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体,
轮状病毒疫苗
轮状病毒是3个月~2岁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接种轮状病毒疫苗能避免宝宝严重腹泻。
狂犬病疫苗
发病后的死亡率几乎%,还未有一种有效的治疗狂犬病的方法,凡被病兽或带毒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注射狂犬疫苗。若被严重咬伤,如伤口在头面部、全身多部位咬伤、深度咬伤等,应联合用抗狂犬病毒血清。
即将要上幼儿园的宝宝考虑接种的疫苗
水痘疫苗
如果宝宝抵抗力差应该选用;对于身体好的宝宝可用可不用,不用的理由是水痘是良性自限性“传染病”,列入传染病管理范围。即使宝宝患了水痘,产生的并发症也很少。
儿童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及种类
1)通常吃脊髓灰质炎糖丸后40分钟内不能吃热东西。
2)注射百白破疫苗后当天严禁洗澡,24小时后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硬痂必须热敷,一天3-5次,坚持到消肿为止。
3)注射乙肝疫苗当天不能洗澡,要注意所有疫苗患急性疾病时暂缓注射。
4)经过某种疫苗接种后,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虚脱、休克、痉挛、脑炎或脑病,重度的过敏反应,则不应给予以后针次的接种或者加强免疫。
5)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例如癫痫或者脑病,不应该给予含有全细胞的百日咳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
6)有免疫缺陷病或使用免疫抑制剂者,不应接种活的疫苗。
7)儿童在患传染病期间甚至传染病恢复期暂缓接种。
8)有严重器质性疾病,如活动性结核及严重的肝脏、肺脏、肾脏等疾病暂缓接种。
9)发热期间暂缓接种。
目前在我国应用的疫苗有几十种到上百种,最常用的有以下十种。
(一)基础免疫用疫苗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全球儿童基础免疫用疫苗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和麻疹疫苗。
卡介苗:采用无毒牛型结核杆菌制成,安全有效。婴儿出生后按计划接种,是预防结核病的一项可靠措施。
脊髓灰质炎疫苗(简称脊灰糖丸):脊灰糖丸是一种口服疫苗制剂,白色颗粒状糖丸,接种安全。婴儿出生后按计划服用糖丸,可有效地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百白破制剂:是将百日咳菌苗,精制白喉类毒素及精制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成,可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麻疹疫苗:麻疹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反应较轻微,免疫持久性良好,婴儿出生后按期接种,可以预防麻疹。
(二)乙脑疫苗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将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地鼠肾细胞,培育后收获病毒液冻干制成减毒活疫苗,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其中灭活乙脑疫苗的接种对象为乙脑流行地区6个月以上到10岁以下儿童,以及由非疫区进入疫区者,而减毒活疫苗则用于1岁以上儿童。由于流行性乙型脑炎在我国流行较广,因此目前我国已将此疫苗纳入了计划免疫程序之中,对所有健康儿童均予以接种。
(三)乙肝疫苗用以预防乙型肝炎。目前我国使用的主要有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和乙肝基因工程疫苗两种,适用于所有可能感染乙肝者。
乙型肝炎血源疫苗系由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血浆提取的HBsAg经纯化灭活及加佐剂吸附后制成。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是一种乙型肝炎亚单位疫苗,系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乙肝病毒中表达表面抗原的基因克隆进入酵母菌中,通过培养这种重组酵母菌来获取HBsAg亚单位,经纯化加佐剂吸附后制成。这种新一代乙肝疫苗具有安全、高效等优点。
由于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国家,人群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达10%以上,这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注射乙肝疫苗是控制该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所以我国近来已开始将此疫苗纳入计划免疫中,新生儿均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有条件的健康成人也应尽可能注射该疫苗。
(四)狂犬疫苗用于狂犬病的预防。狂犬病是致死率达%的烈性传染病,及时、全程接种疫苗是预防此病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我国应用的主要有国产普通浓缩疫苗、国产精制疫苗和法国进口“维尔博”疫苗三种,其中普通疫苗由于副反应过强、反应率较高而面临淘汰,而精制疫苗正逐步在我国得到推广,“维尔博”疫苗则是目前国内质量最好的一种,但价格略高。
