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中祭春的桑烟升起
吉祥谷村落
吉祥谷青德的村落
祭春,一定要有仪式!
寂静空谷,一群姑娘,沉思,舞蹈。为了祭祀春天和大地,她们之中会被选出一位少女,以祭祀的舞蹈祭献,谁被选出,谁就会以不停的舞蹈,燃烧生命,直至精疲力竭倒地死亡,把生命和舞蹈献给春神,春天来临的献祭仪式才算完成……
这情景让人扎心、震撼和惊惶,心里感动又十分不安。
世界著名芭蕾舞剧《春之祭》剧照
这场远古原始部落祭献春天的画面,是世界著名芭蕾舞剧《春之祭》的高潮部分——少女的献祭,这部舞剧打破了古典芭蕾舞剧的表现传统,以原始、粗狂、跳神的舞步,以反传统的交响音乐、原始祭祀的脸谱和服装等形式,讲诉了在俄罗斯远古一个部族的春天献祭仪式,这部剧刚出炉时,被批判、质疑,但后来却成为了世界经典芭蕾舞剧,成为古典和现代芭蕾舞剧的分界岭。村落晨曦人类从远古至今,没有放弃过对自身与自然、与宇宙到底是何种关系的困惑和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表达对春天、大地敬畏和热爱的祭祀仪式,有史以来,地球村的人们始终在以各自的理解方式表达着……今天,我也想去参加一场祭春的仪式,一场完全不同于过去认知的祭春,那是一场别开生面,充满新奇和诗意的藏族民间传统祭春仪式。……这一天一大早,喇嘛们聚集在村头山麓,开始诵经和早祷。吉祥谷的天空总是很蓝,蓝得流淌进了谷里的湖泊、河流。硕曲河贯穿全城,把所有沿岸的村落、白藏房串起来,就像这地方的名字:手上的佛珠,卡称(乡城)。特殊的日子,特殊的节气,祭祀春神仪式的地方,就在吉祥谷(乡城)硕曲河上游左岸的坝上,一座叫雨洼的古村落,藏历三月十三日至十五日,每年都要举行祭春仪式。每年在藏历立春后的这一天,清冽的晨光中,柏树枝熏香的桑烟就会在寺院和地垄四方白塔间袅袅升起,融入天空,幽蓝的缕缕熏香,会帮助人们在这一天,与神界沟通和对话。宁静村庄的清晨,似乎在等待第一缕阳光洒进村落。金光从东山头洒向恬静的村落,村庄开始鲜活起来!人们怀着神圣的敬畏心,感恩情,背上昨天准备好的、白色或黄色、红色哈达包裹的经书,走出家门,背上的经书是经过每户主人家精心包裹的家里佛堂里供奉的经书,上端还要插上一束鲜花或五颜六色的绢花。这个村落的每户人家每年皆如此。特别重要的日子,一定要有隆重的仪式感。是的,祭春的仪式开始了!春是万物复苏,是希望。……古希腊春神塔罗西方的春神里,知名的有塔罗或柏瑟芬;埃及有艾西女神,日耳曼民族有专司万物繁盛的女神奥斯塔拉,这些春神都是美丽的女神。最著名的是古希腊代表时令的三位女神中的塔罗,她既是萌芽女神,专司万物生长、姹紫嫣红,又是美惠女神,雅典人民还把塔罗作为政治誓言的女神。而日耳曼民族的春神,则与繁殖力量有着直接的联系,日耳曼民族传统上,在4月有个庆祝奥斯塔拉女神的节日,迎接春回大地,复活的象征,代表周期更替的宇宙观。日耳曼民族司万物生长繁衍的春神
