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用米26重型直升机修路的网红村

截至目前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万公里,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八成以上。这张巨大的“毛细血管”网将3万多个乡镇、60多万个建制村与国道、省道干线紧密相连,托起亿万农民的小康梦。你知道最后一个通公路的行政村在哪里吗?它就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乌依乡阿布洛哈村。这是一个金沙江大峡谷深处的彝族聚居村,是全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具备通路条件建制村,曾经因动用直升机修路而成为“网红村”,如今扶贫力度大,为了方便群众出行,现在在村口就有客运班车。为个人在绝壁上修建一条3.8公里长、4.5米宽的通村公路,耗费多少成本才划算?在有的国家和地区,也许要算一笔详细的经济账,但在我们社会主义的大中国,这是一笔无法计算的民心账。不管多大费用都是为了一个庄严的承诺:脱贫攻坚,不落一村一户一人。阿布洛哈村究竟是怎样一个村子呢?阿布洛哈村三面靠山、一面临崖,虽然云雾缥缈、险峰耸立、风景宜人,但对外道路要么向上攀山,要么向下入沟,行走起来需要四肢并用,十分艰险。阿布洛哈村所在位置在这样的路况之下,阿布洛哈的村民长期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出去。一些必须的生活物资主要靠人背马驮,建筑材料和大型机械很难运进来,修建住房只有手工作业、就地取材,大部分人家住的都是土坯房。许多人禁不住要问,为何非要住在环境如此恶劣的地方不能整体搬迁出来呢?其一这和当地的地理环境相关。大凉山位于横断山系东侧,金沙江、大渡河以及它们的支流在这一带切割出四川最密集的高山悬崖,一些地势较缓、适宜居住和耕作的平坝也多在高海拔山区,因此形成了很多这样的“悬崖村”。其二对于阿布洛哈村来说,还有一个特殊的背景。20世纪60年代,凉山州地区麻风病肆虐,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得了这种病如同被判了死刑,人们称之为“风吹来的魔鬼”。为了防止疾病传染扩散,麻风病人被转移到大山里几乎与世隔绝的“康复村”,阿布洛哈就是其中之一。后来,随着医疗进步,村里的麻风病人全部治愈,后代也很健康。但外界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接纳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故整体搬出来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回头看,修通这条路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阿布洛哈的村民有权利享受改革开放的红利,有权利享受现代交通的便利。这虽然是一条小路,但彰显的是人民至上的国家大路。感谢党和国家!

单选

你赞成这个修路而不搬迁的案例吗?

赞成不赞成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mfym/109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