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道,大家好!贫道正一道六十六代罗承,继续与大家分享“一日一道”。今天所谈及内容的是:十二种疾病的针刺手法4。
(十)癫
病症:“病初发,岁一发,不治月一发,不治月四五发。”
刺法:“刺诸分诸脉,其无寒者,以针调之,病已止。”
《灵枢·癫狂》云:"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描述了癫病初发的表现。《灵枢·癫狂》又有:“得之忧饥”、“大恐”、“有所大喜”等记载,明确了情志因素所致病。《难经·二十难》云:“重阴者癫”。以上论述充分说明癫病的发生是因情志所伤,或先天遗传致使痰气郁结,蒙蔽心窍,阴阳失调,精神失常的。癫疾的临床特征是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喃喃自语,语出无序,静而少动。癫病属阴,若表视为“病初发,岁一发,不治月一发,不治月四五发”提示该病发作愈频繁,说明病情愈重而难以治疗。对癫病初发而及时治疗,故经文说“刺诸分诸脉”。“若无寒者”说明癫疾亦有阳邪,或泻或补,当“以针调之”。
(十一)病风
病症:“且寒且热,炅汗出,一日数过。”
刺法:“先刺诸分理络脉。”
针程:“汗出且寒且热,三日一刺,百日而已。
盖风为六淫之首,善行而数变。春季为其主气,但四时皆可为病。每因气候骤变,人体不能适应,或抵抗力减退时,就容易侵犯人体而发病。《素问·骨空论》开头就说道:“风者,百病之始也”。外邪致病,首先侵犯皮毛,然后伤及经络、脏腑由浅入深,自微而甚,善行数变,所以《素问·风论》载:“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应当避之有时,以防其源。
这里所表述的风邪伤于人体,阳气内拒,邪正分争,故可发生忽冷忽热。风邪伤卫,开合失司,开多合少,膝理开泄故汗出,甚至一日多次。针灸治疗当先刺其分肉皮肤及脉络,选用《灵枢·官针》中的“分刺”、“络刺”、“浮刺”等疏风解表,调和营卫。若应用发汗后仍忽冷忽热的,是由于寒热之邪,将与汗共并而出的缘故,所以要“三日一刺”,连续刺到“百日而已。”正如张介宾说的:“盖病而汗出者,因邪气相搏而汗出;刺而汗出者,取汗而邪出也。”
(十二)大风
病症:“骨节重,须眉堕。”
刺法:“刺肌肉为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
针刺后反应:“凡二百日,须眉生而止针。”
“大风”就是疠风病,即现代的“麻风病”。因症不同,其所刺之法也不相同。如《诸病源候论》载:“大风病须眉堕落者,皆从风湿冷而得之,或冷水入肌体得之;或饮酒卧湿地而得之;或当风冲,坐卧树下及草上得之;或体痒搔之,渐渐生疮,经年不瘥,即成风疾。八方之风皆能为邪,邪客于经络,久而不去,与血气相干,则使荣卫不和,淫邪散溢,故面色败,皮肤伤,鼻柱坏,须眉落。”陈无择说“经所载疠风者,即方论中所谓大风恶疾癞是也。虽名日风,未皆因风,大率多是嗜欲劳动气血,热发汗泄,则肌肉不仁,荣气泣浊,则时热不利,故色败,皮肤疡溃,鼻梁塌坏。”《医学要则》指出本病病因有五:“一日风水阴阳所损,二日源流传染所因,三日气秽毒注所狂,四曰保养失度所致,五日感冒积郁所生。”就是说病因并非都是风邪所致。本病的治疗可以用发汗法,针刺肌肉为主,以宜泄表里气血邪热之毒,使其汗出,连续天,再针刺骨髓,即深刺以除阴分之风毒,使其出汗,连续天,共治疗天,若胡须眉毛重新生长,才可以停止针刺治疗。因为血汗同源,针刺时无论是发汗还是出血,目的都是宣泄在表、在里、在气或在血的邪热毒邪。
无量天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