东方,中国古代中原专司春天的神几乎都是男神,农神,叫句芒,是鸟身人面相,春神也是他;还有位春神叫青帝。从周朝开始到清朝,就有祭春的习俗,人们会隆重祭祀春天,祭春文化渊源深厚,积淀千年。后来,在新时代,把祭春文化作为旧时代的“糟粕”,在“革命”的洪流中,无知和野蛮,不分优劣,把洗澡水和被洗的宝贝一起倒掉,从丰厚的古典文化中删除,删得很彻底,几乎难寻。砸烂旧世界的一切,却让文明断层。政治意义的仪式无限放大,神性都没有了,人性还能保存多少?人性、自然和生活的仪式越来越少,普通人的神圣仪式感,越来越稀缺,把诗意和仪式都当做“封资修黑货”,扫进所谓的“历史垃圾堆”。当然,取而代之的是新的甚至更加繁琐、累赘的“革命”仪式,“万岁”仪式等等诸多荒诞、荒唐的反文明行为。领路的僧侣
仪式,本该是人们对生活的用心设定和精心表达。多年前,当我第一次听说,在当今,吉祥谷,对春天的祭祀还依然存在,我就充满了好奇和无尽的想象。它以原生态、民间传统、百姓自发的方式,而且还是那么隆重,以藏族和佛教徒的方式,以吉祥谷古老村庄的方式,而成为珍贵。近年来,“仪式感”这个语词也比较流行起来,特别是网络上,我想,这似乎是人们在潜意识里,在呼唤以某种形式来表达人们对生活本真的热爱,呼唤一种原初心的回归?
背经书引领
在倡导金钱、物质至上的时代,丢失的初心是否应该找回来,安放好?或是否已成奢望?
都市的光鲜亮丽和繁华背后,是人们的忙忙碌碌,奔波劳累,无暇他顾。把金钱作为信仰和终极目标,人,距离灵性,越来越远,丛林法则大行其道,人的精神维度降低到了动物世界。作为社会与自然融合的人们,不仅有生物的属性,也本该有灵的属性和精神层面的追求,如果丢弃了灵性,其实那只是叫生存,叫活着,而不叫生活!没有精神追求的生存,诗意越来越贫乏,仪式感越来越寡淡,除了忙碌、金钱和性,什么都在心里安住不下,人心甚至会越来越麻木和苟且,需要靠娱乐至死,靠奶头乐,才能让乏味的生活有快感,这就使心智更加降低,与低纬度的猪狗拉近了距离。吉祥谷初夏的色尔宫村其实,诗意的栖居和诗意的生活,并不复杂,只要有仪式感,朴素心,真诚爱!因为仪式,不同于每一天的琐碎、繁忙,它能够唤起人们内心的神圣感,安下心来,做一次自我内心的审视,会更加尊重生活,从内心热爱和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去年和今年冬春季,瘟疫总是不断作乱,在焦躁烦人的疫情期间,春天的讯息,不可阻挡地依然按序悄悄降临,大自然就是神精心设计的,河谷冰冻的流水到时节就开始化了,山间枝桠都悄然冒出了嫩嫩的叶、村里村外,桃花梨花骨朵儿也一天天饱满起来,所有的生命都复苏了,蓬勃昂扬生发开来,冬眠的动物们也听到春神的号令,哼哼唧唧地睁开了眼,爬出洞穴。
万物复苏,轮回,什么都阻挡不了!漫山遍野在悄然里已插满了春的旗幡,鼓舞起人们又一轮新的希望。
今年的初春刚临,我对自己说,我该出发了,要去往遥远的吉祥谷,那里有个迎接春天的仪式。那种仪式是庄重而神圣的,是与大自然融合在一体,无论贫富,老幼,都会虔诚参与。
我也必须亲自去触摸春神的衣袂,与春神牵手,要给春天一个发自内心的爱的讯息;把繁杂的思绪清空,回归大地,回到大自然怀抱,让春神知道!仲夏青稞金黄了
