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关于麻风病
lepriasis
麻风(leprosy)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极为慢性具较低传染性的疾病。主要累及皮肤及外周神经,严重者可致容貌毁损和肢体畸残。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在上世纪末全球消灭麻风的宏伟计划,虽然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绩,但至今麻风仍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麻风在世界上流行已近年,印度、埃及和中国被认为是世界麻风三大疫源地。我国麻风流行已多年,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古称疠风、大风、恶疾等。麻风一词来自圣经中希伯来文zarrath,意为不可接触,后译为希腊文lepra,再译为英文即称麻风(leprosy)。
麻风病的传染途径
麻风病主要的传染方式是通过呼吸道吸入以及破损的皮肤接触致病的麻风杆菌而致。健康人吸入病人排出的含菌飞沫或与病人长期密切的皮肤接触可致直接传染。研究发现,未经治疗的瘤型麻风患者的喷嚏分泌物中含有上千万条麻风菌,如排出体外,将严重污染环境。另外,健康人如有破损的皮肤,反复接触含有麻风菌的污染物,如土壤、器具等有可能间接感染。
麻风菌的感染在高流行区是普遍现象,研究表明,在高流行区,正常人群的麻风杆菌感染率是10%-15%,病人家属中感染率则是20%-30%。感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力,绝大多数人群感染后,机体免疫系统会杀灭麻风杆菌。但是瘤型麻风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力的缺陷,与麻风患者有血缘关系的子女或亲属对麻风易感,可能与这种免疫缺陷有关。
预防护理
麻风病患者迄今尚无完全成熟的麻风菌苗。麻风感染后发病率低,潜伏期长,使菌苗效果的考核十分困难。现场曾试用死麻风菌苗加卡介苗(BCG)预防麻风,初步显示可降低发病率。但各地区报道结果差异较大,难于评价其真正的预防价值。预计对麻风杆菌苗的研究,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加强流行区人群的宣传教育,包括对麻风传播知识、早期临床表现,以及麻风是完全可以通过联合化疗治愈等方面的知识普及,对防止麻风流行极为重要。在家庭有密切接触史的可疑麻风患者,尤其是16岁以下的儿童,应采取预防性服用氨苯砜。
疾病预后
麻风已在全世界流行多年,曾因药物疗效差,漫长的痛苦病程,造成较多的畸残,虽很少直接引起死亡,仍一直是人们惧怕的一种传染病。随着近代麻风的病原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尤其是早期诊断和强有力的联合化疗的应用,已明显改善了麻风病的预后。结核样类麻风有明显的自限性自愈倾向,对化疗反应好,但神经损害可不恢复。患者如对联合化疗依从性好,可以有效中止和改善瘤型类麻风的进程,甚至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随着治愈病例的不断增多,综合防治措施的普及,通过持续的努力,有可能达到在世界范围内消灭麻风的目标。
得了麻风病的表现
1、面部浮肿、发红、发光,似酒醉面容。常伴有眉毛稀疏脱落及脸部蚁行感或异物感。
2、身上生斑、起结节或斑块。有的斑块象癣,但不痒,用治癣的方法治不好。
3、皮肤麻木、不出汗。特别是那些斑和斑块处。有的筋痛(神经痛)作风湿治疗无效。
4、手指伸不直,虎口无肉(肌肉萎缩)形如鸡爪。
5、足底溃烂,无明显疼痛,久治不愈。
6、走路跛脚,步态异常。
7、口角歪斜,不能作吹口哨动作。
8、眼睛闭不拢。似兔眼。麻风病可具备上述症状,但有上述症状者不一定是麻风病,应找医生仔细检查,以求确诊
为便于基层防治专干和广大干部群众掌握和报告麻风病,将麻风病特征概括为十大线索口诀作为参考:
1、生疮生癣,不痛不痒;
2、红斑白斑,麻木闭汗;
3、虎口无肉,手指弯曲;
4、吊脚跛行,歪嘴兔眼;
5、眉手脱落,面如酒醉;
6、手足起泡,不知痛痒;
7、四肢筋痛(神经)、疼痛难忍;
8、足底溃烂,久治不愈;
9、面部结节,耳垂肥大。
10、长期接触,勿忘检查。
治疗要早期、及时、足量、足程、规则治疗,可使健康恢复较快,减少畸形残废及出现复发。为了减少耐药性的产生,现在主张数种有效的抗麻风化学药物联合治疗。
化学药物(1)氨苯矾(DDS)为首选药物。副作用有贫血、药疹、粒细胞减少及肝肾功能障碍等。近年来,由于耐氨苯砜麻风菌株的出现,多主张采用联合疗法。(2)氯苯吩嗪(B)不但可抑制麻风杆菌,且可抗I型麻风反应。长期服用可出现皮肤红染及色素沉着。(3)利福平(RFP)对麻风杆菌有快速杀灭作用。
免疫疗法正在研究的活卡介苗加死麻风菌的特异免疫治疗可与联合化疗同时进行。其他如转移因子、左旋咪唑等可作为辅助治疗。
麻风反应的治疗酌情选用反应停(酞咪哌酮)、皮质类固醇激素、氯苯吩嗪、雷公滕、静脉封闭及抗组胺类药物等。
并发症的处理足底慢性溃疡者,注意局部清洁,防止感染,适当休息,必要时须扩创或植皮。畸形者,加强锻炼、理疗、针灸,必要时作矫形手术。
麻风病不是不治之症,早发现,早治疗,现代医学是可以使之痊愈的!
山东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哪个医院治白癜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