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德教育执业药师每日一练回归啦!年全新版本每日一练,贴合今年考试趋势,从命题人角度出发编排练习题,每天帮助你掌握5个科目必考点!方框内可上下滑动,附答案与解析。做完练习别忘了检验一下复7效果哦!
中药一
1.川芎原植物来源于
A.五加科
B.唇形科
C.石竹科
D.伞形科
E.百合科
2.川芎的入药部位为
A.干燥根
B.干燥根茎
C.干燥块茎
D.干燥鳞茎
E.干燥根及根茎
3.关于川芎药材性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根茎呈纺锤形,稍扭曲
B.表面深褐色,略粗糙
C.体轻,质硬而脆,易折断
D.断面散有黄棕色小油点,可见波状形成层环纹
E.有浓郁香气,味甘、辛、微苦
4.川芎药材的气味为
A.气浓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后微甜
B.有特异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咸
C.有浓郁的香气,味苦
D.气微,味甘、辛、微苦
E.气微,味苦,麻舌
5.纵切片边缘不整齐,呈蝴蝶状,习称“蝴蝶片”的饮片是
A.柴胡
B.防风
C.大黄
D.白芷
E.川芎
1.川芎原植物来源于
A.五加科
B.唇形科
C.石竹科
D.伞形科
E.百合科
答案:D
解析:川芎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
2.川芎的入药部位为
A.干燥根
B.干燥根茎
C.干燥块茎
D.干燥鳞茎
E.干燥根及根茎
答案:B
解析:川芎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
3.关于川芎药材性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根茎呈纺锤形,稍扭曲
B.表面深褐色,略粗糙
C.体轻,质硬而脆,易折断
D.断面散有黄棕色小油点,可见波状形成层环纹
E.有浓郁香气,味甘、辛、微苦
答案:D
解析:川芎(药材)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表面黄褐色或褐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凹陷的类圆形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可见波状环纹(形成层)及错综纹理,散有黄棕色小油点(油室)。气浓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后微甜。
4.川芎药材的气味为
A.气浓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后微甜
B.有特异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咸
C.有浓郁的香气,味苦
D.气微,味甘、辛、微苦
E.气微,味苦,麻舌
答案:A
解析:川芎(药材)气浓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后微甜。
5.纵切片边缘不整齐,呈蝴蝶状,习称“蝴蝶片”的饮片是
A.柴胡
B.防风
C.大黄
D.白芷
E.川芎
答案:E
解析:川芎(饮片)纵切片边缘不整齐,呈蝴蝶状,习称“蝴蝶片”,切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散有黄棕色小油点。
中药二
1.某女,76岁。患风寒湿痹20年,近日又见腰膝酸软、心衰性水肿,宜选用的药是
A.川乌
B.秦艽
C.香加皮
D.络石藤
E.伸筋草
2.某男,56岁。因中风导致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眼口?斜。治当祛风通络,定惊止痉,宜选用的药是
A.桑枝
B.蕲蛇
C.徐长卿
D.鹿衔草
E.豨莶草
3.性凉,有大毒,主治风湿顽痹、疔疮、腰带疮、麻风及疥癣的药物是
A.防己
B.蕲蛇
C.秦艽
D.络石藤
E.雷公藤
4.臭梧桐的功效是
A.祛风湿,通经络,强筋骨
B.祛风湿,通经络,降血压