吉祥谷就在藏地康巴,四川甘孜州南部,毗邻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与甘孜州的理塘、稻城、得荣等县接壤。民风民俗的独特处,与周边地区或附近村落都有别。在吉祥谷,村庄是很美的风景线,气候温暖,花与果,四季更替;田畴、农作物,四季都有变化,很丰富。一到春季来临,一切都会是欣欣向荣,初春田间地垄或山野的桃花开得烂漫恣意,梨花也会热情洋溢地跟进,把粉白梨花洒满山村的院落和小道。我曾常去吉祥谷,所以知道,那里春天的村落,很美。春是隆重的季节,一定要有仪式,仪式感也一定隆重而美丽!那么,谁来开启春天神秘的按钮、打开大地美丽画卷?参与了这里祭春的仪式,就会知晓!吉祥谷雨洼村祭春仪式,不同于其他民族,也不同于其他藏区。吉祥谷有几百个村寨,唯独雨洼村把这个习俗保留至今,除了文革期间被时代潮流和政治正确的大环境腰斩和批判,被作为封建迷信而废除多年。八十年代后逐渐恢复,至今保留,而相邻的其他村落里,有的只是象征性的做做就算祈福完毕。雨洼村完整恢复保留,只是后续的赛马活动已经简化了。
这里的藏人称这个特别的祭春仪式,叫“蒙乖”,“蒙”就是经文之意,“乖”是转圈的意思。全村人户背着经书转神山,成为特殊意义的蒙乖节。
我听雨洼村里的老人讲,在他们还是孩童时候,就听爷爷辈的人说,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辈就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至于为什么形成这样的祭春仪式,我问了几个老人,老人们的叙说都有些不同,这就是口口相传的特点。
我梳理分析归纳了下,应该是这样的路径:还得从传说说起,与最早的弘法大师噶玛巴相关。关于噶玛巴的故事传说,在这片吉祥谷真是太多。这片吉祥谷之所以谓之“卡称”,还与噶玛巴大师手里的念珠有关。
雨洼村落
噶玛巴来吉祥谷传教,看到雨洼这个村风水不好,地里的收成年年很差,病痛和贫苦常年折磨着本村的人们,而且村里人患上麻风病的不少。
慈悲的大师发愿救度,他用舍利子做伏藏,用法力在村子的一头修建了一座小寺院,镇住了对面山沟对冲这个村庄的邪气。从此后,村里的状况就越来越好。而且噶玛巴大师还收服了本村附近的野蛮山妖,让他们皈依了佛法,做护佑村庄的山神,从此,吉祥和丰收每年都会呈现在村子。
也许就是从此后,刁蛮的山妖被噶玛巴大师点化和精神升级,善的能量大增,护佑百姓,积善行德,成了神仙的级别,肩上的职责也就更加有分量,既然是神,担当和责任,就是他的工作和义务,责无旁贷。权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所以,山神每年的工作还是很不简单的,也很辛苦。就在村民祭春的这一天,他要显形来到人间,体察民情民意。村民说,山神是红色面容、红色装扮,就连他的坐骑也是红色的俊马,那么,这天,神降临村落,会细心走过麦苗翠绿一片片的地垄,会飞翔在花开满枝头的树上和座座白藏房间,瞭望、视察,然后悄无声息地飘然回到已经在神山脚下聚集的人们中,聆听、观察,或会心微笑或沉思。转经的队伍在喇嘛们引领下来到了寺院
老人很肯定地说,曾经有人就看见过山神。能有这样殊荣的人,只能是六根清净、内心很干净的小孩或老人。一般人是看不见山神的,之所以描述山神是红色的、还骑着红色骏马,就是以前有人真的见过这样的形象。
古老的年代,人们把祭春的日子定在这一天,那是因为曾经在这个节气的这一天,神显现在村庄,所以这一天从此就成为感恩神的日子,把头年丰收的五谷和青稞酒、以及人们的歌舞,真诚献祭给神,表示感激之情,感恩神的护佑,也寄托期盼,望神能护佑这年的丰收和平安。特定的日子就成为习俗,成为一个有着满满仪式感的特别日子。
