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师探访地情十六年写下万字文史

一辆旧山地车,一部老式佳能相机,一个旧背包,一把5升容量的水壶,这是一位退休老教师穿行田野的全部“行头”。16年来,他广泛搜集家乡江西省高安市的地情文史资料多万字,走访全市80%以上的村庄,询访各类人员余人,写下了约万字文史资料。对高安地情和文史进行了实地采访、深入考证,被读者们称为高安地情文化的“老侦探”。

谢华平下乡的全部行头。受访者供图

情起旧书摊

最初接触地情文化,要回到2年的那个暑假。谢华平老师路过高安大桥下的旧书摊,无意瞥到一本20世纪80年代由高安县民政局主持编纂的《高安地名志》,书中简略记载全县各个村庄及姓氏的发脉经历及迁徙历史,谢华平老师感到好奇欣喜,立即买下,带回家翻阅琢磨。

平日,谢华平老师听老辈人谈起高安地情历史文化,总是洗耳恭听。老辈人讲起的刘氏在高安繁衍的历史源流,岳飞讨伐金兵率部路过高安时“点阅将士”的故事等,谢老师都查阅典籍,多方论证。

当年,《高安名流》杂志经常刊登的一些本地乡土特色文章,谢老师将自己考察高安地情文化的成果编成文章,向杂志供稿,文章多次刊登。

4年,谢老师不再担任教学岗位,主动向学校申请做宣传工作,也在业余专注于地情文化资料的搜集整理。

年,谢老师正式退休,妻子却有些微词。“工作了几十年,退休了应该在家安享天伦之乐,我还是希望他少去乡间折腾。”与谢老师携手40年的爱人李美玲这样说道。不过儿子谢三千从事广告传媒行业,对于父亲的爱好则是持支持理解态度。“我爸他老有所好、老有所乐,下乡跑跑锻炼身体,整理文字锻炼大脑,我还有时候帮他排版文章。”两本已出版书籍的排版、校对,图片编辑,都是儿子谢三千完成的。

走进田野间

自从迷上地情文化,谢老师逐渐不满足于整理史料古籍。“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谢老师购置了山地车、相机等,利用周末及节假日,带上自己的“行头”向村镇出发。“全市的古井、古桥、古道、古街、古庙、古墓、古塔、古树、古码头、古祠堂、古书院、古牌楼、古战场、古村落,我走过了十之八九了。”这些古迹也被他的镜头一一记录,写进随行日记。

走访地情的过程里,谢老师尝尽酸甜苦辣。“有时连人带车翻进田坎或深水沟,有时被村民误解为文物贩子甚至不法分子,至于碰到恶狗毒蛇可是高概率事件。”

有一次,谢老师来到田南镇的一个古老村庄察看古宅。村里人见他穿着朴素,一身泥土,行为“鬼鬼祟祟”,把他当成小偷,厉声呵斥:“你想干什么?再不走,我们可要报警啦!”谢老师真诚地告知身份来意,无奈村里人根本不相信,他只好悻悻离开。

原来,前几年有一伙盗贼了盗取古宅内的雕花板等珍贵物品,事先“踩点”后就把相好的珍贵物品偷窃。那之后,村里对外人进村高度警惕,生人谢老师进村踩点也成为了被怀疑的对象。

有时候见探访的老人生活困难,谢老师还会掏出身上不多的现金,接济他们的生活。有一次,谢老师在乡间遇到一位老人推着古老的全木制独轮车行走,谢老师想记录下这古老的木制品,便央老人停下,进行拍照留念。

临走,谢老师塞给老人50元钱,老人坚决不要,谢老师便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老人家,拍这些照片我会得到上面的稿费报酬,我就算是先给您了。”老人便心安理得地接受了。

年夏天,谢老师爬山涉水走进位于上游水库医院,探访市里唯一的麻风病患者聚居地。谢老师了解到,医院最多时收治过30多位病人,因为人们的偏见,病人几乎与世隔绝,偶尔有一位医生送医送药时顺带一些生活必需品进山。询访以后谢老师离开这里,将全部干粮留给了病人。

谢华平自费编纂、印刷《高安古村史话》和《古韵高安》。受访者供图

拥抱新媒体

年,谢老师整理了多年搜集的高安地情文化,编著并自费印刷图文并茂的《高安古村史话》一书数百册,免费赠送朋友及热爱地方文化的各界人士。很多读者通过他的书了解自己家乡的人文历史,主动给谢老师提供更多关于村庄民间传说的信息线索,并邀请他深入采访。

年,谢老师年至花甲。他进一步丰富地情资料信息,编著高安文史知识普及读本《古韵高安》,内容更为丰富详实,增录了多年实地探访历代名人到访高安或重大事件发生地遗迹遗址,作为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

年,谢老师注意到新媒体发展的蓬勃朝气,便让儿子申请注册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lxmf/52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