C.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
D.祛风湿,通经络,解蛇毒
E.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水
5.性平,能祛风通络、利水,治风湿痹痛兼水肿的药是
A.川乌
B.桑枝
C.秦艽
D.蕲蛇
E.雷公藤
1.某女,76岁。患风寒湿痹20年,近日又见腰膝酸软、心衰性水肿,宜选用的药是
A.川乌
B.秦艽
C.香加皮
D.络石藤
E.伸筋草
答案:C
解析:香加皮主治①风寒湿痹,腰膝酸软;②水肿(宜于心衰性水肿),小便不利。
2.某男,56岁。因中风导致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眼口?斜。治当祛风通络,定惊止痉,宜选用的药是
A.桑枝
B.蕲蛇
C.徐长卿
D.鹿衔草
E.豨莶草
答案:B
解析:蕲蛇的功效是祛风通络,定惊止痉。其主治①风湿痹痛,筋脉拘挛;②中风所致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眼口?斜;③急慢惊风,破伤风;④麻风,顽癣,皮肤瘙痒。
3.性凉,有大毒,主治风湿顽痹、疔疮、腰带疮、麻风及疥癣的药物是
A.防己
B.蕲蛇
C.秦艽
D.络石藤
E.雷公藤
答案:E
解析:雷公藤性凉,有大毒,主治①风湿顽痹,拘挛作痛;②疔肿疮毒,腰带疮,湿疹,疥癣,麻风。
4.臭梧桐的功效是
A.祛风湿,通经络,强筋骨
B.祛风湿,通经络,降血压
C.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
D.祛风湿,通经络,解蛇毒
E.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水
答案:B
解析:臭梧桐的功效是祛风湿,通经络,降血压。
5.性平,能祛风通络、利水,治风湿痹痛兼水肿的药是
A.川乌
B.桑枝
C.秦艽
D.蕲蛇
E.雷公藤
答案:B
解析:桑枝性平,功效是祛风通络,利水。其主治①风湿痹痛;②脚气浮肿,水肿。
中药综合
1.邪盛较重急的虚实夹杂证,应采用的治则是
A.扶正祛邪并重
B.祛邪兼扶正
C.扶正兼祛邪
D.单纯祛邪
E.单纯扶正
2.适用“阳病治阴”治则的是
A.热病见热象
B.寒病见热象
C.阴虚见热象
D.阳虚见寒象
E.寒病见寒象
3.适用“寒者热之”治则的是
A.热病见热象
B.寒病见热象
C.阴虚见热象
D.热病见寒象
E.寒病见寒象
4.适用“热因热用”治则的是
A.热病见热象
B.寒病见热象
C.阴虚见热象
D.热病见寒象
E.寒病见寒象
5.用消导积滞的方法治疗腹泻病证,其治则当属
A.热者寒之
B.寒者热之
C.热因热用
D.塞因塞用
E.通因通用
1.邪盛较重急的虚实夹杂证,应采用的治则是
A.扶正祛邪并重
B.祛邪兼扶正
C.扶正兼祛邪
D.单纯祛邪
E.单纯扶正
答案:B
解析:邪盛较重急的虚实夹杂证,应采用祛邪为主兼扶正的治则。
2.适用“阳病治阴”治则的是
A.热病见热象
B.寒病见热象
C.阴虚见热象
D.阳虚见寒象
E.寒病见寒象
答案:C
解析:“阳病治阴”适用于阴虚不能制阳,表现为阴虚阳亢的虚热证。
3.适用“寒者热之”治则的是
A.热病见热象
B.寒病见热象
C.阴虚见热象
D.热病见寒象
E.寒病见寒象
答案:E
解析:寒者热之是指寒性病证出现寒象,用温热方药来治疗,即以热药治寒证。
4.适用“热因热用”治则的是
A.热病见热象
B.寒病见热象
C.阴虚见热象
D.热病见寒象
E.寒病见寒象
答案:B
解析: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反见热象的真寒假热证。
5.用消导积滞的方法治疗腹泻病证,其治则当属
A.热者寒之
B.寒者热之
C.热因热用
D.塞因塞用
E.通因通用
答案:E
解析:通因通用是以通治通,即用通利的药物治疗具有实性通泄症状的病证。适用于实性通利的真实假虚证。
西药一
1.属于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是
A.氨曲南
B.克拉维酸
C.哌拉西林
D.亚胺培南
E.他唑巴坦
2.将氨苄西林与舒巴坦以1∶1的形式以次甲基相连,得到舒他西林,关于舒他西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A.属于前药,在体内水解为氨苄西林和舒巴坦发挥药效
