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必读夏季多发的儿童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许多家长都认为随着夏天的到来、气温的升高,病菌也会减少,于是就放松了对病菌的“警惕”。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这不,最近李璞老师就在儿科门诊看到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就诊。

其实,随着天气渐渐炎热起来,各种病毒、细菌也活跃起来,每年的这个时间段都是病毒性疾病的高发期,家长一定不能掉以轻心。那常见的儿童传染病都有哪些?面对这些作乱的病毒和细菌,家长又该如何为孩子支起健康“保护伞”呢?让我们一起跟着李璞老师学习。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病原是肠道病毒,该病病毒有20多个种型,目前由EV71型病毒和柯萨奇A16病毒引起的最多。手足口病没有交叉免疫的效果,即宝宝感染了某种型的EV病毒,体内只会产生该种病毒相应的抗体,而对其它亚型的病毒并不产生抗体。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为飞沫、鼻腔或口腔分泌液、疱疹液、粪便、被污染的食具和玩具等。其高发期在每年的5~7月份,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潜伏期大概为2~10天,病程约为1周。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发热:低热、高热或高热惊厥,孩子常常出现嗜睡。

特殊部位皮疹:皮疹为疱疹,多局限于口腔(舌头、颊粘膜、齿龈等处)、手心、脚心、臀部肛门周围。

周身不舒服,可有轻度咳嗽、流鼻涕、腹泻、精神差、不想吃饭、嘴巴痛、流涎。

多数病儿症状较轻,个别宝宝会出现烦躁、心率快、肢体抽动,或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手足口病的预防

对于5岁以下的孩子,家长可带他们接种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该疫苗可用于预防由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此外,家长还应了解相关知识,做好预防工作。

外出回来后,以及饭前、便后一定要洗净手;

家里的衣服、被褥要经常清洗、晾晒,孩子的玩具、毛巾、餐具、口杯也要经常洗烫、消毒;

家里要经常通风换气,夏季生吃瓜果前要洗净;

不要带宝宝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如果出去玩尽量减少疲劳。

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的传染源为诺如病毒,它的传染性很强,且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婴幼儿、儿童、成人及老年人都可能被传染。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是被污染的食物、水源、手、餐具、用具等,感染后的潜伏期为1~2天,最长可达72小时。

诺如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

被感染者突然发病,表现为恶心、呕吐、精神不好、腹痛、腹泻、大便水样或有粘液、有发热、肌肉疼。儿童可因腹泻出现脱水,表现为尿少、尿黄,哭的时候没有眼泪,异常嗜睡和烦躁。

诺如病毒的预防

因诺如病毒感染全年都可发病,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日常卫生,在公共场所不与他人共用餐具、水杯和分享食物,一定注意饭前、便后要洗净手。同时,饮食上也要格外注意,生食的瓜果一定要洗净或者去皮,蔬菜、肉类等一定要深度加工、煮熟后食用。

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上呼吸道感染是包括许多疾病早期表现的一组疾病,它包括一般的感冒、流感、鼻炎、喉炎、咽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等。引起上感的原因可能有受凉、淋雨、气候突变、过度疲劳等,年幼体弱、免疫力发育尚不成熟或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更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

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或全身不适,严重可能会出现发烧、呼吸急促、喘憋、精神差等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许多传染病的早期表现也会出现类似上感的症状,如气管炎、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幼儿急疹、麻疹、水痘、猩红热、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肠道病毒感染等,需要家长进行初步鉴别。

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最好的方法是及时接种相关疫苗。此外,家长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天气晴好时,多开窗通风,保持居家卫生;

根据气温变化给宝宝适当地增减衣服;

尽量少带宝宝去人多、拥挤的地方;

注意个人卫生,外出归来、饭前、便后都要认真洗手。

腹泻

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全年均可发病,但夏季气温高,病毒和细菌滋生较多,再加上饮食不当、不洁等,更容易发生。很多病毒、细菌、寄生虫都有可能引起腹泻,如感染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大肠杆菌等。其传播途径多是被污染的食物或者饮用水,主要是“病从口入”,即粪-口传播,少数由个体接触传播或呼吸道飞沫传播。

腹泻的临床表现

判断孩子是否腹泻有两个典型的症状,一是每日排便的次数增加,二是大便的性状改变。通常,宝宝如果每天排泄三次以上稀便或者水样大便,就是腹泻。腹泻同时还会伴随呕吐、腹痛、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腹泻的预防

不洁净的饮用水、不卫生环境下烹饪或存放的食物都会引起腹泻,同时,腹泻会因为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剧人际传播,因此,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做好预防工作,防止病从口入。

给孩子饮用安全洁净的水,注意饮食卫生,食物要清淡可口、营养均衡全面,食物的保存也要注意控制细菌的繁殖。保证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勤洗手、换洗被褥衣物,对餐具进行定期消毒等。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非常强的出疹性疾病。它主要通过飞沫或接触进行传播,患病后可以得到持久的免疫力,但不能排除将来再患带状疱疹的可能性。人类普遍易感,但发病人群主要是儿童,多见于2~6岁的儿童,但偶尔也有新生儿发病。

水痘主要是皮肤和粘膜处出现皮疹。免疫功能低下的宝宝可以发生全身弥漫性水痘,病变可累及内脏,如肝、肺、胰、肾以及可以并发脑炎及脑水肿等,但这种情况很少见。

水痘的临床表现

发热、周身不适、不思饮食,随后1~2天面部及躯干开始出现皮疹,皮疹很快扩展到四肢,但是肢体的末端(手和脚)少见皮疹。起初皮疹为斑疹(即虽肉眼可见,但不高出皮肤)和丘疹(鼓出皮肤),随后皮疹发展为水泡样疱疹,体积变大,疱疹内有混浊的疱疹液,中央凹陷,之后疱疹结痂成痂疹。故在水痘发病时,我们经常可以在宝宝身上看到斑、丘、疱和痂疹同时存在。皮疹消退后,皮肤上一般不留瘢痕。

水痘的预防

得了水痘后,皮疹很痒,宝宝常难以忍受。皮疹被抓破后易发生继发感染。预防水痘最好的办法是接种水痘疫苗,这能有效地防止孩子感染水痘。除此之外,家长也要做好预防工作,避免孩子与患儿进行接触,让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室内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卫生。

腮腺炎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人是唯一的宿主。该病是由腮腺炎病人和带病毒者传染的,主要经过呼吸道、被病儿唾液污染的玩具、餐具等间接感染。

腮腺炎的临床表现

一般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前无明显不适,可能出现乏力、头痛等。腮腺肿大常为最先的临床表现,大多先出现面部一侧腮腺肿大(耳垂下方),继而出现另一侧腮腺也出现肿大,伴有压痛,但腮腺部位不红,口腔内的腮腺口发红。

腮腺炎的预防

腮腺炎的预防措施就是:接种麻风腮三联疫苗!保护率可在90%以上。另外,家长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外出回来后、饭前、便后洗净手,定期给孩子的玩具进行消毒,不让孩子接触已患病的人。

小结

夏季传染病的预防,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外出回来后、饭前、便后要洗手,同时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食、不喝生水;

免疫接种,预防为主:疫苗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式之一,家长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带孩子及时、全程接种相关的疫苗;

增强免疫力:除了给孩子提供充足、均衡的营养,保证孩子的睡眠以外,天气晴好时,家长可以多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增强体质。

*内容版权归李璞所有

*未经授权不可转载或用于其它用途

如果想了解宝宝辅食添加的知识

可以参考李璞老师的这本书哦~

点击预约试听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mfym/70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