与任何可疑动物或狂犬病人有过密切接触史的人,如被动物包括外表健康动物咬伤、抓伤,破损皮肤或粘膜被动物舔过等,都应该尽可能早地接种狂犬疫苗。另外,被动物咬伤机会较大或其他有可能接触到狂犬病毒的人则应提前进行预防接种。
(五)出血热疫苗用于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分为单价疫苗和双价疫苗两种,前者可分别预防家鼠型出血热或野鼠型出血热,后者则对此两型出血热均有预防作用。出血热疫区10-70岁的人都应接种此疫苗。疫区的林业工人、水利工地民工、野外宿营人员等人员则更应接种。
(六)肺炎疫苗用于预防肺炎球菌性疾病如肺炎等。目前国内应用的均为进口疫苗,其效果十分肯定。法国生产的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优博—23”是最新和高度纯化的多价疫苗,对肺炎球菌性感染的总保护率高达75%以上。应当接种此类疫苗的人有老年人、2岁以上的儿童、慢性病患者、免疫缺陷者、艾滋病感染者以及酗酒和长期吸烟者等。
(七)流脑疫苗国内目前应用的是用A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制成的疫苗,用于预防A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接种对象为6个月至15周岁的儿童和少年。
(八)甲肝疫苗用于预防甲型肝炎。将对人无害,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甲型肝炎病毒减毒株接种于人二倍体细胞,培养后经抽提和纯化溶于含氨基酸的盐平衡溶液,用于预防甲型病毒性肝炎。我国生产的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良好,接种后至少可获得4年以上的持续保护。1岁以上的易感者均可接种。
(九)腮腺炎疫苗用于预防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流行性腮腺炎,即“痄腮”。我国生产的腮腺炎疫苗是减毒活疫苗,可用于8个月以上的儿童。另外还有进口“麻风腮”三联疫苗,除可预防腮腺炎外,还可预防麻疹、风疹。
(十)流感疫苗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目前国内应用的有国产及德国、意大利产流感疫苗、法国进口的“防感灵”疫苗。接种对象主要是2岁以上所有人群,慢性心、肺、支气管疾病患者,慢性肾功能不全者,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镰状细胞贫血症患者等。
全球儿童疫苗接种率
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儿童疫苗接种率达历史最高水平
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银行于年10月21日发表的新评估报告表明,全球儿童疫苗接种率已经扭转了下降趋势,目前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此外,全世界疫苗开发工作正在蓬勃开展。
这份《全球疫苗和免疫现状》报告指出,根据新的数据,年有1.06亿婴儿接种了疫苗,创下历史最高记录。同时,报告呼吁捐赠国填补资金缺口,为数以百万计高风险儿童接种疫苗,特别是解决最贫穷国家和社区中大量儿童死于可预防疾病的问题。
在公布全球免疫工作成果新证据之际,许多国家正开展甲型H1N1大流行性流感疫苗接种行动,这突出显示了在预防传染病和应对在覆盖最脆弱人群挑战上,疫苗发挥着空前重要的作用。
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说:“流感大流行凸现了当今疫苗开发工作的希望和活力。同时,它再次提醒我们注意到,在利用科学成果造福最贫困国家人民方面仍存在障碍。我们必须克服贫富鸿沟,向穷人提供拯救生命的疫苗。”
上述几个国际机构的领导人警告说,风险最大的大约万名儿童仍然无法获得富裕国家中很易获得的拯救生命的疫苗。每年至少还需要10亿美元,才能确保向72个最贫穷国家的所有儿童提供新的和现有的疫苗。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AnnM.Veneman女士指出:“年~年期间,全球麻疹死亡人数减少了74%,接种疫苗对此发挥了重要作用。”她还说,必须在此进展的基础上作出新的努力,为世界各地儿童接种疫苗,以对付危及生命的疾病。
报告指出,下降趋势的扭转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发展中国家的努力。发展中国家很好地利用了由世卫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银行以及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组成的疫苗融资伙伴关系——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的支持。自年以来,在该联盟支持下,增加了新的和未获充分使用疫苗的供应量,目前为发展中国家2亿多儿童接种了疫苗。
据专家们报告,现在至少有种对付致命疾病的疫苗,疫苗数目达到了空前的高水平。在过去几年里,学术机构和制药公司的科研人员,其中包括在各国政府和慈善机构或人士支持下建立的公私伙伴关系项目中的很多科研人员,开发了拯救生命的新疫苗,例如针对流行性脑膜炎、轮状病毒腹泻病、肺炎球菌病和人乳头状瘤病毒等的新疫苗。此外,80多种新产品已进入后期临床试验,其中30多种新产品针对的是目前尚无疫苗的疾病。与此同时,科研人员还正在就相当多候选疫苗(如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疟疾、结核病和登革热等候选疫苗)进行研究。
世行集团常务董事GraemeWheeler说,“我们注意到,即使最贫穷国家的疫苗供应也发生了戏剧性转折。但国际社会以及有关国家本身,必须确保能对最弱势人群特别是儿童,应用新的和现有的技术。”
向需要者提供疫苗的费用问题是一个日益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