立春大如年,春天的祭祀就成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准备工作可要做好,在藏历三月十三日,村里每家都要准备好第二天野餐用的锅碗瓢盆,煮好要带的肉食,做好锅盔馒头,藏式的糌粑“巧克力”什么的,油炸花样的面果子,茶叶酥油糌粑和野炊用具都要准备好。
这位老人加入了年轻人转山队伍特开心
家里不参加转山的老人和孩子们,太阳出来后,就兴高采烈地用背篼背着这些准备好的家什,骡马驮上准备好的藏毯、小帐篷等等,到每年聚集的神山下松树林里,支起石头锅庄,升起炊烟,熬茶做饭。现在有的家庭是出门前就打好酥油茶,把茶灌满几个温水瓶,在树林里就不用烧火熬茶了,清茶也准备几瓶,家家户户酿的青稞酒那更是要带去的。每户人家头一天的准备工作里,还有个重要的活儿必须做,就是带上锄耙之类的农具,去村里麦地边,溪水旁,村里小路,把石子儿、垃圾清理干净,把陈年的麦秆玉米枯干清理掉,把溪流里枯枝败叶都打理净,为明天的转山转地转佛塔做好所有的准备,从心里,到行动上,都在为十四日的祭祀活动做热身准备。野炊
村里每个人心里洋溢着对春神的敬畏,对这一年美好的遐思。孩子们也会敬畏这个日子,又可去山野林间游玩,野餐,还可以观赏和参与大人们的唱歌,跳舞活动以及赛马会。
人们除了敬畏神,还走近了山野,人神共乐度春光。迎春祭祀既然是节日,按照藏民的习惯,那定是过大年一样,把自己的盛装拿出来穿上,去参加春的盛典。
传说和故事无论真实多少,但每个人都会知道,神这一天会降临,不管自己能不能看见他,但神能看见我们,神也看重这一天。
准备出发转神山
人们不管是娱神还是自娱,这一天的仪式感,对大家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这一天是春神完美开启春按钮的一天,春神,就是这里的山神,他在敦促村里的人,农闲已经过了,冬季已经结束,春耕跟着要来啦,大家做好春耕的一切工作吧!神都做好了准备,要为大家一年的收获做好开启和护航的大事,为人们鼓劲加油啦。这一天也是人们与大自然最亲密接触、心灵沟通的日子。家家户户香炉里一大早燃一缕桑烟,念经早祷,喝过早茶就出发,背上经书,转神山。乡城尼斯村庄
阳光把雨洼村蒙乖节仪式的序曲拉开了。神山脚下帐篷里已经就座十多位绛红僧装的喇嘛,念经声早已响起,鼓钵和法器伴奏着,寺里那尊古老的牛皮大鼓挂在帐篷外的祭祀台旁,祭祀活动的中心在神山下、丛林边一块草坡的台地上,那里有个很大的白塔,塔顶和四周挂满了昨日换上的崭新五色经幡,塔身中间几面龛有雨洼村民供奉的山神像。当祭祀仪式开始,僧人打开佛塔里珍藏的伏藏——甘珠尔和丹珠尔大藏经,让村里聚集在这里的虔诚信徒们瞻仰一阵,最后再封存起来。唱诵赞词的老者
