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统藏医的放血疗法

正如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医学”

的科学论断

青藏高原自从有了人类活动之后

藏族先民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

掌握了喝开水吃熟食

治疗不消化、用柏枝、艾蒿烟熏防止传染病

用滚热酥油止血疗伤等许多治病方法。

从偶然被石块或犄角等尖物刺破肿胀或溃脓部位

排除血或脓,病情得到缓解的启发下,

到有意识地用尖石骨针等割刺放血来治疗病痛

这样便产生了原始的放血疗法。

医院外治科尼玛才让教授给肺心病患者进行藏医放血

1

藏医的放血疗法历史由来已久

据藏族史书《大臣语录》记载,公元前年左右,赤赞布被推为吐蕃首领时,就有了“有毒就有药”的说法,可见从那时起藏民族就懂得了一些植物、矿石、动物有治疗病痛效果的道理。史书《知识之总源》说道:“吐蕃王托托日年赞时有了藏医的说法不可信,在此以前早有了叫苯医的医学。”苯医是一个与释迦摩尼同期的名叫辛饶木若其(西藏古代宗教苯教的创始人)的人的长子协吾赤协创立的,他总结了流传于民间的原始疗法,用苯教文字写成《医疗法九章》、《医学外治续·月光》、《外治术·花本》等多部医学书籍。根据上述史料,可推知距今余年前就有了藏医及藏医外治法。

公元3世纪吐蕃王托托日年赞(公元~年)时期,天竺名医布吉嘎西和布拉嘎则俩兄妹来藏行医,治好了很多患者,名声四传。国王闻听后,为促使西藏的医学得以进一步发展,延请至王宫,赐予厚礼,并将公主意吉若恰嫁给布吉嘎西。以后生子取名东格托觉尖,长大后授以《放血、艾灸疗法篇》等五卷药治和外治书籍,并传以医术,后来成为著名藏医。至此,医学典籍中第一次出现了“达日卡”(放血疗法)这一名词。

公元6~7世纪,吐蕃王美吾存即赤德祖赞(公元~年)迎娶金城公主,将公主带来的医书译为《月王药诊》(对此书也有天竺译本和西藏自己编著等不同说法),被医者视为珍宝。此书中专书放血疗法一章,说道:“艾灸放血为外治之最,放血法有截、穿和放血。”书中从禁忌证、舒适证、操作方法、脉位和主治功能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公元7世纪,吐蕃王赤松德赞(公元~年),聘请天竺医生达马拉札、汉地和尚马哈金达及“冲”地医生赞巴西拉三人来藏治病。这三名医生医术高明,被誉为三神医。他们翻译了许多医书,其中《放血疗法·铁莲花》是放血疗法的专著。与此同时,“多保”地区的医生却马如孜著有《放血疗法》一书。上述著名藏医东格托觉尖的后裔,藏族九名医之首、名震三界的老玉妥·云丹贡布(公元~年)编著了藏医经典《四部医典》,奠定了藏医医学的基础,从此,藏医药学进入成熟时期。书中专章论述了放血疗法,成为历代放血疗法书籍无以比拟的范本。

此后,公元9世纪吐蕃王热巴布(赤祖德赞)时期,翻译了天竺尼马桑巴大师著的《吉巴主巴》和《放血术秘器五篇》。10世纪中期,天竺班智达达欧马释哇巴、尼保译师尤格仁钦、玛尔译师柔贝元奴和尤格比丘释迦洛哲等翻译了天竺医学巨著《八支心要》及《八支心要注解》,为藏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参考资料。10世纪末,大译师仁钦桑布翻译了天竺华布大师著的《八支精要》和尼泊尔班智达达哇万嘎著的《八支精要》的全译《月光》,进一步促进了藏医的繁荣,促进了藏医放血疗法的发展。

