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罪魁祸首竟是达尔文说的这个

中科医院以品质领跑行业 http://www.zggylt.com/bdfzx/bdfxwdt/638.html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物种起源》

自达尔文年出版《物种起源》一书,已经过去了年,但他的自然选择学说,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几乎所有领域,都有“适者生存”的影子,我们似乎越来越摆脱不了达尔文的影响。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的第一章(家养状况下的变异)就开始探讨变异:

一种植物从寒冷的北方移植到温暖的南方,花期会明显改变,下一代也会跟着改变;家鸭走路多过飞行,它的翅骨在全身骨骼的比例中发生显著变化,以致不能再长途飞翔,其后代也是一样;奶牛和奶羊的乳房,因长期挤捏,比其他牛羊的乳房发育得更好,其雌性后代的乳房同样如此。这都是习性遗传的结果。摘自达尔文《物种起源》任何变异,不管出现在生命的哪个时期,在后代身上重现时,都与初次出现的时期大致相同。比如,牛总是在快成熟时长出角、蚕总要在第四眠后吐丝等。家养狗来自野生犬种,牛有二至三个野生祖先,鸡是野生印度鸡的后代,鸽有数十个品种且都来自野生的岩鸽。如果把它们与其原始祖先进行比较,将发现变异的主导作用。人类可以通过有意识的选择来培育有用的变种,赛马、驾辕马、猎狗、宠物狗、导盲犬、信鸽、肉鸽等就是人工选择的结果。摘自达尔文《物种起源》

在达尔文《物种起源》中,变异是好的,因为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多样性,没有多样性,自然无法选择,也就无法产生物种进化,可能也就没有了今天的人类。

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对于变异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也知道了变异的本质其实是来自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对于变异的本质的理解和认识,也促进了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而对于癌症的认识便是其中之一。

很多人似乎有一种感觉,癌症的发病率似乎每年都在增长,过去癌症很少见到,在现今却越来越常见了。

如果我们往更为久远的古代看去,似乎癌症是罕见病。

癌症并非一种现代病

翻阅众多历史书籍,关于癌症这种病的记载极少,几近绝迹。

但少归少,仍然有。

著名的《艾德温?史密斯莎草纸》是由埃德温-史密斯于年买到的。他逝世后,这份莎草纸被赠送于纽约历史协会,并于年被翻译出来。

这张多年前的莎草纸,记录了被认为可能是公元前年古埃及伟大的医生印和阗的的行医记录。惊人的是,他记录了人类最早的一例癌症病例。在面对乳腺癌病例时,他这样清晰地描述的:

“如果你检查病人的胸部有鼓起的肿块,并且发现肿块已经超过了胸部的范围;如果你把手放在胸部,发现肿块是凉的,用手触摸它的时候没有发热,也没有粗糙的颗粒,不含任何液体,亦没有任何分泌物,但你触摸它的时候感觉有隆起,你就该对他说:“这是肿块病例,乳房上隆起的肿瘤意味着胸内有肿块存在,体积大、分布广泛、硬实;触摸它们就像在触摸一只球状包裹,或者可以把它们比作未成熟的河曼果,摸上去又硬又凉。”

莎草纸上的其他病例中,都有描述治疗方法。但是对于这个癌症病例,印和阗在治疗项只写下简短几个字——“没有治疗方法”!

印和阗描述肿瘤两千年后,我们才再一次听到癌症的消息。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公元前年左右撰写的《历史》一书还记录过另外一个病例,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妻子在自己的胸部附近发现了一个流血的肿块,作为强人的妻子,这位女性对待自己的身体也很粗暴,她找奴隶直接切掉了这个肿块。估计这个肿块是良性的,大流士的妻子活了下来,为了奖励切掉妻子肿块的奴隶,大流士听从了奴隶的建议,发动全国对希腊开战。癌症就这样改变了历史。

这说明癌症并非一种现代病,而是自古有之。

如果是自古就有之,那么为何古代对于癌症的记录,却极少呢?

