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病史:
女,26岁,左颊部斑块、丘疹1年余
可能的诊断:
1.感染性疾病?孢子丝菌病?寻常狼疮?瘤型或界限偏瘤型麻风?2.非感染性疾病?黄瘤病?结节病?异物反应?3.肿瘤性疾病?瘢痕疙瘩?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Rosai-Dorfman病?皮肤淋巴瘤?4.其他?思考:
临床上表现为红棕色斑块的疾病
1.现病史情况
发病情况:外伤?前驱症状?
主要症状特点及其发展变化情况:原发皮损?继发皮损?玻片压诊?
伴随症状:痒?痛?
发病以来诊治经过及结果
发病以来一般情况:体重?
2.既往史、家族史及系统回顾
其他慢性疾病病史?其他系统表现(淋巴结肿大、骨骼系统、血液系统等)?
3.进一步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脂?真菌培养?EB等病毒筛查?PPD?结核免疫?其他?
4.其余检查手段
皮肤镜?组织病理?
病史简述:
一、患者青年女性,发病前无外伤、发热等明显诱因,无痒痛等自觉症状,无伴咽痛、发热、关节痛等其他不适。双侧淋巴结未触及淋巴结肿大。近一年皮损无明显变化,除面部外未累及其他部位。无骨骼、血液等其他系统累及。既往未治疗。病程中食欲睡眠可,体重无明显变化。
二、患者实验室检查示血脂、PPD、结核免疫、病毒筛查、真菌培养等均为阴性。
结合皮损及病史基本不考虑:异物反应、真菌感染、寻常狼疮等疾病。
鉴别诊断1:发疹性黄瘤
患者,男,44岁,双肘部黄色丘疹7年,逐渐累及全身,无不适。既往有高血脂病史。
概述:皮损可见于高胆固醇血症状态。
临床表现:
红色或黄色的丘疹,直径1-4mm,通常见于四肢伸侧,臀部和手。
病理表现:
1.真皮内大量泡沫细胞聚集。
2.常发生纤维化、炎症细胞少。
鉴别诊断2:结节病
患者,男,44岁,面部散在丘疹1年余。
概述:来源不明的系统性肉芽肿性疾病。
临床表现:
1.红褐色至紫色的丘疹、红斑
2.好发于面、唇、颈、上背及四肢
3.系统表现变化多端
病理表现:
1、真皮浅深层上皮样细胞肉芽肿
2、很少或无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3、结节中央无干酪样变性
鉴别诊断3:瘢痕疙瘩
患者,男,25岁,胸部红色斑块3年余
概述:皮肤损伤愈合后出现异常增生的瘢痕
临床表现:
1.常高于皮肤表面,起始粉红至紫色。
2.常有疼痛、瘙痒。
3.上方表皮光滑,真皮触之坚实。
4.常见于耳垂、躯干上部、三角肌部位。
病理表现:
1.多形、紧密堆积的原纤维组成的大而粗的胶原纤维
2.成纤维细胞周围绕以无定型物质
3.表皮下附属器缺如
还有哪些补充:皮肤镜?病理?
皮肤镜表现:红色的背景上可见灶状黄色结构,同时可见明显分支血管在病变周围较粗,中心变细,呈锥形。
病理表现:表皮未见明显异常,真皮内弥漫组织细胞、浆细胞等细胞浸润,可见“星空”现象。
免疫组化:S阳性;CD68阳性;CD1a阴性。
考虑诊断:Rosai-Dorfman病
概述:属于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
临床表现:
1.分为伴有淋巴结肿大和仅有皮肤受累两型。
2.10%有皮损,可单独存在、多发,红色至棕红色斑片、丘疹、结节、斑块。
3.好发于儿童和年轻人。
4.常有发热和多克隆的高IgG球蛋白血症。
病理表现:
1.真皮内密集组织细胞浸润。
2.组织细胞有泡状胞核和小核仁,胞浆丰富,嗜酸性,泡沫样改变,边缘羽毛状。
3.常发现伸入运动:组织细胞吞入完整的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和红细胞。
本病例目前仍在治疗随访中~
本期制作
作者:韩晓,医院住培医师
指导老师:党林副主任医师、孙兆军主治医师
时间: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