一个身材高大、五官端庄慈祥的老人在帐篷外的台地上开始吟诵赞词,赞美神佛,赞美天地,赞美人间的美好;感恩山神和天地诸神,保佑村庄,风调雨顺,今年丰收。老人洪亮的声音,抑扬顿挫,悠扬有力,他边说边配有简捷的舞蹈动作,有节奏的甩动着藏袍的长袖,踏着步,扬声赞诵着。有名望、有文采的村里老者,才能承担这样的角色。香烟袅袅,僧人吹起的海螺声伴着喇嘛浑厚的诵经声,厚重的牛皮鼓咚咚地有节奏敲响。聚集在帐篷前、白塔周围站着或蹲坐着的背经书的人们,听喇嘛们吟毕一段经文,大约半小时后,就起步围绕这座白塔转三圈,然后开始了转神山的步伐。村庄的神山开路的是一位背着《甘珠尔》、《丹珠尔》经书的僧人,之后是拿着海螺、法器的僧侣,扛着敬山神旗幡的几个年轻人。其他背着经书、经书上插着花儿朵朵的青壮年人,男的在前、女的在后面紧随,背着经书的队伍就这样庄重的出发了,人们还不断地念着经,步伐很快,转眼间就走过了小溪流和一片草地、地垄,又消失在树林里了……河谷地带气温暖和,这时节,地里的麦苗已是绿油油的,满山谷都晕染着嫩绿,清新一片。那些不去转神山的老幼妇孺围坐在白塔周围,女人居多,他们开始唱诵经文,那是很好听的颂唱,多年前第一次听到它,就一直难忘,心里感叹不止,原来经文还可以这样颂唱啊!跟寺庙里浑厚低沉绵长的喇嘛念经不一样,这让我想起基督教堂里的弥撒,童声几重合唱,清丽、纯净,天籁般,就像山泉一样,涓涓流淌而来,不急不缓,清澈、飘逸,融合在温暖的阳光里,流到你的心里,把你一年来心中浑浊的垃圾和尘埃,都冲洗得干干净净,留下清爽和静美。
背经书转神山的队伍出发
大地和春天,接收到人类这样甘甜纯粹的和美声,一定会舒心的,我相信大地有生命,自然有神灵,美好的心波,会让地球给与人类更加美好的磁场波,反馈人类美好恬静。我忽然明白,祈祷的意义和美好祭祀仪式的魅力和重要。
背着经书的年轻人,在僧人带领下,转神山,转雨洼村周围地垄几个方向的白塔。他们走的很快,步履轻捷,从后望去,在树荫里,有经书在移动,有花朵在闪烁,还有经文轻唱,沿着村里的土路,穿过嫩芽满枝的丛林,过清澈的小溪,松林,又过田间和耀眼的白藏房。
野蛮桃花疯狂开放我很贪心,又想要照相,又想欣赏村里的美景,又想参与这场活动,忙得不亦乐乎,跑跑停停,追赶紧随,走了一小时后,感觉有点跟不上了,看着他们走远,赶忙又小跑着在弯弯曲曲的小路追上转山的队伍,当经过白藏房院外那颗古老的桃花树,灿烂开放的满树花朵,却让我又停住了追赶的脚步,我在她身边转来转去,使劲地照着满树的花,这种桃花可不同于其他地方,是这里特有的毛桃花,每年春天这种花,开得特别灿烂,有的树龄很老,似乎越老越开得灿烂,开得野蛮恣意!树干很粗,枝干蓬浓如宇,树干的颜色几乎是黑褐色,我们同去的玉霞,也没走了,我看她也很陶醉,比我还“行为艺术”,她已经匍匐在地,从各种角度拍着白藏房映衬下、璀璨的花树,我忍不住想笑,我们互相看看对方的忙碌状,帽子斜歪,汗流满面,都哈哈笑起来,感叹说,他们走地好快啊,跟不上,实在走不动了!秋季白藏房农家院落
我心里却有些惭愧,城市人,缺乏的就是步履轻健、一心一意转神山的虔诚心,我们想法多,欲望多。无法追上转经队伍的我,还自欺地安慰自己,下一次来,一定不要再想着照相,赏花……虽然我们没能紧随转经的队伍走完雨洼转经的路程,但是我心里有个声音欣慰地回旋:“我们的心回到亲爱的大地,神知道!”转山全程的里程,有四公里多,人们九点从白塔出发到下午两点,沿着村中的土地四周和几方白塔、寺院绕行,再走回神山脚下。中途,午饭时候,这些背着经书的年轻人到了村边公路旁的那座小寺院,一一有序地进大殿去拜佛,把背在背上的经书放在大殿一角,一一排好,然后大家走出去,在院落外的树荫下,地垄边,白色的墙脚,拿出背在身上包里的干粮吃起来,寺院里的僧人们给大家参上茶水、开水。休息一阵后,他们又背上经书出发了,还要去地垄边两个白塔地方转。从村里的寺庙走到神山下,人们会顺时针沿着祭祀转经的小路,绕行三圈,解下经书放在白塔四周,人们坐下来歇息一会儿,唱诵吉祥经后再转。转经队伍小憩一会儿
