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从未负国湘雅百年抗疫史

年以前的年,29岁的美国医学博士爱德华·胡美,受耶鲁大学校友组建的雅礼协会派遣,飘洋过海,携妻带子,来长沙行医办学。他于年在长沙小西门西牌楼买下一罗姓老板的“中央旅馆”,创办医院——医院。为了培养西医医生,在医院的对面,新成立的雅礼学堂应运而生,由盖葆耐任校长。年,盖葆耐的妹妹、美籍护士妮娜·盖治来到长沙,于年创办了“雅礼护病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护士学校。她是中华护士会创始人之一,年至年被选为国际护士会会长。

年,又一位医学传奇人物——耶鲁大学医学院毕业的颜福庆博士学成归国,加盟医院。由于规模扩大,医院和学校迁移到长沙潮宗街。年,湖南育群学会会长曹典球代表湖南省政府与美国雅礼协会谈判,双方同意合作,在潮宗街56号瞿鸿禨公馆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中外合办的高等医学教育机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湘雅”的“湘”即湖南,“雅”即代表雅礼协会。颜福庆为医校校长,医院院长兼任医校教务长。医校、医院、护校三位一体的格局,延续至今。年,美国教育考察团来华访问,确认湘雅与北京协和医学院是中国最好的医校,从此有了“南湘雅、北协和”之美誉。

上图:长沙小西门的医院和潮宗街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

湘雅百年一路走来,承载着光荣与梦想!其中,就有许多抗疫的故事。充分说明:百余年来,湘雅播仁爱,施仁术,抗疫魔,济苍生,不负祖国,不负人民。

医院刚开办时,胡美博士非常重视对传染病的防治,经常在门诊接诊长满了天花痂和高热的孩子,帮助预产期患天花的妇女安全分娩,在学校作卫生常识的普及演讲,对长沙城内天花患者进行有效隔离,给接触人员接种牛痘疫苗,使天花得到及时遏制。下图的这张广告,医院为长沙民众防治白喉和天花所做工作的见证。

年春,湖北省鼠疫流行,向医院紧急请求——借调颜福庆博士到鄂指导防疫。由于铁路是东北鼠疫南侵的便捷载体,颜福庆赶赴武汉之后即在京汉铁路办事处成立了卫生服务部。他首先给服务部成员注射了Haffkin鼠疫疫苗,做好自身防控;接着就与大家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大张旗鼓地捕杀老鼠……使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此外,—年,颜福庆还数次深入湘赣两省的煤矿,为矿工们防治钩虫病,不仅成功将矿工们的钩虫病发病率从81.6%降到39.5%,还培养了后来成为湘雅学生并成长为世界著名微生物学家的汤飞凡博士。

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人们饱受战乱之苦。加上医药奇缺,瘟疫流行。当时,已经改名的湘雅医学院被迫一路西迁,先后在湘西、贵阳、重庆等地艰苦办学。年湘西霍乱爆发,由于湖南省政府迁到沅陵县,一个原本只有2万人的小城,人口陡增至20余万,成为湘西霍乱的暴发地。吕静轩医师在“湘雅”医院院长刘泽民的支持下,于县城东郊医院,带领医护人员日以继夜地抢救病人。据国外文献记录,那个年代霍乱的死亡率达20%,而沅陵霍乱大流行死亡率仅3.7%。为此,医院受到国际联盟霍乱委员会的赞赏。

这场规模空前的霍乱病,于~年横扫了中国南方。早在年,湘雅第五届毕业生李振翩博士同谢菲尔一道,研制出预防脊髓灰质炎的“李氏-谢菲尔”疫苗(或称LS-C)而享誉世界。抗战期间他随陆军医学院西迁的贵州省安顺地区也发生了严重霍乱,他率助手封闭水井,或者将漂白粉倒入井中杀菌。他们每天检测,直至细菌消失,终于控制了辖区内霍乱的流行,使附近5万民众幸免于难。年2月,李振翩赴美国,成为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黑伯尔博士的助手,发明了把第3型脊髓灰质炎患者病毒血清注射到老鼠脊髓的方法,被称为“李氏-黑伯尔”脊椎内注射技术。

顺便说一下,李振翩不仅请孙中山为湘雅题写过“学成致用”的校训,他自己从五四时期起就与毛泽东有交往,担任过湘雅学生会刊物《学生救国报》和《新湖南》的编委。《新湖南》周刊由青年毛泽东担任主编,在潮宗街湘雅老校区出版。湘雅潮宗街旧址曾经在湖南近现代革命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毛泽东开办“文化书社”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马克思学说研究小组和俄罗斯研究会、创建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和湖南早期共产党组织的革命遗址。在这里,承载着百年湘雅的美誉与荣光。

