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我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役中,医院在解决病毒的社会传播和扩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我国公共卫生防控与医疗的一个重大举措。而在50年前,为阻止慢性传染病麻风病在太仓境内的传播,太仓陆渡一个叫“七万岛”的地方建立了麻风病防治机医院,医院从年8月建成到年12月更名,15年间集中治愈麻风病患者多人,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称医院。“七万岛”因为集中收治麻风病人,也被当地农民叫做“麻风岛”,一起来了解这座医院,走进太仓这段特殊的防疫史。
关于麻风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废,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在太仓的流行历史较长,俗称“狮子大麻风”。传染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播,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播。
年,太仓对境内麻风病进行普查,发现有麻风病人92人,此后又陆续发现多人感染。为遏制麻风病在境内的传播,太仓县决定建立一个麻风病防治专业机构。随后“医院建在哪里”就成了当时一个棘手的问题,这时,陆渡公社三港大队一个叫“七万岛”的地方走进了决策者的视野。
关于“七万岛”
上世纪50年代末期,太仓、嘉定、昆山三县数万民工拓浚浏河塘,将七弯八曲的老浏河,拓成笔直的新浏河。陆渡段的新浏河与老浏河之间由此形成了几个大小不等的岛屿,其中有一小岛名叫“七万岛”。
说起“七万岛”,60年前它是个不折不扣的生态岛。年至年,有关单位每年都在岛上养有猪、鸡、鸭、鹅、羊等畜禽,同时利用老浏河水面养殖了鱼、蚌等水产品,并且还种了桃、梅、李等果树,无论是家禽还是果品,每年的产量都在万头(斤)以上,“七万岛”的名称由此传播开来。
由于麻风病特殊的传染性,交通不便、四面被河流围起的“七万岛”就成为了集中收治麻风病人的理想场所。
科学医治,做好隔离
年,全县麻风病患者超过例,为快速根治麻风病,麻风病防治机医院的建设就显得特别重要。
建设初期,建设小组克服岛上杂草从生、蛇虫遍地、墓冢连绵等困难,在上级拨款32万元的支持下,至年8月,医院先后建起了病区、治疗区、生活区等设施,面积0余平方米,其中病床50张。作为一座集中收医院,做好“隔离”是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首先是做好功能区的隔离。“七万岛”天然的地理优势为功能区隔离提供了保障,医院面积有60余亩地,大部分面积在东岛,东西两岛被老浏河隔开,河面上建了一座小桥,桥上有铁门锁关闭。其中东岛还分为两个区:病区和医疗区,病区属于污染区,即隔离区,医疗区属于半污染区。西岛是医护人员的生活区,属于清洁区,从污染区到清洁区有米距离,中间桥上关闭的铁门,有效地保证了麻风病人不能进入职工的生活区。
其次是做好工作流程上的隔离。那时的隔离流程可是一点都不马虎,医护人员上午上班进入半污染区,要在更衣室穿上隔离衣裤,戴好口罩及隔离帽、橡皮手套,穿上隔离鞋,然后进入病区检查病人。下班时回到医疗区,首先脱下隔离衣裤等,隔离衣裤、鞋、口罩、手套,包括病人的钞票,都要经过高压消毒处理后才能重复使用,然后医护人员穿上自己的服装,才能回清洁生活区。
严格的隔离环境和隔离流程也为胜利医治好麻风病打下了基础。
设施一流,管理暖心
无论是东岛还是西岛,医院都有着当时算得上一流的卫生设施设备。相关功能区内装有当时少有的淋浴卫生设备。东区的医疗区设有门诊室、手术室、药房、消毒室、更衣室等,室内还配有紫外线灯,病区设有治疗室。为方便交通出行,院内还配备小客轮1艘,常年接送人员来往,同时解决物资运输。值得一提的是东西两岛间还设有内线电话,主要用于病区病人在晚上有突发情况发生,医务人员可以快速进入病区处理。更值得一提的是,医院还配有一台黑白电视机,这在当时也属罕见,那时太仓全县可只有几台电视机。
除了有一流的硬件保障外,医院对病人实行暖心化管理。建院伊始,就配齐了院长、副院长和医护人员共8人,另聘请了厨师、服务员2人。开院那天,全县各镇领导用医院,病人治疗实行免费,医药费和生活费用全部由卫生部门报支,医院的病人有35人。病人入院后,每天都有医生按时检查、用药,做到饮食保证、治疗到位。平日里医生不仅是治疗者,更像亲人一样照顾着病人;一到星期日,医院食堂还有加餐,节假日,有关部门还会组织慰问,开展文体娱乐活动。
病区还建立了病人管理委员会,有一套自己的领导班子,病人自己管理自己,有劳动力的还可以安排参加农业生产劳动,记工分,年终实行分红。
全岛还突出绿化美化,种了不少桃、梅、李等果树,医院绿树成荫,花果不断,环境十分优美。麻风病患者在这里不仅没有受到歧视,而且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治疗,环境优美、管理科学、气氛融洽的小岛俨然成了不少麻风病人的乐园。
第一批麻风病人陆续治愈出院后,来小岛的病人又进了一批又一批,从年9月到年12月,医院里先后治愈出院的麻风病人超过人,仅有一名生活不能自理的麻风病患人没有治愈出院,太仓达到了国家控制麻风病发病率不超过10万分之一的标准。为此,经县政府卫生部门研究决定,将这名未治愈的病患寄医院继续寄养治疗。太仓县医院随即也改为“太仓县皮肤病防治所”,所址也迁至城厢镇西门街。
由此,太仓“七万岛”完成了历史使命,继续成为三港大队新的养殖基地。
除了成功防治好麻风病外,新中国成立后,太仓还对霍乱、副霍乱、天花、白喉、麻疹、脊髓灰质炎、流行性脑脊髓炎、伤寒、副伤寒、乙型脑炎、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性病、狂犬病等急慢性传染病进行了有效的防治。目前,我市已建成预防接种各类门诊20多家,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太仓市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第一个富裕型中国长寿之乡,人均期望寿命超过84岁。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