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清晨,志愿者们在西门集合后就开始乘车前往沙梨园麻风病康复村。路上美景尽收眼底,原以为康复村会是一个环境与路上美景相匹配的疗养院,没想到车在最后突然转弯驶入了一条颠簸的小道,随后停在了沙梨园的大门前。
沙梨园和想象中的大不相同,一道铁门之后逼仄矮小的房屋就是我们此次前往探访的婆婆伯伯们的居住地了。志愿者们在老年活动中心放下自己的物品后,带上给婆婆伯伯们的礼物,分组前往看望早已在家中等候着的婆婆伯伯们。
来到细苏伯所住的房屋中,细苏伯很热情地招呼我们,还特意去另外的房间多搬了几张凳子来给我们坐。随后,志愿者们就坐下开始和苏伯聊天。细苏伯喜爱粤剧,志愿者们就播放粤剧给他听,看着细苏伯沉醉的样子,志愿者们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志愿者们与细苏伯玩游戏
骆伯是个性格开朗的“老机灵鬼儿”,他一边吃饭一边和志愿者们谈天说地。喝酒的时候会把杯子举得高高的打趣地叫志愿者们喝。他把自己珍藏多年的相册拿出来给志愿者们翻阅,泛黄的封皮,快掉落的相片,承载着骆伯的光辉岁月。
老人的笑
志愿者们与骆伯一起翻看相册
另一间屋子里,蒋伯正要拿出棋盘和志愿者“一决高下”。志愿者和蒋伯切磋棋技,不过没过多久志愿者就被难住了,蒋伯不亦乐乎。
志愿者们与蒋伯下象棋
李伯独坐
我们被不远处传来的歌声所吸引,闻声前往一看,是门卫伯伯正陶醉在自己的歌声中。喜欢音乐的人不会变坏,喜欢音乐的伯伯也很可爱呀。
老年活动中心是一间比较空旷的屋子,里面的墙壁上贴满了以前志愿者们来做志愿时的留影。留言板上写满了志愿者们对婆婆伯伯们的祝福。还有以前的志愿者毕业后到外地工作了,心里依旧挂念着婆婆伯伯们,从外地写了明信片邮回来。
志愿者们为老人写明信片
上午10:30左右,部分志愿者开始前往厨房自己做午饭吃。由于厨房设施常年失修,所以做饭过程异常艰辛,不过经过志愿者们齐心努力,最后还是做出了香喷喷的番茄鸡蛋面。
志愿者们准备午饭
志愿者们洗碗
下午两点,婆婆伯伯们午休后在志愿者的陪同下前往疗养院中心的凉亭开始玩耍。我们以击鼓传花的方式来决定谁来表演节目。
志愿者们表演了国标舞、海草舞等舞蹈,逗得婆婆伯伯们哈哈大笑。全场也一起唱了《万水千山总是情》等经典粤语歌、《甜蜜蜜》等经典国语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红歌,一起打节拍,一起放声歌唱,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门卫伯伯还拿出了他的二胡,在音乐声中,游戏环节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志愿者们表演唱歌
表演《小苹果》
志愿者与老人共同表演
16:30左右,志愿者们扶着婆婆伯伯们来到凉亭前,一起拍照留影。
拍完大合照后,此次志愿活动就在欢笑声和不舍中结束了,志愿者们收拾好行囊,和婆婆伯伯们道别。婆婆伯伯们也站在门前,笑着挥着手,目送我们离开。
志愿者与婆婆合照
活动结束后,我们采访到了此次志愿活动的负责人陈华夏。她表示活动圆满结束,自己心里的石头也终于落地。此次活动还是有很多考虑地不周全的地方。有很多突发情况是事先没有想到的。比如有个伯伯今天出去买东西了,一时半会儿回不来,另一个婆婆因为身体不适回家治疗了,原先分好去探访这两个婆婆伯伯的志愿者只好拆到其他婆婆伯伯屋里进行探访。
在陪伴老人的过程中活跃气氛显得异常重要,要逗老人们开心。近些年来探望老人们的人越来越少,老人们是非常需要陪伴的,我们今天来看望他们他们就非常开心,所以她希望以后能有越来越多的人来看望老人们。
采访负责人陈华夏
众多人对这群爷爷奶奶们的定义是麻风病病人康复者,可我希望更多的人知道,他们是和蔼可亲的老人,他们与普通人也没有什么不同。
合照
文记
新闻中心杨涵迪
摄记
新闻中心姜欣怡
编辑
新闻中心新媒体
责任编辑
陈天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