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膜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是小儿结核病中最重要的一种类型,一般多在原发结核感染后3个月-1年内发病,多见于1-3岁的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从起病到死亡的病程约3-6周,是小儿结核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在抗结核药物问世以前,其死亡率几乎高达%。我国自普遍推广接种卡介苗和大力开展结核病防治以来,本病的发病率较过去明显下降,预后有很大改善,若早期诊断和早期合理治疗,大多数病例可获痊愈。近年来,因结核杆菌的基因突变、抗结核药物研制相对滞后和AIDS病患者的增多,国内外结核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渐增高。不过,只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病人也是可以痊愈的,但是如果诊断不及时、治疗不恰当,那么死亡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因此,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效果的关键。此外,很多妈妈都想知道结核性脑膜炎会传染吗?事实上,结核性脑膜炎是不会传染的,妈妈们可以放心。结核性脑膜炎病因是什么结核性脑膜炎约占全身性结核病的6%,结核杆菌经血播散后在软脑膜下种植,形成结核结节,结节破溃后大量结核菌进入蛛网膜下。结核杆菌侵入淋巴系统进入局部淋巴结,因菌血症经血行播散进入脑膜和脑实质,包括室管膜下等部位,并在此复制。当宿主免疫功能降低或因年老,病灶内的结核菌激活而破入蛛网膜下腔,随脑脊液播散,历时数天至数周即可引起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多为全身性粟粒结核病的一部分,通过血行播散而来。医院~年所见例结脑中,诊断出粟粒型肺结核者占44.2%。在这14年,从例结脑的病理解剖发现,有全身其他脏器结核病者例(94%);合并肺结核者例(93.4%)(其中以粟粒型肺结核占首位);合并肝脾粟粒结核约占62%,肾粟粒结核41%,肠及肠系膜淋巴结核约占24%。原发结核病病变行成时,病灶内的结核杆菌可经血行而停留在脑膜、脑实质、脊髓内,形成隐匿的结核病灶,包括结核节结、结核瘤。当上述病灶一旦破溃。结核菌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造成结核性炎症。此外,脑附近组织如中耳、乳突、颈椎、颅骨等结核病灶,亦可直接蔓延,侵犯脑膜,但较为少见。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与患原发结核时机体贴的高度过敏性有关。从发病原理来看,结核性脑膜炎系继发性结核病,因此,应重视查找原发病灶。但也有少数病例,原发病灶已愈或找不到,对这类病例,更是应该提高警惕,免得误诊。...结核性脑膜炎症状是什么结核性脑膜炎症状轻重不一,一般来说,结核性脑膜炎常有10~20天的前驱症状,如精神有振、全身无力、食欲减退、情绪不安、易激动、低热、恶心、呕吐、便秘等。之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逐渐出现嗜睡、头痛加剧、并有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脑膜炎刺激征。甚至还会神志不清,逐渐进入昏迷。这时候,所有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瞳孔定位,脉搏增速,呼吸不规则,最终导致死亡。结核性脑膜炎多起病隐匿,慢性病程,也可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可缺乏结核接触史,结核性脑膜炎症状一般为:1、结核中毒症状低热、盗汗、食欲减退、全身倦怠无力、精神萎靡不振。2、脑膜刺激症状和颅内压增高早期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在早期由于脑膜、脉络丛和室管膜炎性反应,脑脊液生成增多,蛛网膜颗粒吸收下降,形成交通性脑积水所致。颅内压多为轻、中度增高,通常持续1~2周。晚期蛛网膜、脉络丛粘连,呈完全或不完全性梗阻性脑积水。颅内压多明显增高,表现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严重时,还会出现去脑强直发作或去皮质状态。3、脑实质损害如早期未能及时治疗,发病4~8周时常出现脑实质损害症状,如精神萎靡、淡漠、谵妄或妄想,部分性、全身性癫痫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昏睡或意识模糊;肢体瘫痪如因结核性动脉炎所致,可呈卒中样发病,出现偏瘫、交叉瘫等;如由结核瘤或脑脊髓蛛网膜炎引起,表现为类似肿瘤的慢性瘫痪。...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mfym/35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