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
三伏
“冬病夏治”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的“春夏养阳”理论,是指在夏季气温高时温补阳气,驱散体内阴寒之气,从而预防冬季易发的慢性疾病或减轻其症状。是中医传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观念。“冬病夏治”符合中医理论中的“天时相应”及“治未病”思想。通过“春夏养阳”可以纠正机体阴阳平衡。除了穴位贴敷,还可以应用针刺、艾灸、内服中药等传统治疗方法。
三伏天为什么要排湿寒?
三伏天,以热逼寒
三伏天,外界阳气最盛,湿气最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此时排湿祛寒,扶正祛邪,行气活血的效果是平时3到5倍!
“三伏天”的优势
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该季节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会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此时治疗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鼓舞阳气,驱散体内沉积的寒气,调整阴阳,从而达到减少冬季发病频率的效果。尤其是“三伏天”,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开,会更有利于药物吸收。
李晓屏
湖南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
就是起到了一个未病先防的作用。你不能等到受了寒,特别是冬天受了寒以后疾病发作,这个很痛苦要注意。
冬病夏治疗法
冬病夏治常用的方法有三伏贴、艾灸、刮痧、拔火罐、足浴等。不同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调理。
在夏季还可从用药、饮食、起居等方面进行综合调养。一是慎食、慎用辛燥之品,如羊肉、狗肉、新鲜龙眼、荔枝等食物。二是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如冷饮、冰激凌等。如果大量进食寒凉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导致冬病复发或加重。
李晓屏
湖南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
三伏天选一些最简单的,你比如说老姜、花椒把它煮水泡脚也是一个很好的冬病夏治的一个方法。
适用于冬病夏治的疾病
A
呼吸道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阻塞性肺气肿、肺间质疾病、肺功能不全、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体虚易感冒、哮喘、慢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B
胃肠道疾病
慢性胃炎、慢性腹泻等虚寒性消化类疾病。
C
女妇科疾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不孕等产后头痛等寒症妇产科疾病,还有手脚冰冷、经期感冒、霉菌性阴道炎等,另外,更年期病人也可通过贴膏药改善相关症状。
D
风湿类疾病、骨伤类疾病、痛症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痹病,冬季受寒时加重,病情不断反复,风湿类疾病引起的颈、肩、腰、腿痛。
慢性颈腰痛、肩周炎、颈椎病等,多为疼痛缠绵的疾患,因寒冷而使症状加重,随着气候的变化,到夏季症状可能减轻或消失。
因为天灸疗法有温通经络、祛寒逐痹的作用,所以对各类痛症有较明显疗效,如对长期吹空调导致的关节痛、虚寒性胃痛、腹泻等。
E
亚健康
平时四肢寒凉、怕冷和免疫力低下等亚健康状态处于健康与患病之间的状态,常表现为疲劳、失眠、胃口差、易出汗、情绪不稳定、记忆力减退、容易感冒、免疫功能偏低等。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三伏天气候炎热潮湿
人体容易中暑出汗
耗气伤阴
给病邪疫毒可乘之机
面对新一轮的疫情
不可掉以轻心
但也不要惊慌失措
务必做到勤洗手
戴口罩,慎起居
不乱跑,不信谣,不传谣
注
意
事
项
冬病夏治,医院就诊咨询,对症下药,不能盲目在网上购买三伏贴,不可滥用三伏贴,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本文由湖南教育电视台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