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30日,在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北京市东城区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在北京景山学校开展了“东城区年世界艾滋病日进校园主题宣传活动”,活动主题为“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由东城区卫计委、区教委、区卫生计生监督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中小学保健所、北京市景山学校联合开展。此次活动仪式由区卫计委主任林杉主持,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刘俊彩致辞并宣布活动启动。区卫计工委书记贾红梅、区教委主任周玉玲也参加了此次活动。
东城区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行了《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普法主题宣传。
“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活动主题宣传板下面,卫生计生监督员给师生发放了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折页、手提袋、印有防艾口号的宣传品共计余份。会场同时开展系列防艾主题的趣味活动,寓教于乐。
此次活动在师生中普及了防艾知识,增强了学校师生艾滋病防治意识,提升了学校卫生执法监督水平和效果。
普法时刻我们来了解一下与学校艾滋病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吧~
《传染病防治法》搜索第三条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第十条第二款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
第三款医学院校应当加强预防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对在校学生以及其他与传染病防治相关人员进行预防医学教育和培训,为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艾滋病防治条例》搜索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指导、督促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有关课程,开展有关课外教育活动。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应当组织学生学习艾滋病防治知识。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搜索第十七条 学校应当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做好急、慢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同时做好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