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最后的麻风村,村里的最后一群老人

在顺德美丽的北滘碧江之滨,有一个名为马洲的小村。

摄影/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大肥”

村内住着21名特殊的“村民”,这些村民是麻风病康复者,马洲村也是顺德最后的麻风村。

马洲村成立于年,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收治的多名患者有的亡故,有的康复出院进入社会。现居住在马洲村的麻风病康复患者共21人,平均年龄75岁。

他们还好吗?

摄影/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某小花”

今日(3月31日)上午,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顺德城市网爱心义工队来到马洲村,开展以“关爱麻风病人,我们在行动”为主题的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采风活动,一行20多人在马洲颐居苑探访麻风病康复患者。

摄影/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梁平凡”

摄影/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见佛闻山”

摄影/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见佛闻山”

透过摄影网友的镜头,了解老人们的生活和最新状况。

01

摄影/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colin蒋”

梁伯(化名)今年已经86岁了,他是30岁进来村子的,他有老婆和儿女。进来一年后病就好了,五十年没吃过麻风药了。但是那时候大家都怕传染,谁患了麻风不进来,家里就没粮没地,强制要进来,就算病好了也不让出去。以前建了闸门上锁就是为了不让里面的人出去。

当时这个村有人,整整四个生产队,国家分了亩地十几只耕牛给他们,要这些人自力更生,自己劳动养活自己。后来改革开放才慢慢放开,但要想得到外出许可,就需要体检抽血,还得把身上因为麻风病而坏掉的肉割下来带去化验,想起这些事梁伯觉得那时候真是挺辛苦的。

摄影/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方外”

现在很多人关心他们,像港澳、深圳、佛山每年都有很多人到村里来探望他们。政府、医院都关心他们,常常到村里来看他们生活得好不好。

村里的闸门依旧会上锁,但不再是为了禁止他们出去,而是为了保护他们,防止有人进来偷东西。

麻风病已得到根治,村里老人均已康复

医院院长何就强介绍,在政府的关怀下,随着生存空间的改善、医疗水平的提升,麻风病得到了根治。医院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就是负责对马洲村康复者的日常保健和生活护理,小病小痛的,就地治疗;遇到大病,医院。

摄影/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方外”

21位村民在这里住了好几十年,已然把这里当作自己唯一的家,再也无法离开。

虽然,人生中最美丽的日子被病魔偷走,但是有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有病友间的互相扶持,有社会的支持关爱,他们明白自己没有被遗忘,而且活得更加坚强,积极。

02

看到摄影师和义工们的到来,村民们俨然一个个俏皮的孩子。

摄影/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colin蒋”

83岁的老奶奶看起来还是很年轻,她热情向摄影师和义工们打招呼,并让大家猜她今年几岁,“六十几岁?”她便咯咯地笑起来了。

摄影/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某小花”

冼叔也告诉大家,他的外号叫“大笨象”,昨天就有很多大学生过来探望他们,“看到你们过来非常开心,平时我们很少外出走动,但我们都喜欢热闹,只要你们常来,我们就很满足了。”

03

对这一群长者来说,他们也想去看看世界。

摄影/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方外”

作为村里最年轻的麻风病康复者,陈南海介绍,逢年过节都会有很多来自顺德、南海、香港、澳门等地区的义工团体到这里来探望他们,给他们送生活用品。

如今的“麻风村”已不是与世隔绝的,时常有人到村里走访或者村民也会开着电动车到外面逛逛。

其中一位村民的居室,城网君发现,30平米的房间,被收拾得很干净,在靠近门口最醒目的地方摆着一台20英寸大电视,而且如今很多村民都用上了手机。

来自勒流的李伯虽然已经在村里住了几十年,但是通过看电视看新闻,他对顺德的了解不比别人少,“顺德人就要了解顺德事”。

摄影/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某小花”

村里的设备一应俱全,而且也装上了互联网,通过电视、手机、网络,村民可以毫无阻碍地了解到外面的世界。

“之前我就亲自带队,组织他们到广州香江动物园,当看到他们渴望的眼神,看到一切新鲜事物的惊喜,我就特别感触。”

这是一个曾经被社会遗忘的角落,何就强希望打开这个对外的窗口,为他们创造更多机会走进这个世界,“让他们接触社会,让社会接纳他们。”

义工王辉表示,之前对麻风病人不了解,很多人听到这个群体都会害怕,但现在他们已经康复了,希望大家能够正确地认识这个疾病以及这个群体。

医院马医生则希望,活动不仅向他们送去关心和温暖,更重要是大家能够深入了解这个群体,消除部分人对这个群体的误解。

第一次来到麻风村的的摄影师张忠萍也是感触良多,“今天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希望每年可以多组织这样的活动,只要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很乐意去做。”

离开马洲村之时,村民们不舍地向我们挥手作别。

也许他们已经接受了现实,并将在这里走完漫长的一生,但是热情爽朗的笑声里,我们知道这里也将延续他们着对生活的渴望......

图/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大肥”

后记

我们即将离开的时候,有一个人默默地跟过来在身后一直没出声,回头一看竟是和城网君聊过天的那位勒流大叔。

在一开始刚和大叔聊天的时候,大叔讲述最多的一句话便是“香港、深圳的义工、中山大学的学生经常来”。言语之间很多话都透露着一种意识:想要陪伴。

大叔已经生活在这五十几年了,他期待陪伴、期待被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mfcr/43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