帝玛博士丹增彭措博采历代藏医药经典的精华,著有《帝玛医著》,书中《放血疗法教诲·澄清谬误》是论述放血疗法的专章,至今日仍作为所有藏医放血疗法实践的规范。

医院里,脑溢血患者接受放血前的准备工作

2

放血疗法的平衡机制

放血疗法,藏名为“达日卡”或“达日嘎”。八邦温·嘎玛丹增成烈热吉的《四部医典释难》说:“达日”是刺破的意思,“卡”是将脏腑各自的脉道用刀具刺破放出坏血,刺破之刀口叫“卡”。藏医认为,人固有的血和赤巴等物质因内外因素引起紊乱,失去平衡而发生扩散伤热、波动热、炎肿、疮疡、痛风、黄水病等许多疾病。这些病变使体内精微运化功能衰弱,血液不能正常生化而变成坏血,造成脉管障碍,肌肤等组织炎肿、充血、淤血及溃烂。放血疗法通过割刺有关脉道和痛点,将坏血等排除体外,起到通经活络、去淤消肿等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放血疗法,有其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掌握放血的时机也有严格的规定。还要根据病种及病变部位的不同和因人而异的治疗原则来治疗。藏医认为,人体共有77个放血部位——头颈部有21处,上肢有34处,下肢有18处,躯干处有4个。这不同的部位对应人体不同的病灶,具体应用到临床的治疗,各自发挥着具体疾病的治疗作用。”

 放血所使用的藏式医疗器械

术前诊察

术前必须诊察病人是否适宜放血,所患疾病是否属于放血疗法的适应证,察看放血时机是否成熟。70岁以上老人和不满16岁儿童及隆偏盛型人、常食营养物和油脂类食品的人可以使用放血疗法。

适应证

凡是扩散伤热、瘟疫、祛除时疫后的成熟热及血或赤巴引起的炎肿、陈疮、痛风、热型脓肿、丹毒、黄水病,疖痛、痞瘤(血瘤和水瘤)、肝炎、脾炎、麻风病、血紊乱症等疾病均可施用放血疗法。但是事先未分离病血或者是未成熟的瘟热、虚热、毒尚未消除的中毒症、疫热及体质衰弱患者不能施用放血疗法。

藏医独特的“放血器械”

禁忌证

凡是意识病、灰色浮肿、胃火式微、消瘦痼疾、哮喘、不消化、呕吐血及胆汁患者、痢疾、呕吐、培根隆合并症、寒性赤巴病、瘟疫等禁止放血。但患者培根、隆、血、赤巴四合症者可以放血。

放血专用木椅

3

放血疗法对应的时机

施行放血疗法时,根据疾病情况分前期放血、中期放血和后期放血等三个阶段。

前期放血

血降于体腔,武器及石头等物击打引起的创伤发炎扩散和上腹腔坏血下落渗入脏器;伤口出血不止,鼻、口和子宫出血不止;血压增加,血紊乱;热症亢盛,波动热,热症来不及成熟等,发病急骤,不循常规发展成熟,也来不及服用促使疾病成熟或正常血、病血分离的药物,需要立即使用放血疗法者叫前期放血。

中期放血

患者恶寒消失,出现急剧刺痛、血脉亢盛,或出现沉重、麻木、胀满的感觉时,或在正常血与病血分离(割刺放血或从口鼻流出的血来察辨,正常血为鲜红而病血则显出其他颜色,血中无此两种颜色的血液相混合或服三果汤将正常血与病血分离)后,再使用放血疗法者称中期放血。

后期放血

凡血病和胆病散布,病血散布于脉道或食用不适当食物后引发热症致使遗留疾病复发,于术前3~5d,服用促使疾病成熟和将病血分离的药汤将正常血和病血分离之后再施放血疗法者叫后期放血。

放血术前准备

放血前三天服用分离汤。帝玛尔的《澄清谬误》中说:好血、病血犹如乳融于水,可用三果汤如鸭分水般分离。如果事先不用分离汤分离而直接放血,则可造成坏血不出而好血却放尽并留下后遗症的弊病,在放血之前进薄酒等容易运化于血管的饮食,饱食后向阳烤火促使消化,待消化后血管饱满时,施术放血。

放血疗法进行中 

4

放血疗法的步骤

鼓脉法

鼓脉是于放血脉位上部三横指处衬以布垫,垫子上面用绳子绑扎使脉管暴露的一种方法。鼓脉后不宜立即进刀,还须用手按摩搓揉脉管,待脉管平直,血流胀满,皮肤有麻木感后再进刀放血,否则血不宜放出,而且疼痛更甚。

进刀法

进刀时不能使脉管褶皱,因此用左手拇指压迫血管并向下移动,使脉管拉紧平直固定不动。通常在绑扎处下部三横指出进刀放血。进刀法有侧穿法、直划法、横断法、复切法、斜切法等六种。

