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D珠海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

国际论坛专场1

今日珠海的天气虽较昨日增加丝丝凉意,但大家学习的热情并未随着气温的下降而减退,国际论坛1——“Advancesindiagnosisandrelatedtechniquesofskindiseases”于年4月27日上午8:00-12:00在会议中心召开,来自美国、挪威、印度的7位知名皮肤病专家就皮肤病诊断以及相关技术方面的进展与我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分享,现场座无虚席。本次会议主持由中华医学会现任主任委员中南大学习皮肤科主任陆前进教授及福建医院程波教授共同担任。

首先是UniversityofWisconsin的GeorgeTerryReizner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Multi-DisciplinaryMelanomaClinic”的演讲,演讲最开始简要介绍了黑色素瘤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目前的治疗手段。Reizner教授指出,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病死率高,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且其诊疗复杂,涉及到多种方法和多个学科,提出多学科诊疗团队模式的必要性。Reizner教授与肿瘤病学家MarkAlbertini教授于年牵头创立了多学科黑色素瘤诊所,由皮肤科、肿瘤内科、肿瘤外科、病理科、放射科、整形外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旨在通过多学科合作为黑色素瘤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医疗服务。各学科带头人组成的多学科黑色素协作组定期回顾既往病例的预后与存在的治疗问题,结合复杂的新病例,促进建立在多学科共识基础上的治疗原则和指南。

第二位讲者是来自挪威UniversityofOslo的PetterJensenGjersvik教授,Gjersvik教授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向我们展示了近五十年间器官移植受者肿瘤发生的风险变化情况,可以欣慰地看到,器官移植受者发生肿瘤的风险大幅度降低。Gjersvik教授团队在挪威开展的一项队列研究发现,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器官移植受者发生皮肤鳞状细胞癌的风险即出现降低。Gjersvikr教授指出当今免疫抑制药物选择的转变是肿瘤发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麦考酚吗乙酯能有效地控制排斥反应的发生同时具有抗肿瘤作用,用其替代硫唑嘌呤的免疫抑制治疗减少了移植后的肿瘤发生风险。

第三位讲者是来自印度的麻风专家PotharajuNarasimhaRao教授,他从纵横两个方向对麻风病的流行病学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从纵向上看,麻风病在全球的总体发病情况得到了显著改善,但麻风病未完全得以控制,每年仍有大量新发病例,在部分地区仍继续蔓延。从横向上看,亚洲是目前麻风病的重灾区,特别是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等多个国家,相比下,中国麻风防治工作成效卓著,麻风病的感染率大幅降低,但麻风疫情分布不均,西南地区疫情仍较重,消灭麻风任重而道远。

接下来,第四位讲者是来自美国体外实验科学研究所的QuanshunZhang教授,他介绍了一项革命性的新技术——条件性细胞重编程技术(CCR)在活生物库的构建、再生医学以及个体化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通过与现有技术对比,阐述了CCR技术能够利用少量细胞实现无限制的增殖,且细胞基因组和细胞特性能在持续传代中保持稳定的特点,其后介绍了CCR在I型糖尿病中等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最后点明此项技术未来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的方向,为医学进步作出贡献。

第五位讲者是来自印度的RameshaMarneBhat教授,Bhat教授在麻风病的诊治方面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他向我们介绍了后麻风根除时代中汉森病的非典型表现,如:眶周红斑、色素性扁平苔藓、坏死性红斑等等。展示的大量触目惊心的病例照片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助于与会学者在未来工作中避免相关漏诊的发生。

关于皮肤活检技术,第六位讲者是来自美国的SuzanneMarieOlbricht为我们分享了她的工作经验。“为什么要进行皮肤活检?”Suzanne教授以这个问题引出了她今天的演讲内容——皮肤活检的提示与技巧。此次演讲又细分为“我可以使用什么技术?”、“活检时我应该取哪个部位?”、“我需要什么工具?”、“我应该如何麻醉?”、“我如何控制术中出血?”、“活检术并发症有哪些?”、“色素沉着病变部位有何特殊考虑?”、“儿童与孕妇的活检应该怎么做?”、“我如何确保受到一份良好的病理报告?”这九个部分Olbricht教授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由浅至深、层层递进地讲解了这些在平时活检术中常遇见的问题,让在场的各位收获颇丰,引起热烈反响。

