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医疗器械

最近在上海长宁区市民唐国美那里,见到一批其貌不扬,陈旧零碎的医疗器械。据同行的广西壮族医院医史专家刘喜松介绍,此批医疗器械为民国时期该院前身——医院及附属麻风病院首任华人院长沈永年医师治疗麻风病时使用过的医疗器械。这批器械五花八门、形状不一、材质各异,包括泌尿科、骨科、产科、妇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等各科手术所用器械以及各种缝针、缝线、注射器、注射针头等,不少器械为手工制作。历经近百年岁月沧桑,这批材质不同的器械同其主人的老照片,被唐国美精心保存至今。

▲沈永年北海行医时用医疗器材

年,医院举办庆祝首任华人院长沈永年北海行医85周年纪念活动上,这批特殊的医疗器械首次公之于众。此后,唐国美多次应邀携带这些器械出席国际医学会议。

沈永年是唐国美的外公,年至年任医院医院医院院长,为该院首任华人院长。医院是英国传教医生柯达年在医院。医院年建立,引进西方医学方法,治疗麻风病人,是中国第医院。

▲沈永年签名赠恩师照

麻风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染病后会手脚溃烂,血流不畅,神经受损,眼睛无法闭合……晚清时期,政治腐败,科技落后,麻风病一度肆虐。年前后,两广一带麻风病人很多,约占总人口的1%。据伍连德等人统计,年代,全国麻风患者多达余万。麻风病人身心痛苦,广东一带还有“得麻风,断六亲”的俗语。普通老百姓谈麻色变,即使最穷的人,也不愿意与麻风病人住在一起。

为了救助奄奄待毙的麻风病人,年,英籍医生柯达在医院医院,专门收治北海及其他地方前来求医的麻风病人。由于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医院影响逐渐扩大,但年五卅运动发生后,反帝怒潮波及两广,主要由英国人管理经营的医院医院被迫临时关闭。由于麻风病有极大传染性,一般医生不愿接治。医院临时关闭,众多麻风病人求医无门时,主动表示愿意离开生活条件舒适的上海,到清苦的医院医治麻风患者。

民国初年,沈永年曾在浙江省最早建立的西医学校——广济医学专门学校主攻外科专业,毕业后取得全科医师执照并在上海等地行医多年。年,沈永年乘船离开上海前往广西,途中被海盗劫持,囚禁荒岛半年多,经历九死一生,才被营救回沪。在上海稍事休养后,年9月沈永年终于抵达医院。他高超的医技、高尚的医德与杰出的管理能力,很快使医院医院回到正轨。在沈永年接手管理的第一年,医院求诊人数达千余名,医院规模也得以扩展。值得称道的是,沈永年在治疗麻风病人方面,不落窠臼,勇于创新。以前该院麻风病人治疗,主要通过肌肉注射药剂。沈永年大胆尝试静脉注射方法。年3月沈永年对9位使用大风子油治疗无效的麻风病人采取静脉注射“安赖露”治疗,获得良好成效。他总结治疗麻风病人新方法的医学论文得到中外医学界的认可。年中国麻风救济会发行的《麻风季刊》上发表了沈永年的论文。中国医生成功治愈麻风病人的新闻,轰动一时。沈永年在北海主持医院医院近10年,医院求诊病人越来越多。

▲北海行医时沈永年与他治愈的麻风病人合影

麻风病菌会引起身体深部溃疡,必须尽快割除溃疡,以保生命。为了给麻风病人及时治疗,沈永年除置备各科所需医疗器械外,还自己动手制作了各种实用的小器材,如用于眼科泪小管吻合和骨科的手术器材。利用这些医疗器械,沈永年治愈了一个又一个麻风病人,名噪一时。年中国麻风救济会总干事邬志坚在考察华南地区麻风防治情况后,特地提到沈永年院长“年少英俊,勇于任事”。

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沈永年因故离开北海回到上海。年至年,沈永年被上海的中华麻风疗养院聘为院长。年4月中华麻风疗养院被上海市政府接收,医院。《上海卫生志》载,沈永年为新中医院首任院长。

▲沈永年医院首任院长

沈永年离开北海后,将在北海行医所用器械带回上海继续使用。为治疗麻风病人,回到上海后,医院。年,沈永年因积劳成疾去世。家人在他遗物中发现了他治疗麻风病人所用这批医疗器械。

年,医院利用院内国保单位——医院医生楼旧址建成院史展览馆;年,举办沈永年北海行医85周年纪念活动,唐国美将外公的这套器械带到北海对外展示,令人感怀。在医疗条件艰苦,众人对麻风病人避之而不及的岁月里,沈永年不顾自身生命安危,毅然选择麻风医疗这一特殊行业,把人生最宝贵的30年时光,献身于麻风治疗事业。这批医疗器械不仅见证了近代中国在麻风病防治工作中的贡献,更凝聚着一位医生尊重生命的道德理念,普施善德的仁爱精神,济世惠民的人文情怀。

编辑:韩旭川

审核:卢阳本文刊登于年4月28日《中国文物报》第5版投稿邮箱:wwbshoucang

.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lxmf/47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