辨脉位

上体疾病,一般于小尖脉,下体疾病,一般于大肠脉,身体中部疾病,如通脉放血,对于较严重疾病,与其于细小脉多量放血,还不如于小尖脉和大腿内侧足大脉等大脉管一处放血为好。放血时必须准确掌握脉位和次序,否则造成将下部之血引向上部,导致正精逸失;或将上部之血迫降于下部,导致胃火熄灭等弊病。

察血象

辨察正常血和坏血。凡是刺破血管后刀口出血压力大,浓度稀而色黄,气味浓,血质疏虚,血液表面呈花白色如麻鸭之背,血中有白色泡沫、黏液、脓及胆汁者属于病血。病血放出后疼痛停止。

定血量

病血放尽后,若出现鲜红色血液便为正常血,则要立即停止放血,放血量应多一些,以降低血压。除此之外,一般在临床操作中要注意多次少量放血,但放血量多寡要根据患者体质强弱而定,这样才能做到利大于弊。如果放出的血中泡沫上面覆盖有红色血皮是正常血,应立即停止放血。正精比较虚弱者,放出的血如脓样或者水样,此时血量应适当控制,而一些不明医道者将上述血液误认为病血而大量放血,造成正精耗尽,最后转成难治的水肿病。

经过治疗,排除体外的废血是黑紫色的 

5

放血疗法的注意事项

血不外出

身体寒冷,刀具不利,饮食过饱,畏惧惊恐,相遇客人,切口过小,皮肤褶皱,鼓脉后立即进刀,进刀后立即松绑等原因均能造成施术后血不外出。如果注意防止,则可避免放血不出或无效果之嫌。

病血不出

有时虽于较大脉管放血,但病血仍不出时,弃去此脉,另找一大脉管借道,清晨放血,病血便可流出。因热邪伏于脉道阻碍血液畅通,脉道空虚无血可出者,应采用引导体内血液外出之法:诃子、毛诃子、余甘子、木通、五脉绿绒蒿、木藤蓼、獐牙菜、白草乌、大株红景天、巴夏嘎等煎汤凉服,或者冰片、亚大黄各等份研末,内服。待食物消化时用油渣饼或热糌粑温熨发汗,促血外出。或者三物汤即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加散剂即硇砂、丁香、螃蟹壳、硼砂研末,酒为引,于中午和午夜时分将汤、散同时服下,并进热性而有营养的食物,促血外出。

出血不止

术后血流不止者,可以放血的脉管喷以凉水激,或用干净冷石头和毡片浸水冷敷伤口或紧紧绑扎于伤口以压迫脉道。另外,出血不止、术后伤口发炎时可参照现代西医方法处理。

术后晕厥

如放血后发生晕厥者,宜用焦烟(柏枝加炒青稞面、酥油点燃之烟)熏鼻,并饮以热开水放少许糌粑之炒面水,再用凉水喷激面部。如晕厥严重,上法不效者,灌服其他动物的热鲜血。另外,病情危重者须按现代医学抗休克处理。

术后生风

如果放血后出现生隆(风)者,用植物油拌炒青稞面涂擦隆穴等部位,并令患者含红糖块,另外,服以红糖酒、骨汤、肥肉熬汤等以压抑风势。

放血疗法的优点

放血疗法具有治疗脉病(神经疾病),泄出病血,止痛消肿,促使脓水腐肉成熟排出体外,从而根治脓水,使疮瘢颜色转好,肃清零星病邪,减肥,驱病外达等功效,是各种外治法中最有显效的一种。

接受放血前的准备工作

藏医学外治疗法,已具有近三千余年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沿革和发展,形成了当今藏医学理论体系。通过漫长的历史实践证明,藏医放血疗法的治疗效果具有优于现代医学药物治疗优势。尤其在在高脂血症的治疗当中,运用本技术疗效确切,治疗措施简捷、费用低、反应小、受到患者愿意接受并期待推广。在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糖尿病等诸多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因而,有非常好的推广前景,必将会在临床上发挥应有的价值,解除人类病痛的折磨。

●治疗慢阻肺

●痰热阻肺刚需治疗用药!

●慢病时代,基层医疗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版权声明:文中部分内容与图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







































白癜风养生
白癜风养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mfzs/3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