上图:年毛泽东主席接见李振翩博士与夫人汤汉志女士

抗日战争时期,第九战区与日军展开了三次长沙会战。常德南接长沙,是重要的战略要地。日军在无法分出兵力攻打常德的情况之下,于年11月对有6万人口的常德城投放了许多夹杂着鼠疫细菌的谷麦,使常德人民饱受细菌战煎熬之苦。谭学华、吕静轩、邓一韪、陈文贵等湘雅毕业生及时对日军发动的细菌战进行了认定和揭露,并采取防疫措施避免鼠疫流行。在年3月出版的《国立湘雅医学院院刊》,就是一份向世人揭露日军发动细菌战暴行的刊物。

上图:院刊封面第三条《湖南常德发现鼠疫经过》(谭学华医师来函摘要)

年末,在汤飞凡主持和樊庆笙参与下,在昆明成功研制出国产青霉素。解放战争期间,他领导的防疫处增加了青霉素、卡介苗和丙种球蛋白的生产,并支援解放区牛痘苗10万支。年,汤飞凡担任新中国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仅两个月就生产菌苗余万毫升,控制住北方的鼠疫疫情;之后又打破国际封锁,研制出黄热病疫苗,为我国提前消灭天花病毒打下了坚实基础。建国初期,中国50%的人患沙眼,许多人因此失明。年,汤飞凡在世界上第一次分离出沙眼病原体――衣原体目,在国际科学界引起巨大反响。治疗沙眼的药物也被迅速找到,从而大大降低了沙眼感染率。此后,汤飞凡转向麻疹和脊髓灰质炎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年11月22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汤飞凡纪念邮票(湘雅第一届毕业生、后担任湘雅校长的张孝骞也有一枚纪念邮票)。

年6月,湘雅医学院从重庆迁回长沙。在重建校园时,学院接到中华善后救济署湖南分署的通知:盼即刻组成医疗队,参加衡阳抗疫。衡阳第一育幼院收容了很多街头难童,将霍乱传染给其他人,使难童单日死亡达6人。医疗队查明原因,采取“双管齐下”的方法:一边对饮用水消毒,一边注射疫苗并采用磺胺嘧啶治疗。经过天,医疗队使育幼院的病童单日死亡人数降至0~1人。

湘雅毕业生吴绍青、刘南山、钱慕韩毕生从事肺结核病的研究,成为我国防治结核病的先驱。年钱慕韩赴美进修回国后开展结核分枝杆菌的实验研究、结核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对非典型耐酸分枝杆菌以及结核分枝杆菌的快速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年,吴绍青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医院内附设防痨科以推广防痨工作之建议》,推动了全国防痨工作的开展。刘南山赴美进修结核病专科,被吸收为美国结核病学会会员,年底回国从事防痨工作,主要著作有《结核病问答》《结核病的化学药物疗法》等。年,单传烈教授总结自己多年对结核病学的教学和临床经验,编著了《结核病学》。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和人民政府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无论是援藏援疆,还是援助国外抗疫,都有湘雅人的身影。

年7和12月,湘雅教授陈国杰、邓一韪一行5人,两次赴湘南农村作调研,并在郴县成立疟疾防治实验所。为控制疟疾流行,他们在孙家洞和喻家寨喷射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DDT)灭蚊,协助驻军对营房灭蚊与防疟作,加强学生的卫生教育。至年7月,完成防疫注射人,并协助郴县培训种痘员。湖南医学院级应届毕业生组成的流行性脑膜炎防治队,再次赴湘南参加流行性脑膜炎防控,在宁远县防治流行性脑膜炎。

20世纪50年代初,党中央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地开展麻风防治工作,从中央到省(市、区)、地、县建立了千余所麻风病院。医院的皮肤性病学专家熊声忠在湖南省义务防治麻风病40年;陈服文教授行医走遍了全省每个“麻风村”。周娴君校友在保靖县“麻风村”坚持治疗患者,为此她荣获南丁格尔奖。医院还为全省35个“麻风村”患者捐赠物资,把“医院志愿者爱心活动基地”建到了各个“麻风村”,定期组织志愿者为居民体检、健康咨询。医院的志愿者为距离资兴市公里的江背山“麻风村”送爱心物资,皮肤科肖嵘教授上门为老人检查身体。