B.可用于耐氨苄西林细菌所引起的感染
C.相比氨苄西林和舒巴坦的复方制剂,舒他西林的口服吸收效果更好
D.水解后生成的舒巴坦不可逆竞争性抑制β-内酰胺酶,减轻该酶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
E.将氨苄西林与舒巴坦以1∶2的形式以次甲基相连,得到舒他西林
3.与青霉素合用,可降低青霉素的排泄速度,从而增强青霉素抗菌活性的药物是
A.甲氧苄啶
B.舒巴坦
C.克拉维酸
D.丙磺舒
E.他唑巴坦
4.属于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临床上常与阿莫西林组成复方制剂的药物是
A.丙磺舒
B.克拉维酸
C.舒巴坦钠
D.他唑巴坦
E.甲氧苄啶
5.常与西司他丁钠合用的药物是
A.克拉维酸
B.舒巴坦钠
C.氨曲南
D.硫霉素
E.亚胺培南
1.属于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是
A.氨曲南
B.克拉维酸
C.哌拉西林
D.亚胺培南
E.他唑巴坦
答案:A
解析:氨曲南属于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克拉维酸属于氧青霉烷类抗生素,哌拉西林属于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属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他唑巴坦属于青霉烷砜类抗生素。
2.将氨苄西林与舒巴坦以1∶1的形式以次甲基相连,得到舒他西林,关于舒他西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A.属于前药,在体内水解为氨苄西林和舒巴坦发挥药效
B.可用于耐氨苄西林细菌所引起的感染
C.相比氨苄西林和舒巴坦的复方制剂,舒他西林的口服吸收效果更好
D.水解后生成的舒巴坦不可逆竞争性抑制β-内酰胺酶,减轻该酶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
E.将氨苄西林与舒巴坦以1∶2的形式以次甲基相连,得到舒他西林
答案:E
解析:将氨苄西林与舒巴坦以1∶1的形式以次甲基相连形成双酯结构的前体药物,称为舒他西林。
3.与青霉素合用,可降低青霉素的排泄速度,从而增强青霉素抗菌活性的药物是
A.甲氧苄啶
B.舒巴坦
C.克拉维酸
D.丙磺舒
E.他唑巴坦
答案:D
解析:青霉素的钠或钾盐经注射给药后,能够被快速吸收,同时也很快以游离酸的形式经肾脏排出,在血清中的半衰期只有30分钟,为了延长青霉素在体内的作用时间,可将青霉素和丙磺舒合用,以降低青霉素的排泄速度。
4.属于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临床上常与阿莫西林组成复方制剂的药物是
A.丙磺舒
B.克拉维酸
C.舒巴坦钠
D.他唑巴坦
E.甲氧苄啶
答案:B
解析:克拉维酸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临床上常与阿莫西林组成复方制剂,可使阿莫西林增效倍,用于治疗耐阿莫西林细菌所引起的感染。
5.常与西司他丁钠合用的药物是
A.克拉维酸
B.舒巴坦钠
C.氨曲南
D.硫霉素
E.亚胺培南
答案:E
解析:亚胺培南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对脆弱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有高效。但亚胺培南单独使用时,在肾脏受肾肽酶代谢而分解失活。在临床上亚胺培南通常与肾肽酶抑制剂西司他丁钠合并使用。
西药二
1.壬二酸的作用特点不包括
A.可直接抑制皮肤表面的细菌
B.局部使用能显著减少滤泡内丙酸杆菌的生长
C.可竞争性抑制产生二氢睾酮的酶过程
D.对厌氧菌无抑制和杀灭作用
E.具有抗角质化作用
2.维A酸类药物不能用于下述哪种疾病
A.光敏性皮肤病
B.银屑病
C.角化性皮肤病
D.扁平疣
E.痤疮
3.壬二酸的抗菌活性和吸收均依赖于
A.给药时间
B.剂型
C.作用面积
D.pH
E.温度
4.皮脂腺分泌过多所致的寻常型痤疮首选
A.2.5%~10%过氧苯甲酰凝胶
B.维A酸乳膏剂
C.维A酸凝胶
