeGuerin)将一株结核菌培育了代,历经13年,终于使其失去对人的“毒性”,并于年第一次在人体进行应用。后来这种疫苗拯救了全球亿万人的生命。

为了纪念卡尔美和介林对于人类免疫学的突出贡献,这种疫苗被以他们的名字进行命名。

在新冠疫情期间,曾有科研人员发表预印论文指出,在对个国家的新冠肺炎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普遍接种卡介苗的国家新冠肺炎发病率较低,而一些从来没有推广过卡介苗的国家,如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如意大利、比利时和荷兰等,发病率则相对要更高一些。

研究人员认为,普遍的卡介苗接种和其他措施,也许可以减缓新冠病毒的传播风险。

这种说法也得到了一些国家的响应,5月5日,澳大利亚默多克儿童研究所表示正在开展一项试验,为多名抗击新冠疫情一线医护人员接种卡介苗,以测试卡介苗是否能提升免疫力从而帮助抵御新冠病毒。

但是《柳叶刀》也很快发文指出,虽然存在一定的证据证明卡介苗或许有效,但仍需严格遵循世卫组织的建议:只能在随机对照试验中使用卡介苗,来验证其对减轻新冠影响是否有效。在此验证有效之前,滥用卡介苗,可能带来一系列的连锁负面反应。

但是在我们今天要说的这项研究中,研究者确实是找到了卡介苗有益于预防败血症的证据,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次的研究。

该研究由来自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丹麦欧登塞大学、医院等机构的研究者共同完成。

研究者最初在三项研究的荟萃分析中发现,出生后3天内接种卡介苗可以将儿童死于败血症的风险降低54%,即使在3天后接种卡介苗依旧能降低45%的败血症死亡率,这一结果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

于是研究者首先进行了小鼠实验,首先给实验组新生小鼠注射疫苗,随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都注射会诱发多菌血症的成年小鼠盲肠浆液,结果发现卡介苗确实可以降低新生小鼠死于败血症的比例(如图A)。

但是当使用脂多糖进行同样的实验时,却没有观察到类似的结果(如图DEF),这表明卡介苗的作用机理并不是降低机体的炎症反应,而是另一种更针对败血症的机制。

进一步的实验中,研究者发现,小鼠在接种卡介苗后,脾脏中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发生了显着增加,而且速度非常快。

在接种后2天,即可检测到未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增加,在接种后第3天则发现成熟的中性粒细胞,随后分别通过正向反向控制中性粒细胞数量的进一步实验后,研究者指出,脾脏中中性粒细胞的增加与卡介苗提供的对败血症的保护之间呈正相关。

这种急性的中性粒细胞生成被称为EmergencyGranulopoiesis,简称EG,后来研究者在人体内同样发现了EG。

研究主要作者尼利博士(NellyAmenyogbe)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嗜中性粒细胞在控制败血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直到现在,没人知道卡介苗在启动这一关键过程中的作用。”

“实际上,很多人认为这在生物学上是难以置信的,但是,我们不仅展示了卡介苗是如何参与这一过程的,而且发现其速度比预期的还要快得多。”

▲研究作者NellyAmenyogbe与TobiasKollmann

研究者表示,这一实验进一步强调了给新生儿接种卡介苗的重要性,作者表示“新生儿感染死亡的大约一半发生在生命的第一周,其中约75%的死亡是由败血症引起的。而如果他们都按时接种了卡介苗的话,那死亡率将会大大降低。”

在今年3月发表于《中国儿童保健杂志》的文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免疫规划疫苗延迟接种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及接种建议”中,我国研究者也指出,不建议因为疫情的问题延迟卡介苗的接种。

家中有新生宝宝或者待产孕妇的人可也要保持注意哦!卡介苗的好处远不止于预防肺结核,因此对于新生儿的这一针可千万不能因为疫情的原因耽搁了!

DOI:10./scitranslmed.aax

您还想看哪些领域的研究内容呢?

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本文为医界原创,版权归医界所有,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联系我们。

喜欢,就给我一个“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mfzs/48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