下午两点过,第一天隆重的祭春仪式,就告一段落。家人们在松林间的草坝上熬煮好藏茶,打好香喷喷的酥油茶,准备好了各种吃的,壶里、银碗里,斟满了青稞酒,迎接转山的人归来。转山的青壮年们用脚步,用大半天的时光,丈量完了雨洼村的农地山水,与山神一起把春天的按钮打开,一年的希望也播种在春光里,期待的是新的一年丰收与平安吉祥,余下的就是各自的勤奋劳作啦,人们已向春神签下了幸福的订单!乡城姑娘穿上她们节日盛装--疯装
蒙乖节后面的时光就是娱神的时光,唱歌,跳舞,赛马,喝青稞酒,人神共乐,酒神也会光顾节日中。欢乐和感恩,总会是最好的精神之光,山神喜欢,春神会开心,人也会幸福满满。停下脚步,看看大自然,感受春的脉动,春光充满爱,幸福就是这样开始的,这就是诗意,简单,真诚!没有什么政治正确的绑架,没有什么虚伪的作态和矫情。神山,是青藏高原上生活的藏民笃行的神,每个地方,每个村落都有神山,是自己的守护神,那是很敬重的。那么,春神也一定是神山,他掌管着村里一年的丰收,风调雨顺,都与他有关系,祭祀的这天,就开启了春耕的诸多农事。稻城亚丁神山
雨洼村在这个时日,会征集每家一定量的青稞酒,在祭春活动中用于款待山神的酒茶酥油糌粑等,是每户人家斗分子,各自自愿,富裕的多给,贫乏的少给;这些食物和酒,还会用于款待客人、外村外地的朋友宾客,包括流浪汉、外地乞讨者。这也是布施,成为习俗,所以,这个时节,周边的或远方知晓的人来这里,是不会饿肚子的,雨洼人会热情款待,即使是乞讨者,当然,现如今这种身份来这里的人不多见了。
布置祭祀仪式活动扎帐篷、铺藏毯等活儿,挂经幡,都是村里农户每年轮流着负责专项工作,已经形成流程和规矩,今年过了,明年该谁家都知道。没有争吵,没有斤斤计较,没有偷懒或耍赖,成为遵守的规则,轮流坐庄。除非家里这年遇到有家人去世,才会越过,轮到他的下一任。传统文化的接力棒,就这样一年又一年,一轮又一轮的传递着,积淀下丰厚的人文底蕴。
远眺吉祥谷青德村落
到了今天,还能这样完整保留,实数凤毛麟角,更彰显了这个仪式的意义。城里人每年如果参加一次这样美好的仪式,就是一次跟大自然的亲近,让急急往前赶着找钱的人们,欲望咕嘟嘟冒个不停的心,静一静,停一停,让心灵的耳朵,听一听自然的心跳,用脚步丈量大地,用春光沐浴心灵,让身体匍匐贴近大地,实属一场修身养心的好节点。停下脚步,内视心灵,让躁动和繁杂的心回归宁静。佛塔旁唱经的妇孺老者们
藏区山村人口都不多,即使再古老。雨洼村,海拔比县城稍微高些,接近三千的海拔,村里有六十几户村民,人口也就五百以内,主要农作物有大小麦,青稞,玉米,荞麦等等,此时地里年前播种的冬小麦已经长出几寸高,青幽幽的一片接一片层层梯级展现,山环水绕,农人家土夯的三层楼白藏房,点缀其间。阳光艳丽,唱经的声音似有似无,天籁般合着鸟鸣,放眼田间地垄几处的桑烟,淡淡袅袅,感觉自己置身在神界,竟然如此容易地与神对话,与神牵手!这种精神灵魂的抚慰感,是日常中不可获得的,这是与神同在的春天。夏季花开繁盛农家院落
