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卡介苗
卡介苗是一种用来预防儿童结核病的预防接种疫苗,简称BCG,它是使用活的无毒牛型结核杆菌制成。接种后可使机体产生对结核病的特殊抵抗力。由于这一疫苗是由两位法国发细菌学科学家Calmette和Guerin发明的,为了纪念发明者,将这一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定名为“卡介苗”(BacilleCalmette-Guerin,BCG)。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已将卡介苗列为计划免疫必须接种的疫苗之一。卡介苗接种的主要对象是新生婴幼儿,卡介苗接种被称为“出生第一针”,所以新生婴儿一出生就应该接种。如果出生时没能及时接种,一定要尽快到当地结核病统治所卡介苗门诊或者卫生防疫站计划免疫门诊去补种。中国卫生部规定:没有接种卡介苗的宝宝,如果还不满3个月,可以直接补种;如果在3个月~3岁之间,要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结果为阴性就可以补种;4岁以及4岁以上的宝宝就不再补种了。卡介苗的接种部位和接种方式
卡介苗需要通过皮内注射的方式来接种,通常卡介苗的接种部位是在上臂三角肌外侧(双侧上臂均可,习惯为左上臂),但如果有特殊情况比如先天肢体残疾或局部皮肤溃烂等情况,也可选取大腿的部位,有些地区和国家,比如中医院,也会选取大腿部位皮内注射。以上注射部位的不同并不会影响接种效果。如果是因为特殊原因或是出生地点接种习惯没有接种在上臂的宝宝,家长也不必担心疫苗接种的效果。卡介苗需要皮内注射,如果误把卡介苗肌肉注射的话,可能出现一些后果:局部出现冷脓肿。脓肿可能发生破溃,经久不愈
引起淋巴结肿大。并且淋巴结肿大持续时间比较长
还有可能出现深部组织肌肉瘢痕疙瘩
卡介苗后有哪些接种反应?
通常接种卡介苗后约1-2周局部会呈现红色小节结,以后逐渐长大,微有痛痒,但不会发烧;6-8周会形成脓泡或溃烂,平均约两至三个月自然会愈合结痂,痂皮要等它自然脱落,不可提早把它抠去,痂皮脱落后留下一个微红色的小疤痕,以后红色逐渐变成肤色,这都是正常反应。另外,接种中偶有发生下列反应需要及时找医生就诊:淋巴结炎症:接种后1-2个月左右,颈部、腋下、锁骨上下等淋巴结肿大(大于1.0cm),可用热敷处理。反应过强者,淋巴结肿大明显,可形成脓疡或破溃,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可以到结核病防治所就诊;
类狼疮反应:与结核菌菌株剩余毒力有关;
疤痕:因丰富的肉芽组织形成疤痕突起,有时呈疤痕瘤;
严重皮疹。
卡介苗接种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卡介苗在接种后会在局部产生反应,所以宝宝接种卡介苗之后,家长们应该注意以下问题:应该特别注意注射部位局部清洁干燥,不要用手去抓。
上臂皮内接种卡介苗后4周内,不能在同臂接种白喉类毒素或吸附百白破疫苗,其他预防注射则没有限制。
如何判断卡介苗是否接种成功?
通常在接种部位正常的卡疤反应可以提示接种效果。一般来说,如果有卡疤,可提示机体对疫苗产生免疫反应、产生了抗体,对孩子就有保护作用,这种情况提示卡介苗接种成功。但是没有卡疤,也不代表接种失败。因为在接种卡介苗3个月后,免疫成功的人群里面,也有5%-10%左右的人群找不到卡疤,目前我国卫生部规定如下:凡是出生后已接种过卡介苗的儿童,即使卡疤没有形成,也不再予以补种。通常PPD试验、T-spot检查是排除是否有结核感染,不作为卡介苗接种效果的判断指标。刘甜甜
医院儿科医生
刘甜甜医生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获医学学士学位,后从中山大学获儿科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儿哮喘、慢性呼吸道感染。
刘医生拥有超过10年的儿科临床工作经验。在加入和睦家广州诊所之前,刘医生一直在广州医院儿科工作,并于年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PICU(儿童重症监护室)进修,对于儿童急重症有较好地识别和救治能力,尤其擅长儿科呼吸、消化、过敏性、免疫性等疾病的诊治。此外,刘医生对于儿童保健、儿童生长发育及行为发育、儿童营养喂养等领域也具有丰富的经验。
刘医生在医学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关于小儿哮喘、呼吸道疾病等领域的论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