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曾爆发过无数次的疫情。纵观多年来人类对抗疫情的经历,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疫情爆发的根源都有相似之处——人类对动物领域的侵占,和对环境的破坏,对自然的不敬畏。
难道人类真的如此健忘?
01年春,在江苏省高邮县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血吸虫感染事件。当地群众为了度过春荒而到湖滩打粽箬,结果大量感染血吸虫。在情况最严重的新民乡,当地的名居民当中有超过人感染血吸虫,人先后死亡,周边乡镇也有人感染血吸虫死亡。
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及多种哺乳动物体内,而其虫卵在水中孵出毛蚴,如遇钉螺则侵入其体中,在钉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后游入水中。当尾蚴接触人畜时,便钻入皮肤,到人畜体内发育为成虫并产卵,受感染的人畜排出含有血吸虫卵的粪便后污染有钉螺的水域,从而造成新的传染性。由此可见:血吸虫的中间寄主是钉螺,终寄主是人。
为了消灭血吸虫的中间寄主“钉螺”,江西15个乡名民工参与了余江县的“灭螺”工作。第一天,个民工一起下田,由于不知如何防护,超过一半染上血吸虫病。上午下田,下午感染,晚上治病,第二天继续灭螺。在这场灭螺行动中,将近人因感染血吸虫病而牺牲。
年,流行病学家苏德隆带着学生们在缺少设备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实验研究,深入农村不顾条件艰苦,每天从粪缸中分离50公斤的疫区人口粪便。最终得出重要的实验结论:人尿中尿素分解出的氨可以灭杀粪便中的血吸虫卵。于是,粪尿混合发酵,用氨阻断粪口传播,开始在全国推广。
毛泽东主席于年7月1日读人民日报“重点疫区江西省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这则消息后夜不能寐,写下了《送瘟神》诗二首,鼓励了中华儿女投身到全国范围的血吸虫病“战役”,也激励了一代代广西血防人前赴后继地投入到这场大战里。
《送瘟神》诗二首
在这场“战役”中,人类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我们不能忘记,有多少无名英雄前赴后继,长眠在他们曾经奋斗的一线;也不能忘记,尊敬自然、敬畏生命,我们同顶一片蓝天,共护一方水土。
02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在世界上流行甚广,我国则流行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以及青海等省、自治区。麻风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有呼吸道、破损的皮肤与黏膜和密切接触等,以家庭传播为主。
麻风病患者被歧视、被隔离,一生都走不出这个阴影。《福建卫生志》记载,年代,福建武平县驻军强迫病人自己挖坑,活埋80余人;闽侯县,一名病人未死便被装棺收殓;年,东山县30多名麻风病人被以集中治病为名,活活饿死在孤岛……
50年代初期,因为没有特效药来治疗麻风病,唯一的办法就是隔离。麻风病的传染性并不强,但是因为当时人的身体素质普通比较差,要阻止麻风病的扩散传播,只能靠隔离,隔离期长达几十年。到了年,中国皮肤性病研究所成立,全国各地陆续建立了市县各级皮肤病防治所,专门隔离和收治麻风病人,“麻风村”因此大量出现,总数达到多个。
50年代中期,氨苯砜问世,广泛应用于麻风病的治疗。随后20多年中,每年都会派皮肤病医生下乡,入村到户去查,看有没有麻风病人,有的话就带走,集中到麻风村里去治疗,这样的普查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直到查不出来新发病例了,才逐步终止。
年后,随着国内外医疗科技的进步,更多的麻风病药物应用于临床,联合化疗技术开始用于麻风病患者,麻风病患者生活条件也有一定的改善,麻风病的治疗效率大大提高。年这一年,国家卫生部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的麻风病患者已经下降到人左右,患病率在10万分之一以下,基本消灭了麻风病。
虽然现如今麻风病已算不上对人类健康有重大威胁,但我们不能忘记的是,麻风村的与世隔绝,是大山大河的地理隔绝,更是人为的歧视隔绝。他们与社会,依然隔着一道厚厚的墙。隐瞒和遗忘,并不能让过去的历史彻底翻篇,也不能从根本意义上拆掉那堵“墙”。
03
疟疾是由疟原虫经雌性中华按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传染性寄生虫病。疟原虫进入人体后寄生于肝脏和红细胞内,当疟原虫把红细胞胀破时,人体就会出现先冷后热的病理现象。如果没有适当药物治疗,病毒又会进入新一轮的繁殖周期,并再次引起病人的寒热发作。