最后一位讲者是来自美国的TheodoreRosen教授,虽然此时会议已经进行了近3个小时,但Rosen教授并未露出一丝疲惫,仍然充满活力的为我们带来了关于传染性疾病新进展的精彩演讲。Rosen教授语言风趣幽默,将传染性疾病分为细菌性传染病、虫媒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以及性病四个大类进行介绍,条理清晰,便于理解。Rosen教授着重讨论了如今抗生素的使用现状,严肃地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议作为医生的我们以后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此外Rosen教授提到对寨卡病毒的新认识,即寨卡病毒对于肿瘤的治疗起着一定的作用。最后的性病相关部分他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演讲完毕后的提问环节也十分热烈。

虽然此场会议持续了近四个小时,但与会同道们全神贯注,认真记录海外教授分享的内容,演讲结束后积极提问,现场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郁。国际论坛的顺利开展为国内同道了解世界皮肤病学临床与科研进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让大家受益匪浅。

通讯员:张甦菡,饶诗医院皮肤科

国际论坛专场3

年4月27日14:00-18:00,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五届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国际论坛3”会场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皮肤病学专家和求学者,大家就“皮肤疾病指南、共识、观点”的话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会议由高兴华教授和和王刚教授主持,AgnesHengYokeHui、HenryWanPengLim、JacekCezary、Szepietowski、HongxiangChen、LucaGiordanoMarioBorradori等八位教授分享了一系列皮肤疾病的指南与专家共识,特别是就发病机制、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治疗方法等内容进行观点阐述,会议现场互动频繁,讨论热烈,学术氛围浓厚。

第一位讲者是来自马来西亚的AgnesHengYokeHui教授,她演讲题目为《HormonalTherapyinthemanagementofAdultFemaleAcne》。痤疮是常见疾病,青春期高发,但病程经常可以持续到成年以后,1/4的女性患者40岁仍有痤疮。与年轻的女性痤疮患者相比,年龄较大的患者表示痤疮对她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更大。成年女性发生的痤疮,具有其特异性,病程迁延反复,需要长期的维持治疗,治愈尚存在极大的挑战。随后Hui教授对成年女性痤疮使用激素治疗的适应症、风险、用法、禁忌症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引起听众极大的兴趣。

第二位讲者是美国的HenryWanPengLim教授,教授就《Phototherapy:》展开演讲,逐一详述了白癜风、银屑病、皮肤T细胞淋巴瘤、特应性皮炎等疾病的各种光疗及其适应症、用法、疗效及副作用。光疗是以紫外线为基础的治疗,包括:NB-UVB、靶向光疗、UVA1、PUVA。不同疾病最佳的光疗形式不同,例如白癜风NB-UVB的疗效优于PUVA,而银屑病PUVA的疗效比NB-VUB的效果更好。严格掌握光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规范合理的治疗能极大改善患者预后。

第三位讲者是来自欧洲的JacekCezarySzepietowski教授,他演讲题目为《Psychodermatology》。精神皮肤病学是一门汇集精神病学、心理学和皮肤美学的交叉学科,着重讲述了皮肤疾病(如痤疮,特应性皮炎等)对患者心理健康、情绪、社交、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又反过来促进疾病的发展。年,一项关于青少年和成人对痤疮的心理评判和认知的随机对照实验显示痤疮会对患者的自信、幸福感、智力等造成显著的影响。随后教授讲述了其他皮肤疾病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这提醒我们广大的皮肤科医生在治疗皮肤疾病的同时需要积极







































专科治疗白斑医院
中科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mfcr/2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