针对这个疑问,印度裔美国医生悉达多·穆克吉在其著作《众病之王:癌症传》中分析道:

在古代社会,人们长期受到肺结核、霍乱、天花、麻风病、鼠疫或肺炎等疾病的威胁,往往还没有得癌症,就死掉了。即使癌症存在,也被淹没在其他的疾病海洋中。事实上,癌症在世界上的崛起是由“双重否定”造成的结果:只有当所有其他的“人类杀手”被消灭了,癌症才成为普遍现象。19世纪的医生往往把癌症与文明联系在一起,认为现代生活的匆忙无序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体内的病理变化,导致了癌症。这种推论是正确的,但并不构成因果关系——文明并没有导致癌症,而是通过延长人类的寿命,暴露了癌症。摘自悉达多·穆克吉《众病之王:癌症传》

是什么导致了癌症?

人类虽然在多年前就记录了癌症,但对于癌症的认识,也是在最近几十年才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基因技术的发展,使得很多人都知道了,癌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可是如果你继续追问,为什么基因突变它就导致了癌症的发生呢?

针对这个问题,由菠萝所著的《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中分析道:

每个人体内大概有两万多个基因,已知真正和癌症有直接关系的大概有一百来个,这些致癌基因中突变一个或者几个,癌症发生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基因为什么会突变?什么时候突变呢?

基因突变发生在细胞分裂的时候,每一次细胞分裂都会产生突变,但是绝大多数突变都不在关键基因上,对癌症发生不产生影响,因此癌症仍然是小概率事件。那细胞什么时候分裂?生长或者修复组织的时候。

摘自菠萝《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

我自己总结的简单数学公式:P=abcd

式中,p为癌症发生概率;a为细胞分裂次数;b为每次分裂产生突变基因数目:c为突变基因是致癌基因的概率;d为免疫系统清除癌细胞失败概率。

在这个公式中,c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完全是个概率问题。每个人得癌症几率不同,关键是a、b、d3个数字不同。绝大多数和癌症相关的因素都可以用这个公式推导和解释。

为何老人比年轻人容易得癌症?人活每一天都伴随着大量的细胞更新,岁数越大,细胞需要分裂的次数就越多,a数值变大;同时岁数越大,免疫系统越弱,对癌细胞清除能力减弱,d数值变大。

摘自菠萝《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

怎样降低得癌症的概率?

根据菠萝《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中的分析,癌症的发生,本质上是基因突变的累积而产生的,累积的越多,遇到致癌基因突变的概率就越大。有些癌症是单个基因突变导致的,有些则是多基因突变共同起作用导致的,简单来说,就是有的癌症是一个开关控制的,有些则是多个开关共同控制的,累积的基因突变越多,就越有可能打开癌症这个开关。

因此很多类型的癌症,都是基因突变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发生的。

所以说,癌症这种病的发生,是从量变到质变。

量变到质变,有一个过程,而且一般很漫长。

而量变到质变,本质上,就是一个数量上变化的过程,只要控制数量不要长期大量持续累积,那么癌症发生的概率也就大大降低,或者大大推迟。

如何控制数量不要长期累积变化呢?

根据菠萝的分析,那就是减少细胞分裂的次数和每次产生基因突变的数目。

看似不可能,但实际上,是可操作的。

细胞分裂一般发生于生长和组织修复的时候,生长我们无法控制,但组织修复我们是可以控制,或者说尽力避免的。

比如,抽烟,暴晒,喝烫的汤,长期吃辣这些动作,都会对自身各器官细胞造成损伤,一旦器官细胞受损,就会触发器官组织修复,而修复的本质,就是细胞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如果长期抽烟,暴晒,喝烫的汤,吃辣,就会造成器官组织不断的进行“损伤-修复-损伤-修复”的循环,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次数累积越来越多,最后从量变变成质变,导致癌症发生。