现代快节奏的忙碌生活,以及宣传和媒体刺激眼球的消费和娱乐讯息,填满了欲望的沟壑。把物欲作为信仰,始终是苍白和脆弱不堪的。敬仰自然的心愿,敬仰神佛,其实才是本初的心,拥有再牛逼的物质,都无法抹去生命里自然的属性和基因,大自然植入自然之子人类的密码,被物质欲望压制并堵塞的时间长久了,人的精神就难以找到与自然和神沟通的窗口,在临界点上,精神要么崩溃,要么抑郁迷惘,要么邪恶到极致,没有良知底线。这样的时候,有人会挣脱种种欲望的枷锁,打开与自然沟通的心灵密码,极力去亲近大自然,让大自然修复疲累不堪的心灵,找回初心。
吉祥谷村落白藏房
我的一帮朋友不少都是在大都市工作或搞创作,他们就是定期不定期去藏地、去甘孜州或其他风光秀美、人烟不稠密的地方旅行,体味,用心触摸自然,有的朋友说,一年不去高原看那里的山水和感受那里的神性,感受人类还保存的纯真美好、信任,他们就会在都市得病,抑郁而迷茫。
转经的队伍来到村里的寺院
一位著名的军旅画家对我说,每次回去后,心里是满满的仪式感,对纯净美好的热爱,对真诚和善良很呵护,可回到物欲横流的城市,呆久了,也就越来越俗气,又开始被欲望名利捆绑,直到受不了,不甘沉沦,所以每次来就是一次洗礼。其实这就是修行,修心。静心才能生心智,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感受到生命和生活的诗意……
古代中原民族其实很看重祭春,祭祀春的文化,最早从周朝就有了记载。
立春的某个日子,天子举行盛大的庆典,亲自祭祀,并动手耕田。到了汉代,就演变为“歌舞告祭”,场面宏大、隆重。汉武帝时候,“歌舞告祭”仪式时,皇帝读完祭文,文武官员奠酒上香后,祭祀舞蹈就开始,这是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祭祀舞蹈,七十名童男童女齐唱《青阳》之歌,六十多名舞蹈者表演《云翘》舞。想想看,那是一个非常壮观宏大的祭祀场面,又有文化内涵和诗意、神性,一定很美。不要以为古代和所谓的旧社会什么都是黑暗的、什么都是糟粕,其实优秀的、人性的、善美优良的,很多……
把经书供在村里寺院大殿一会儿
中国古代皇帝,每到这样的时刻,会亲自举行春的祭祀大礼。古时以“春为岁首”,立春,是开年元日。到了唐宋时代,这样的仪式和活动更甚,唐朝叫迎气,就是迎接春天的气息,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是以农业立国,春耕播种就是一年的头等大事,立春是一岁之始,意义当然重大。那一天的清晨,在礼炮和唢呐声中,皇帝会御驾出宫,文武百官紧随,换上了青色的春耕服装,在京城东郊田间,迎接春天和白花之神的东方之青帝,皇帝换上亲耕服,一手持鞭子,一手扶仿古的农具,在田中往返三次,再交给王公耕田五次;尚书、九卿等大臣,再耕田九次。这就称之为“亲耕礼”,无论刮风下雨,皇帝也要坚持完成,表示对农耕的重视。农神,春神句芒……关于“一亩三分地”这个词,很多人都在用,但是,可知道,这个词,却是与古代皇帝祭祀春天紧密关联的。这是节气的节日,皇帝和皇后要携领京城文武百官举行“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明清时期,皇帝祭天和耕田的地方专门定点在先农坛,坛中有一亩三分地作为皇帝的“演耕地”,也就是皇帝的私田。那么各地基层都要举办春祭的庙会活动,向世人传递春令,春天来临,做好春耕。乡城村庄院落姹紫嫣红