D.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
E.0.1%阿达帕林凝胶
5.以下属于抗角化类痤疮治疗药的是
A.阿达帕林
B.过氧苯甲酰
C.林旦
D.苯甲酸苄酯
E.羟苯乙酯
1.壬二酸的作用特点不包括
A.可直接抑制皮肤表面的细菌
B.局部使用能显著减少滤泡内丙酸杆菌的生长
C.可竞争性抑制产生二氢睾酮的酶过程
D.对厌氧菌无抑制和杀灭作用
E.具有抗角质化作用
答案:D
解析:壬二酸可直接抑制和杀灭皮肤表面和毛囊内的细菌,消除病原体,对皮肤上的各种需氧菌和厌氧菌包括痤疮丙酸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局部使用能显著减少皮肤细菌和滤泡内丙酸杆菌类细菌的生长;并竞争性抑制产生二氢睾酮的酶过程,使皮肤表面脂质的游离脂肪酸含量下降;此外,尚有抗角质化作用,减少滤泡过度角化,可降低色素沉着和减小黑斑损伤。
2.维A酸类药物不能用于下述哪种疾病
A.光敏性皮肤病
B.银屑病
C.角化性皮肤病
D.扁平疣
E.痤疮
答案:A
解析:维A酸适用于寻常痤疮,特别是粉刺类损害,扁平疣、皮肤及毛囊角化异常性病变、寻常型银屑病。
3.壬二酸的抗菌活性和吸收均依赖于
A.给药时间
B.剂型
C.作用面积
D.pH
E.温度
答案:D
解析:壬二酸的抗菌活性和吸收,均依赖于pH,pH低时具有较高抗菌活性,较快地进入细胞内,对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皮肤病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4.皮脂腺分泌过多所致的寻常型痤疮首选
A.2.5%~10%过氧苯甲酰凝胶
B.维A酸乳膏剂
C.维A酸凝胶
D.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
E.0.1%阿达帕林凝胶
答案:A
解析:对皮脂腺分泌过多所致的寻常型痤疮,首选2.5%~10%过氧苯甲酰凝胶涂敷患部,一日1~2次。
5.以下属于抗角化类痤疮治疗药的是
A.阿达帕林
B.过氧苯甲酰
C.林旦
D.苯甲酸苄酯
E.羟苯乙酯
答案:A
解析:阿达帕林属于抗角化药,是维A酸类化合物,与维A酸细胞核受体有较高的亲和力,具有强大抗炎作用,可抑制外周血液中多核型白细胞的化学趋化,并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经脂氧化反应转化为炎症介质白三烯,抑制多核型白细胞的代谢,缓解由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抑制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溶解痤疮和粉刺,调节毛囊、皮脂腺上皮细胞的分化,减少粉刺的产生。
西药综合
1.痛风者急性关节炎期常见单个关节出现红、肿、热、痛,最常见的发作部位是
A.膝关节
B.颈椎关节
C.胸椎关节
D.腰椎关节
E.第一跖趾关节
2.痛风急性发作期,在无用药禁忌证的前提下,首选治疗药物是
A.别嘌醇
B.丙磺舒
C.碳酸氢钠
D.秋水仙碱
E.阿司匹林
3.痛风急性发作期应禁用的药物是
A.别嘌醇
B.布洛芬
C.秋水仙碱
D.碳酸氢钠
E.吲哚美辛
4.痛风患者急性发作期,不能选用的止痛药物是
A.布洛芬
B.尼美舒利
C.吲哚美辛
D.阿司匹林
E.对乙酰氨基酚
5.秋水仙碱严重中毒的前驱症状是
A.紫癜
B.胃肠道反应
C.血小板减少
D.肌肉抽搐
E.末梢神经炎
1.痛风者急性关节炎期常见单个关节出现红、肿、热、痛,最常见的发作部位是
A.膝关节
B.颈椎关节
C.胸椎关节
D.腰椎关节
E.第一跖趾关节
答案:E
解析: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药物、饮酒和饮食等诱因。临床特点为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多以单关节非对称性关节炎为主,常在夜间发作。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疼痛剧烈,在6小时内可达高峰,第一跖趾关节为最常见发作部位,约占半数;其次为踝、足跟、腕、指关节等。在老年人中,手关节受累较多,表现为完全不能负重,局部肿胀,皮肤呈紫红色,数日可自行缓解,但反复发作。发作间歇至少有1~2周的完全缓解期。
