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牛之疾乃麻风

麻风病是一种传染病。接触传染病患者可能会受到传染,医院隔离治疗,这在今天已成为常识。而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对此有所认识,这真是件不简单的事情。

大教育家孔子有个学生叫冉伯牛,是个很有美德的人,不幸得了麻风病。孔子去探望他时,伯牛因为自己患了恶疾,怕传染给老师,不愿让老师进屋,孔子只好隔着窗子同他说话并连声感慨地说道:“像你这样的人竟患了这样的病!”

身患麻风病异常痛苦。过去对这种病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为了隔离,有的病人就在山里搭棚,过一辈子独居生活,衣食由家属定期送去。他们在精神和肉体上的苦闷、痛楚是可想而知的,因而有的就走上了自绝之路。例如唐代的卢照邻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文学家,他和王勃、杨烱、骆宾王被称为“初唐四杰”。可卢照邻年纪轻轻就染上了麻风病,他曾多次向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讨取治疗麻风病的药方,他的亲朋好友看到他一个人孤零零地卧病在龙门山,也纷纷向他赠医送药,结果还是治不好。患病期间,他写下了《病梨树赋》,诉说自己的痛苦和不幸,最后他还是投颍河(在安徽省西北部及河南省东部)而死。

随着与麻风这种传染病的不断斗争,人们发现了不少可以治疗麻风病的药物和方剂。《神农本草经》中治麻风病的药物已有黄芪、巴戟天、枳实等。人在偶然的机会中发现某些蛇类也有治疗麻风的作用,如蟒蛇、乌蛇、白花蛇,用它们的肉煮食治疗麻风,或者将整条的白花蛇处理加工,制成药酒来喝,也有一定的疗效。

唐代时,麻风病的流行仍很猖獗,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散文名作《捕蛇者说》中描写了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一带产毒蛇——白花蛇,可以用来治疗麻风病。当时的太医遵照君王的命令,四处征集这种毒蛇,郡县官吏借机敲诈勒索,定期向农民逼取,农民被迫去捕毒蛇,经常被咬伤中毒,造成了许多“捕蛇者”的悲剧。

麻风病在古代称为“疠”“疠疡”“大风”。年在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就有关于世界上最早的麻风病隔离院的记载。有一条秦简中有这样一段记述:有人怀疑自己得了麻风病,去找医生看。经过询问和检查,医生说:病人眉毛脱落,鼻梁骨塌陷,并有感觉迟钝的现象,刺激鼻腔也不打喷嚏,四肢发生溃疡,手上无汗毛,说话声音嘶哑,是患了麻风病。这是最早的有关麻风病临床表现的描述。

生了麻风病该怎么办呢?另一条秦简中写道:受了城旦和鬼薪这两种刑罚的人,生了麻风病,应送到“疠迁所”去。这个“疠迁所”,就是专门收容麻风病患者的隔离病院。

我国设立“疠迁所”至少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据汉书记载,汉代(公元2年左右)急性传染病流行时,国家就把病人送到空房子里进行隔离治疗。唐代把麻风隔离病院称为“疠人坊”,专门收容麻风病人,而且做到男女分住,给予一定的供养和照顾。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对传染病的认识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在国外,大约要到公元年左右,医院里才有麻风病隔离病院,比中国要迟多年。

选自《杏林漫步曲》

作者:赵友琴

秋枫木半夏忘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mfcr/54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