年前的襄樊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人们没有和疟疾相关的医学知识,在迷信思想当道的时代,疟疾逐渐被妖魔化。那时的襄樊,经济破败,百姓们民不聊生。雪上加霜的是战乱、水灾加剧了生活、卫生环境的恶化,一些恶性传染性疾病如霍乱、天花、疟疾横行,每次爆发都会造成数以万计百姓死亡。据一些老年人回忆,年襄樊大水灾后水源被污染,蚊虫大量滋生,疟疾爆发,当时数以万计的难民们流离失所,露宿街头。由于缺乏疟疾方面的知识,多数得病的人不是求神拜佛,就是“姜汤、棉被、晒太阳”,谁能活下来只能靠“运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为解决人民的疾苦,毅然向疟疾宣战。在疟疾的控制阶段是人民战争,要求高发病率疫区可采取人群服药,家家使用蚊帐,特别是浸泡杀虫剂的蚊帐和对病家及周围进行灭蚊处理。到了消除阶段,针对的就是每一例病例,要及时发现并及时治疗,还要对疫点开展调查与处置。
年,襄阳地区各级政府利用幻灯片、广播、展览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卫生知识。年,襄阳专署成立爱国卫生领导小组,在全区开展了消灭“五害”的卫生运动。同年襄阳区医院11个,镇卫生所75个,联合诊所个。年又开展了对污水坑、水塘每半月消一次毒的夏季卫生运动。随着基层卫生组织的逐步健全和群众性卫生运动的持续展开,上世纪60年代末,恶性疟疾在襄樊绝迹。年以后,襄阳地区开展了休止期治疗,全民预防服药的措施来防治疟疾,至今未发生疟疾大范围流行。
我们不能忘记,是那些坚持在抗疟一线的卫生和防疫工作者们,用锲而不舍的努力加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技术,守护了人民的健康和幸福,我们当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04
年3月24日,广东缉私局查获21只马来亚穿山甲,而这批穿山甲可能并不是当时的全部赃物。所以,很可能有其他的漏网之鱼,通过其他渠道进入了国内各种野生动物交易市场,这其中很有可能就包括武汉。
年12月,武汉市部分医疗机构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年12月8日,第1位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被确诊,在随后的两个多月中,这种病毒迅速扩散传播。年1月23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等人发布的研究再次将新型冠状病毒来源指向蝙蝠,这项研究为确认武汉肺炎病毒源来自野生动物进一步提供了科学依据。
网传武汉某市场“野味菜单”
对于蝙蝠身上的病毒是如何传播给穿山甲的,有学者推测:穿山甲和蝙蝠都喜欢藏身于阴暗的山洞,有可能两者出现在同一个洞穴之中,穿山甲接触了蝙蝠粪便内的冠状病毒,病毒在穿山甲体内重组后,变成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然后再传给人类。
无论穿山甲是不是此次病毒传播的中间宿主,但根据之前非典(SARS)病毒的爆发和流行,此次的新冠肺炎是人类通过食用和接触野生动物而导致的可能性非常高。事实上,目前我们已知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大多数都是人类通过接触或食用野生动物而感染的。
《自然》杂志在年发表了一篇论文,文中统计的-年间人类新出现的多例传染病当中,人畜共患病的比例为60.3%,其中71.8%来自于野生动物。
当然,人畜共患病是无法被消灭,毕竟人类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不可能完全不接触野生动物,而现在的家禽家畜,鸡、猪、猫、狗也有可能是病毒的中间宿主,所以人类还是管好自己的嘴,不要什么都吃,就可以有效的降低新型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埃博拉病毒来自于猴子;鼠疫病毒来自于旱獭;欧洲人把麻风传给了犰狳,年后犰狳把麻风又还给了人类;03年的SARS,来自于蝙蝠;16年之后,蝙蝠再一次把冠状病毒还给人类......人类还没有学会善待动物善待自然,导致这些类似的错误反复出现。或许,病毒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新冠病毒从爆发以来,无论是对疫情的瞒报、对野生动物的认知,还是对患者的歧视,都能在漫长的抗疫历史中找到影子。虽然目前我们还不能完全战胜并消灭绝大多数病毒,但在抗击传染病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医疗和科研技术是在不断进步的。因此,我们要保持乐观,并保有善意,不要让歧视成为第二种病毒传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