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关头
谢谢挺身而出的您
治病救人
您说这是天职所在
向医务工作者致敬
金桥科技
祝所有健康守护者
节日快乐
“医”片丹心
李桓英
“我每年都来,治不好我就再找新药”
她放弃了国外优渥的生活,回到祖国。她不断优化麻风病治疗方案,缩短疗程。她94岁时还在云南一线奔走,岁高龄仍奋斗不止。她把一生都献给了麻风病防治事业。
年,一位麻风病人问李桓英:“你不怕被传染吗?”她笑着回答:“我巴不得呢,好让你们亲眼看到,我能治好它!”
看到有些病人自暴自弃,放弃治疗,李桓英亲自上门给他们送药,她鼓励道:“我不会放弃你们,也请你们不要放弃自己!”
她的一言一行,如同一束明亮的光,照进了病人的世界,给予他们坚持活下去的希望。
后来,历史证明了,这名叫李桓英的医生,拯救了成千上万的麻风病患者,抒写了她传奇的一生。
数十年,李桓英不停奔走,从银发点点到白发苍苍,她获得的荣誉,实至名归。
“医”往无前
钟南山
“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这里来!”
短短十二字,落地有声,铿锵有力。十七年前,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站了出来。从非典出现到消失的一年时间里,他始终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将自己的安危置外,不顾风险地救治病人、寻找治疗的方法。最终,战胜了非典。
非典消失后,他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和荣誉。他却重归于寂静。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如今,新型冠状肺炎的疫情蔓延至全国,来势汹汹。耄耋之年的他不得不再一次出山抗击疫情。他告诫我们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在说这句话的两天前悄悄地去了武汉。在疫情面前,他同十七年前一样,实事求是。坦然道出这次肺炎会人传人,叮嘱大家出门要戴口罩。他四处奔波,在高铁上劳累到靠着座位靠背熟睡时,很多网友心疼地直呼要他保重身体。正是这样一个可爱、可敬,对事业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老人和无数个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工作者,构成了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脊梁〞。
他,犹如在无边阴霾中生出的丝丝光线,驱赶了黑暗。而人们只要见了“钟南山”三字,便不觉惶恐,只觉心安。
令人更加动容的是,我们中国,有无数个“南山”。
他们在国难面前,在酷暑与严冬中逆着万千车流,毅然选择奔赴最前线。在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勇敢交锋,以自己的身躯为大家小家筑起守护的长城。他们将自己放下,撑起万家团圆,灯火通明。
“医”心一意
路生梅
“到农村看病是我的职责,我就奔着这条信念”
一位住在陕北窑洞的北京医生。她扎根黄土高原50余载默默坚守,从门诊到手术台,医院到田间地头,将陕西榆林佳县新生儿死亡率降低倍。
年,24岁的北京姑娘路生梅从北京第二医学院毕业后,为响应“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踏上西行列车来到陕西省榆林市佳县,成为当时榆林地区唯一科班出身的儿科医生。
县医院是两孔破窑洞,喝的是黄河水,睡的是土炕,还要忍受虱虫叮咬。“就像一粒种子撒在石头缝里一样,但我们还是要顽强地生活。”当地艰苦的生活环境和乡亲们医疗常识的匮乏,激起了路生梅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担当。
扎根下来的路生梅专注于提升当地的医疗水平,为了挽救更多的小生命,路生梅创办医院。路生梅把学到的先进医疗理念应用到了临床。上世纪60年代,佳县新生儿死亡率曾高达60%。在路生梅的不懈努力下,佳县新生儿死亡率降低倍,近三年实现新生儿零死亡。50余载默默坚守,路生梅把自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
他们默默坚守、无私奉献践行护佑群众健康的初心使命,铸就了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钢铁长城,他们的名字叫中国医师!白衣为甲,医者仁心。金桥科技今天向所有医务工作者说声: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