这也就是为什么长期抽烟的人得肺癌的概率更高,长期在暴晒的环境下工作的人得皮肤癌的概率更高,爱好喝烫的汤的人更容易得食道癌,而常年吃辣的人更容易得肠癌的原因。

另外,在致癌物的影响下,即使组织修复时细胞分裂的次数一样,但由于致癌物的影响,每次细胞分裂所产生的基因突变数目更多,也更容易导致癌症的发生。

这也就是为什么长期抽烟的人得的肺癌比不抽烟而得肺癌的人更加难医治的根本原因,因为抽烟的人的肺部是被强致癌物(卷烟燃烧产生的焦油及烟雾等)影响过的,每次细胞分裂产生了更多的基因突变,往往到发病时,所得的肺癌是多基因突变叠加的癌症,难医治(比如鳞状细胞癌),而不抽烟的人所得的癌症,往往是由单一基因突变所致的癌症,往往更容易医治。

癌症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知道了癌症发病的触发机制,且多数癌症的发生呈现出概率性的特征,我们就知道,我们应该如何预防一些主要的癌症了。

预防的本质,就是减少细胞分裂的次数,就是减少对器官细胞的损伤,简单来说,就是不要糟蹋自己的身体。

古语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多么简单的道理啊,而且道理自古有之。

1)胃癌的预防

据百度百科的信息,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长期食用熏烤、盐腌食品的人群中胃远端癌发病率高,与食品中亚硝酸盐、真菌毒素、多环芳烃化合物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含量高有关;

而另一个因素也导致,中国是世界上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这个因素就是幽门螺杆菌,在中国,胃癌高发区成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在60%以上,而这也跟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是强相关的,中国人不跟西方一样采取分餐制,而是共餐制,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其乐融融。

可就是这样一个习惯,导致中国人(包括韩国日本东南亚等一些国家)的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于其他国家,胃癌的发病率也高于其他国家。

据维基百科的信息,根据台湾地区消化内科医学会的初步研究报告发现,在台湾地区居住民众的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形如下:十岁以下的孩童感染率约为20%;二十岁以下的青少年感染率约为40%;而年龄在三十岁左右者,其感染率则高达50%;四十岁以上则超过75%。

综上所述,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熏烤及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真菌霉素,多环芳烃化合物等致癌物,共餐制导致的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都长期的损害着中国人的胃部细胞,导致胃部细胞长期处于“损伤-修复-损伤-修复”的循环,长期这样由此带来的大量细胞分裂次数,大大提高了致癌基因的突变概率,最终由量变到质变,导致胃部癌变。

知道了这一胃癌产生的根本原因之后,我们要预防胃癌,也非常简单:

第一,少吃或不吃熏烤及腌制食品;第二,家里常备一副公筷,外出就餐时要求餐馆提供公筷(由于疫情的影响,公筷的公益宣传目前深圳市也开始在大力宣传);

2)肝癌的预防

根据维基百科的信息,肝癌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是酒精造成的肝硬化。

而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都是慢性肝炎,它们分别是由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所引起的慢性肝炎。

知道了这些之后,预防肝癌的措施也不难:

第一,打乙肝和丙肝疫苗;第二,因为乙肝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都是血液传播,因此不要去不规范的地方献血和输血;第三,不过量饮酒;

3)肺癌的预防

根据百度百科的信息,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发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二位。

所以,肺癌已经成为排名第一的恶性肿瘤。

而吸烟是目前为止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虽然也有人担心雾霾会导致肺癌的发生,但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还没有直接证据显示雾霾会直接导致肺癌的发生。

所以,与其担心雾霾致肺癌,还不如担心下你周边的那些烟鬼们喷出来的二手烟。

所以,肺癌的预防,就更没啥可说的了:

不吸烟,不吸一手烟,不吸二手烟,不吸三手烟,不吸四手烟......

4)宫颈癌的预防

关于宫颈癌,以下信息来自WHO世界卫生组织:

人乳头瘤病毒是世界范围内一组极为常见的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有多种类型,其中至少有14种可引起癌症(又称高风险类型)。

人乳头瘤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大多数人都会在性活动开始后不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由通过性行为感染的某些特定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引起。

两种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16型和18型)引起70%的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

也有证据表明,人乳头瘤病毒与肛门癌、外阴癌、阴道癌、阴茎癌和口咽癌有关。

宫颈癌是生活在较不发达地区的妇女的第二常见癌症,估计年有57万例新发病例(1)(占全球新发病例的84%)。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mfym/37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