由于我国南方许多省份血吸虫病流行,使得共和国领袖毛泽东“夜不能寐”。湖南也是重灾区,陈祜鑫教授响应毛泽东提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于年在岳阳洞庭湖区创建了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所。他走访湖区调研,针对日本血吸虫尾蚴,提出土埋灭螺、水淹灭螺和围垦灭螺。他于年撰写了《血吸虫病的研究与预防》专著,年又写成《洞庭湖的钉螺与灭螺》一书,指导湖区大面积灭螺、防治血吸虫病。对于“华佗无奈”的“小虫”,他以自己的佳绩实现了领袖的嘱托:“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年春,一场“非典”肆虐我国。疫情期间,医院闻风而动,奋起抗疫。

先说医院。该院迅速发挥学科优势,集合了流行病、传染病、呼吸道疾病、精神卫生疾病等学科的专家余人,进行医学攻关。他们打破学科局限,与环境地球化学、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专家,完成了对“SARS流行的环境因素分析模型与预警系统研究”的可行性论证;与分析化学、纳米材料领域专家对“快速实验诊断研究”项目进行了研讨。为了保障科研经费,学校首批到位研究基金50万元。到5月6日,学校共启动非典攻关项目9个,其中“SARS病因发生机制研究、快速诊断试剂盒、疫苗研制和药物筛选”,获得教育部20万元的专项资助。在防治方面,医院在全省卫生系统率先成立了非典防治领导小组、督查小组、专家小组、医疗救护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开设了非典防治咨询热线。医院先后投入0余万元,建立了以高标准的发热门诊大楼为中心的立体化防治非典网络体系。医院派出3支共27名医务人员组成院外非典防治医疗救护队,足迹踏遍全省14个市(州),经他们排除的可疑患者达多例。从6月9日起,以传染科主任谭德明教授为组长的5名专家,轮流到发热门诊接诊,此项制度长期坚持。呼吸内科胡成平教授将13岁的孩子与身患晚期癌症的老母亲托于他人照料,毅然奔赴排查现场,为湖南省培训了大批SARS防治的一线医护人员,被全国妇联、卫生部授予“三八红旗手”的光荣称号。

再说医院。该院作医院,始终把为党和国家分忧解难作为己任,被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称为“信得过的队伍”。非典期间,省政府根据该院的医疗技术和设备水平,将其选定为湖南医院。针对SARS这样一个新疫病,该院组织了3批“非典”防治志愿队,建立应急系统,做到了组织落实、制度落实、人员落实、场地落实、保障落实,确保不漏诊一个病人、不漏报一个病人、不交叉感染一个病人、不倒一个医务人员。该院投入万元,改造病房、购置设备,设立了“非典”外宾专用病房1个、普通隔离专用病房2个,发热门诊3个,还专门腾出两间病房做隔离病房医务人员的生活场地。以医疗副院长李永国教授为首的6位教授是湖南省抗击非典的专家组成员,随时接受省、市疾控中心的指令,先后配合出诊排查与鉴别“可疑非典”疫情多人次。他们的手机号码在媒体公布,24小时开机,并用英、德、日、中西种语言接受国内外人士的咨询。在整个战役中,该院发热门诊共接诊发热病人人次,派专家出诊治疗人次,培训省内基层医疗机构非典救治医务人员余人,培训职工、进修人员、学生多人,专线电话解答市民咨询0余人次,为全省抗击非典取得胜利写下了新篇章。

医院。该院高度重视,在疫情发生的短短20天时间内,在确保发热门诊正常工作的同时,建成了全省一流、硬件设施和设备价值超过万元、拥有10张床位的高标准发热留观隔离病房。他们排查发热患者3万余人次,出色地完成了国家卫生部和省里交给的各项防治非典紧急任务。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加强对全院所有医务人员进行防治非典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同时,该医院被省里确定为全省卫生系统防治非典培训基地,组织专家编写教材,并加紧培训场地及后勤保障设施,完成对多名基层医务人员的防治非典知识、技能及自我防护等培训和训练。

年H7N9禽流感流行,湘雅依然是湖南省防治工作的“主力军”。医院急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明施,作为湖南省禽流感医疗专家组的组长之一,负责长沙、株洲、湘潭、岳阳4市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医疗救治的技术指导,以及医务人员业务培训等工作。医院也派医疗队多次到岳阳、邵阳、株洲、益阳等地为民众诊治,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年的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成为我们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mfym/48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