2.痛风急性发作期,在无用药禁忌证的前提下,首选治疗药物是
A.别嘌醇
B.丙磺舒
C.碳酸氢钠
D.秋水仙碱
E.阿司匹林
答案:D
解析:痛风急性发作期采用抗炎、镇痛治疗,首选抗炎药秋水仙碱以抑制粒细胞浸润。
3.痛风急性发作期应禁用的药物是
A.别嘌醇
B.布洛芬
C.秋水仙碱
D.碳酸氢钠
E.吲哚美辛
答案:A
解析:别嘌醇的用药注意事项:痛风急性期禁用,因其不仅无抗炎镇痛作用,而且会使组织中的尿酸结晶减少和血尿酸下降过快,促使关节内痛风石表面溶解,形成不溶性结晶而加重炎症反应,引起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通常在痛风炎症控制后(一般在痛风发作后2周)开始服用,但对在缓解期已应用的患者在急性发作时可继续应用。
4.痛风患者急性发作期,不能选用的止痛药物是
A.布洛芬
B.尼美舒利
C.吲哚美辛
D.阿司匹林
E.对乙酰氨基酚
答案:D
解析:阿司匹林可抑制尿酸排泄,禁用于痛风急性发作期的止痛治疗。
5.秋水仙碱严重中毒的前驱症状是
A.紫癜
B.胃肠道反应
C.血小板减少
D.肌肉抽搐
E.末梢神经炎
答案:B
解析:秋水仙碱毒性较多,如血小板减少、紫癜、胃肠道反应等,胃肠道反应是其严重中毒的前驱症状。
法规
1.为住院患者开具丁丙诺啡注射剂,每张处方限量为
A.一次常用量
B.1日常用量
C.3日常用量
D.7日常用量
2.为门(急)诊一般患者开具氯胺酮注射剂,每张处方限量为
A.1次常用量
B.3日常用量
C.7日常用量
D.15日常用量
3.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的“四查十对”原则,查配伍禁忌,对
A.临床诊断
B.科别、姓名、年龄
C.药品性状、用法用量
D.药名、剂型、规格、数量
4.医疗机构的医疗用毒性药品处方保存期限是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5.属于药师对处方药进行适宜性审核的是
A.处方是否由具有相应处方权的医师开具
B.处方剂量、用法是否正确
C.中药饮片是否单独开具处方
D.处方前记、正文、后记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1.为住院患者开具丁丙诺啡注射剂,每张处方限量为
A.一次常用量
B.1日常用量
C.3日常用量
D.7日常用量
答案:B
解析:为住院患者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应当逐日开具,每张处方为1日常用量,丁丙诺啡注射剂属于第一类精神药品。
2.为门(急)诊一般患者开具氯胺酮注射剂,每张处方限量为
A.1次常用量
B.3日常用量
C.7日常用量
D.15日常用量
答案:A
解析:为门(急)诊一般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氯胺酮注射剂属于第一类精神药品。
3.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的“四查十对”原则,查配伍禁忌,对
A.临床诊断
B.科别、姓名、年龄
C.药品性状、用法用量
D.药名、剂型、规格、数量
答案:C
解析: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4.医疗机构的医疗用毒性药品处方保存期限是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答案:B
解析:医疗机构的医疗用毒性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2年。
5.属于药师对处方药进行适宜性审核的是
A.处方是否由具有相应处方权的医师开具
B.处方剂量、用法是否正确
C.中药饮片是否单独开具处方
D.处方前记、正文、后记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答案:B
解析:A选项属于合法性审核,C、D选项属于规范性审核。
备考倒计时即将开始
润德押题密卷
帮你找准考点,稳过药考
点击阅读原文,量身定做取证计划润德教育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