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28日是第65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31个“中国麻风节”,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为进一步落实麻风病防治政策,倡导全社会消除歧视,关爱麻风病人,支持麻风病防治工作,努力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控制目标,按照县卫计局安排部署,1月25日、26日,医院在院内和所辖社区内进行了麻风病主题宣传活动。
活动期间,我院利用电子屏滚动播放麻风病宣传活动主题内容、摆放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展板、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多种形式,使前来就诊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到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它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和周围神经,早期病人皮肤出现局部斑疹伴有麻木。晚期可能引起致残的后果。并利用在门诊、住院大厅咨询台及院外,向过往群众针对麻风病的感染途径、方式、感染后的表现、如何预防治疗以及我国目前的麻风病防治政策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强调麻风病是能够治愈的。早发现、早治疗是控制麻风病流行、防治麻风致残最好手段。活动中制作电子屏标语一副、连续播放《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片,发放宣传资料余份、展出宣传板块2块、接受现场咨询80余人。
此次活动,大力向社会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科学道理,增强了群众的麻风病防治意识,提高了广大群众对麻风病的认知水平,让全社会形成容纳麻风病人,理解、关心、支持麻风病防治事业的良好氛围。
预防麻风病,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
麻风病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在世界上流行已有多年。麻风和梅毒、结核并列为世界三大慢性传染病,曾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对麻风的无知、恐惧和歧视,麻风病人曾被隔离、迫害、遗弃,人们“谈麻色变”。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医学技术的发展,治疗麻风病的药物越来越多,麻风被证实是可以治愈的。
年1月28日是第65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31届“中国麻风节”。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第19届国际麻风大会贺信中指示我们应关爱每一位麻风患者,让他们早日康复,避免畸残、共享健康。那么麻风病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疾病呢?是否真的可怕?
麻风病是什么?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而引起的皮肤和外周神经受累的慢性传染病,是导致人类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麻风病是如何传播的?
麻风病的罪魁祸首是麻风结核分枝杆菌,人类是麻风分枝杆菌的唯一宿主。麻风分枝杆菌嗜好侵犯人类的皮肤、周围神经、上呼吸道黏膜和眼睛等组织,通过皮肤密切接触和呼吸道飞沫传播。
得了麻风病会有哪些表现?
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主要是皮肤上出现不痛不痒的浅色或红色的斑疹。如果不能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病期拖延会导致局部皮肤麻木、干燥、不出汗,部分麻风病人皮肤损害处会感觉不到冷热和疼痛,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眉毛脱落、眼睛失明、面部畸形和手足残疾等。
怀疑得了麻风病应该去哪里就诊?
怀疑得了麻风病可以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皮肤病防治部门进行咨询。麻风病主张社会治疗,治疗期间不需隔离。国家对麻风病的诊断和治疗实行免费政策。只要及早发现,在门诊或家庭接受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全程规则的“联合化疗”(利福平、氨苯砜、氯法齐明等),6个月~1年内就能治愈。早发现早治疗既是防治畸残的关键,也是预防传播扩散的关键。
怎样才能预防麻风病呢?
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麻风病。当密切接触未经治疗、处于传染期的麻风病患者,应注意佩戴口罩、勤洗手,讲究个人卫生,加强营养,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麻风病虽然可怕,但95%的人对麻风杆菌有抵抗力,即使感染了麻风杆菌,发病的几率也很低。
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因此,麻风病患者治愈后完全可以结婚、生子及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但是由于公众对麻风病缺乏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对麻风病人的社会歧视仍然存在,麻风病人治愈后回归社会仍存在阻碍。在“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来临之际,我们动员社会和家庭给予麻风病人一定的关怀和爱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携手为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共同努力。
素材:疾病预防控制科
审核:赵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