清朝,立春是一个全民的节日。皇帝亲自到皇家先农坛一亩三分地,亲手扶起驾好耕牛的犁铧,开启第一犁,然后是文武官员分别去扶犁耕上一把。由皇家把耕田的讯息传播大地,皇帝开始向人们颁布春令,向农人们昭告和督促,一年的宝贵春耕已经开始!一亩三分地的俗语就由此而来。
古人以为,春天是属木的,所以这场由天子主祭的大型活动,主角当然就是司春之神,是传说中的东方之帝句芒或青帝。百姓中有打春、打牛、抢春、迎春等活动仪式,春牛是从真牛改为泥牛,后改为纸牛,牛肚里可是装满了五谷,打破后,人们会争抢,打春牛的鞭子是柳枝,寓意是一年的二十四节气,鞭春、打春牛的表演,警醒人们,春天到,犯春困的人和牛,不能再懒洋洋了。挥鞭一打,象征着把人和牛的懒惰都打走,这也是鼓励农耕,发展生产的意味。
古希腊春神油画
藏区各地,无论卫藏、康巴或安多的农区,在立春后不同的日子也有开犁、犒劳耕牛、祭祀神灵的仪式。
但是,像雨洼村这种祭祀仪式,还真是少见,我特别喜欢这个祭春仪式,简洁而经典。身在其间,听着轻声吟唱的吉祥经,踏青的脚步在山间地垄游走,在僧侣带领下,背着敬重的佛经经典,绕青山绿水顺转,绕神山顺转,绕白塔和寺院顺转,仪式感可是满满的。
仪式感就好似一面镜子,一个人只拥有物质的世界还不够,还应该拥有精神的世界。俗世里,除了红白喜事是普通人现在存有的仪式感,日常中的繁杂和压力,让人麻木苟且,逐渐会模糊人的灵性,城里人几乎都是找个名目想有个仪式,却都是无一例外的收礼还礼,狂吃一顿、狂喝一台、天昏地暗地打场麻将就ok了。混沌疲惫的时光里,这时候,确实需要一束光,就好似吉祥谷雨洼村清丽的早晨,从山岗上照射进村落的第一缕阳光,照亮暗淡的心,抚慰喧嚣中烦躁的心静下来,温暖和柔软已经冷漠僵硬的心灵。让某段时光,确实有别于其他时光,也让人停下匆忙的脚步回首望望,唤起内心对自我初心的尊重。
这就是祭春仪式感的意义,有品有德、轻松而庄重,静心静气梳理内在心绪。生活要有仪式感,但不是回归原始的繁琐和走向道德绑架的沉重。参与完吉祥谷雨洼村祭祀春天的仪式,很让今天的我们认同,生活要有仪式感,让自己的某个时间,特别用心去感受大自然。
金秋白藏房村落吉祥谷雨洼的蒙乖节,是祭春的典礼,简洁而隆重,深刻而经典,它完全是雨洼村百姓一代代用自己的心智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敬仰神佛的虔诚,勤劳真诚的精神,创作和演绎出的一台优美的人生歌舞剧。清新,虔诚,美妙,人们内心对美好的祈祷,对丰收的展望,以及独特的行为艺术表达,在吉祥谷美丽的青山绿水间,铺展开了许多美丽的画面和生动的故事……一台颂春的剧目——吉祥谷古老的蒙乖节,散发出感人的魅力,不仅仅是因为古老、传统、原生态,还是因为它抒写了人和大地的亲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荣,真诚和爱的美丽诗篇!立春,我们虔诚地去祭祀春天吧!一起出发……亮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