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寻访第二期发展对象培训班紫金港2班赴

年5月9日下午,第二期发展对象培训班紫金港2班的同学赴浙江武康疗养院进行红色寻访活动。

进入疗养院,映入眼帘的是一颗拥有余年历史的古樟树。讲解员介绍到,这颗古樟树植于明朝末期,它见证了这个麻防村的防麻历程。他还介绍到,这里居住着很多治愈的麻风病人以及十多位医护工作者。在这些医护工作者中,有很多都是三十五岁以下的年轻人,也不乏十多年坚守在这里的医生,还有十二年没回过老家的医生,把论文写在山上的医生。

拍完合照后,我们首先进入的是马海德纪念馆。进入馆中第一眼见到的是矗立在门边的马海德先生的雕像,墙上写满了他的生平事迹。今年是马海德先生逝世的33周年。当年他来到中国时,看到了上海人民的生活情境,觉得医学治不了社会病,便毅然投入到中国革命当中。他的一生与中国的卫生事业和革命事业息息相关,在浙江也有一定的活动。他是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之一,他用他的行为告诉别人麻风病可防可控但不可怕。

随后我们去了疗养院的微型实物馆,馆中陈列了武康疗养院获得的奖状、荣誉以及近代以来更换的名字。走进下一个房间,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马雅各等麻风工作者所做的工作,所撰写的相关教科书以及诊断、治疗设备如显微镜、细菌房等。紧接着我们看到了麻防工作者的生活环境,以及修养员的风采和艺术作品展览。讲解员介绍到有很多痊愈者依然选择留在这里帮助护理,践行这种麻防精神。在参观的途中,讲解员还为我们介绍了雷公藤这一可以防治麻风病的中药发现的故事。

稍作休息后,另一位讲解员带领我们到会堂暨麻风健康教育馆进行参观。馆内陈列了麻风病人用过的器具、麻风病的临床症状介绍、历代领导人对麻防病人的高度赞誉等。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麻风村的历史馆,了解到麻防医疗团队在很多省份都进行了巡回报告。在麻防爱心馆中有一面挂着很多明信片的墙,从很多与疗养院建立合作联系的党支部、皮防所寄来,说明疗养院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推崇。

最后,大家在会堂以“建设健康中国”为核心,进行了集中讨论,探讨麻防精神的意义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有同学提到,此次参观不仅学习到了一些关于麻风病的知识,还了解到麻风病人不仅仅是在身体上受到疾病的折磨,在社会上也受到歧视和各种不便。而麻防工作者的行为又告诉我们,医学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mfym/71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