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10日,第十五届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年会(CDA)暨全国美容皮肤科学大会在美丽的鹭岛厦门隆重召开。本次年会参会人数达人,为历届之最,共设2个大会主场,24个分会场。CDA作为代表全国最高临床学术水平的皮肤病学盛会以及世界第三大皮肤科会议,见证了我国皮肤科事业的蓬勃发展历程。
11月7日晚,CDA年会欢迎会上,由皮研所所长沈柱常委推荐,经协会会长级会议评选,胡鹭芳教授被大会授予了“年度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突出贡献老专家”(全国仅5位)。胡所长作为四川省麻风防治战线的出色旗手,在从事麻风防治研究工作的50余年中,积极开展麻风流行病调查及疾病预防工作,在麻风防治、科研工作中建功卓著。曾多次陪同WHO专家进行基层麻风调研,年当选为中共十四大党代表并出席会议,并先后作为第四及第五届全国科技大会代表出席了会议。
胡鹭芳老所长被CDA授予“年度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突出贡献老专家”
本届年会,在沈柱所长的带领下,四川省皮肤病性病研究所(省皮研所)在多个学术领域展示了不断夯实的专业实力,进一步提升扩大了皮研所在全国的学术影响力和地位。这其中包括大会主持3人次、发言11人次、电子壁报展示6人次,这是继年我所实现CDA常委任职历史性突破,年发言人次新高后,会议发言数量再创历史新高。
此次CDA年会上,沈柱所长分别主持了“罕见遗传皮肤病专业委员会继续教育”、“走近罕见皮肤疾病”以及“先天性遗传性皮肤病及综合”3个会议专场,同时作为此次年会组委会委员和CDA罕见遗传皮肤病专委会副主委,参与了大会的学术筹备工作,负责组织相关专场的学术报告内容。
此外,沈柱所长还带来了三场大会发言,分别是“少见皮肤病临床资源的‘众筹’模式探索”、“一组不常见的典型皮肤病皮损分享”以及“皮肤溃疡—银屑病治疗中易忽视的危机”。这些发言聚焦难诊难治性皮肤病,以临床实际问题为导向,以皮肤科医生的需求为目标,深入浅出,让大家受益匪浅。
沈柱所长的大会发言“少见皮肤病临床资源的‘众筹’模式探索”在会议期间被医师报登载报道
陈学军主任医师做“足底皮肤毛发移行疹”的专题发言。这是毛干在人体皮肤浅层移行所致的匐形疹样损害的少见病例资源,陈学军主任医师在大会上分享了该病例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等要点。
杨镓宁副主任医师做“增殖类瘢痕的原位治疗方案及思考”专题发言。瘢痕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的产物,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有感染、癌变的风险。四川省皮研所皮肤外科作为四川省甲级重点学科,在增殖类瘢痕的治疗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综合治疗特色,在国内处于一流水平。
万慧颖副主任医师做“一例新生隐球菌与热带念珠菌导致的AIDS患者双重感染”专题发言。AIDS患者的机会性感染,尤其是双重感染,病情复杂,可与HIV载量及免疫系统状态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故临床上应格外给予重视。
王倩副主任医师做“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例”专题发言。这是一类相对少见的以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伴大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点的炎性疾病。
巩毓刚主治医师分别做“1例误诊10年的皮肤淋巴管瘤皮肤镜特点”及“TSLP/OX40L/IL-13通路在重型斑秃及其在DPCP治疗中的观察研究”专题发言。皮研所作为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皮肤影像“示范建设单位”,在皮肤影像建设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好成绩。斑秃临床研究方面,巩毓刚主治医师主要分享了通过引入接触性皮炎,改变重型斑秃患者局部免疫微环境,有效治疗重型斑秃的分子机制。
彭露规培医师做“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专题发言,实现了我所规培医生全国会发言零的突破,这也是近年来我所医、教、研齐头并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规培生、研究生、进修生学术实力与日俱增的一个缩影和可喜变化。
李志清主任医师、卢葳主治医师、刘淋红研究生、于秋月研究生等分别就“原发性面部皮肤小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左足部瘤样钙盐沉着症”、“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以血管炎样皮损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等内容进行了壁报交流。
本届全国年会皮研所学术专题一览
四川省皮研所参会人员合影
我所作为西南地区规模前列的皮肤病学综合单位,近年来积极践行“靠业绩进步、靠品行立身”的学科文化和“团结、融合、向前看”的发展理念。通过全所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专注学术、致力发展,皮研所迎来了全新的面貌。皮研所将继续砥砺前行,向着“专科特色优势突出、区域一流、国内先进,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临床研究型体系”的学科定位不断奋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