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
最是书香能致远
///
如果说阅读是一种思想的修为,那么分享便是一种思想的深度。在刚结束不久的暑假里,有这么一群人恣意遨游在书海,选择让心灵去旅行。接下来,就利用中秋假期跟着小年糕一起来倾听他们的读书分享与感悟,感受阅读的力量。
///
透过读书,
我们能够触摸人性的肌理,
也能拥抱滚烫的生命。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是一件比较艰难的事,大多数人缺少勇气和决心。很多人的现状是对生活充满恶意,做着攻击与诽谤这样最容易的事情,把所有自身的不足或错误归结到外部因素,闭口不谈自身缺陷,通过这样泄愤的方式收获一点短暂的快感,且社会中往往看客居多,随波逐流;能承认别人的优点,发自内心赞美别人,真正寻找自己的人在少数。
如果我们能跳出被设置的命运,可以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人,那是人生莫大的幸福;如果不能,也不能就此安之若素,静待命运的裁决。像那只人们费劲心机试图抓住却力取自由不受羁绊、特立独行的猪一样,尽情的寻找自己寻找自由吧,哪怕以后无人喂养。人类自诩为地球最高生命体,食物链上比猪高了等级,无论如何也不能不如一只智力低下的猪。
——唐季琼
《自卑与超越》
其实,人和人生都非常单纯,生活的不确定性是一个人希望的来源。书中阿德勒认为人人都有对优越感的追求,它体现在人生态度当中,就像一首自创的乐曲一般贯穿于人的一生。因为自卑感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压力,所以人们往往想通过一种优越感来释放自己,而正是这种对优越感的追求激励着我们每个人。
我们可以发现人总是在寻找超越的方法,对人来说,记忆是件美妙的东西,它像是一幅画,有选择的记录我们走过的时光,当超越记忆与梦境的同时也超越了自我,就可以赋予生活新的价值。这便是人和其他事物最大的区别,即使植物可以预知未来,却对它没有任何用处。比如,植物已经预料到:“一会儿将有人走过来,踩到我的身体。”这是无用的,因为即使预料到,结果仍然无法改变。
纵然人的一生真的很短暂,生命也很脆弱,我们更需要不断地克服困难,完善自己,绝不能放弃努力寻求生命的意义。
——金悦洋
《人生》
人生有无数种选择,理想与现实相互博弈。高加林所做的一个最大选择就是放弃了巧珍,而选择跟黄亚萍去南京发展。黄亚萍是理想,刘巧珍是现实。最终结局终是回归现实,而这次回归,现实中最重要的东西已然失去–––巧珍做了别人的新娘。有人说,人生不必强求,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也有人说,人生一步错,步步错;无疑乐观主义者与悲观主义者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半杯水,究竟是半空?还是半满?两种理想状态抛却修饰语对应同一个现实存在––半杯水。
引用上例,理想复杂难以揣测,会指引同一个现实存在不同的理想状态。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有幻想,但他千万不可以抛开现实,盲目追求理想;盲目追求的结果往往是竹篮打水,一无所得。
高加林的人生,生于土,归于土。对于你我,尤其是对于刚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轻人来说亦如是。
——王天艺
《人与永恒》
《人与永恒》是周国平的一本随感录,阐述了他对人、爱、哲学、艺术等人生问题的思考与感悟。这本书最大的语言特点就是简短凝练,用浅白平实的词句,将自己的即时感想诉诸笔端。对于专业学习哲学的人来说是点拨,是交流,而对于非专业的读者,亦是能引起生活共感的精深之作。
当他谈孤独,他说:“心灵和胃一样,需要休息和复原。独处和沉思便是心灵的休养方式。”孤独不是洪水猛兽,它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孤独能给人宁静的力量。
当他谈人生,他说:“命运是不可改变的,可改变的只是我们对命运的态度。”我想这不是唯心,这是愿对唯物世界付出最大努力的积极觉悟。
人与永恒的问题是哲学鬼结,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体会,在心与物间寻求平衡,是简单快乐的不二法门。
——陶陶
《岛》
这已经是我第三次看《岛》这本书了,每一次看我都会被剧情吸引,甚至看到某些章节还会落泪。这本书是围绕着麻风病引发的一系列关乎爱情、亲情以及友情的故事。
我觉得这本书很好的写出了人性的美好以及丑陋,为现在的我们很好的展示了当时的故事,在当时麻风病就是绝症的时代,得了病的人只能在岛上等死到后面岛上的居民改变心态好好过日子尽量不为病情所担忧到最后麻风病也可以治好的所有人的心态历程,也为我们展示了不同人对待同一件或者说类似的事情的处理方法的不同。
——钟家玉
“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阅读与人生,未完待续……
”青年大学习
第六季第一期
已上线
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