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中医有哪些优势,又与西医有啥本

一、什么是中医

1、什么叫博大精深

博大与精深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博大是指范围宽广而大,精深是指专而精细。简单来说中医不但具有宽度更需要深度,横竖双向一起发展,因此中医看病,不但要知道五脏六腑的生理病理,十二经络的走向,治疗方药,而且还要知道比这更广泛的知识。

2、什么是中医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学依赖民族传统文化的丰沃土壤而生,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又形成了璀璨的中医文化。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

3、疾病发生的两大原因

疾病的发生主要有两大原因,一个是内因,一个是外因。内因指的是喜,怨,忧,思,悲,惊,恐,外因指的是风,寒,暑,湿,燥,火,伤。久病不愈,治疗不当还可产生内风,内燥,阴寒内生,内湿,内火。

4、绝大部分疾病起因及演变的过程

虚→寒→湿→凝→瘀→堵→瘤→癌

人虚则寒,寒则湿,湿则凝,凝则瘀,瘀则堵,堵则瘤,瘤则癌。

万病之源就是寒湿体质,所以要把湿气和寒气排出去很重要

二、中医与西医的本质区别

1、看病方式不同

中医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

西医主要是通过医疗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得出病因。

2、开的药不同

中医主要是开草药,煎水服用,或者是通过针灸治疗。

西医开药都是开药片或者口服剂等,西药即为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3、起源不同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西医起源于近代时期的西方国家,它是近代时期的西方国家的学者在否定并摒弃了古希腊医学之后,所发展出来的一门以解剖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

4、出发点不同(思维方式,本质)

中医从调整人体的阴阳,提升人体能力,并且帮助人体修复为出发点,并且强调预防为主,平时养生辅助,同时还要强调心理健康,以治本为主,时间较慢,调理亚健康,自我修复,治疗未病,预防恶化,断根,难反复。

西医则是从干扰人体的自我修复为出发点,讲究对症处理,身体出现什么症状,就治疗什么,以治标为主,时间较快,不断根,易反复。

例如,由于风寒引起的感冒发烧,病因是风寒,疾病是感冒发烧

中医主要调理风寒,以治本为中心,从病因出发,从根拔起,未雨绸缪

而西医主要治疗感冒发烧,以治标为中心,从疾病出发,对症下药

三、中医药有西医药不可替代的优势

  1.在现代防治疾病和保健模式中,西医药在许多方面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中医药却占有很大的优势

  随着医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健康致病的变化,以及养生保健的需要,防治疾病和养生保健的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是由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二是人类正在呼唤大自然,使得防治药物由化学药物向天然药物转变;

三是由单一的药物防治向“精神与药物结合”防治模式转变;

四是由单一的药物和手术的防治模式向综合的药物和手术防治加非药物和非手术防治模式转变。

在这些防治疾病模式转变中,由于化学药物毒副作用较多,耐药性越来越严重,加上疾病谱的变化及药源性疾病不断产生,尤其是人们健康理念的变化,使用中药的人越来越多。而且,环境的污染,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亚健康人群的增长,使西医药在防治疾病和养生保健方面的一些领域,有着自身的局限性。

 

 据调查,有49%的疾病,用西医药无法治疗;20%左右疾病中,因使用化学药出现副作用而停药;服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使疾病得不到治疗效果,而且还导致药源性疾病的产生。

中医药在现代防治疾病和养生保健中占有很大的优势,这是因为:中药来源于自然药物,有“药食同源”的根基,毒副作用相对较小,无耐药性;在养生保健、延年益寿、强身健体方面拥有系统理论和多种有效方法;可研制开发具有延缓衰老、免疫调节、抗疲劳、抗氧化、美容、辅助降“三高”、调节肠道菌群、促进生长发育、改善亚健康等多种功能的保健食品;中药含有多种成分,发现对人体有多环节、多层次、多通道、多靶点、多效应的整体作用,符合现代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的作用理论,在临床上为一药多样,异病同治的奇异效果;中药作为天然产品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可作为营养补充剂以增强人体体能;中医还具有独有的针灸、气功、按摩、刮痧、拔火罐、火疗等非药物非手术疗法;中医还具有一整套的精神治疗、精神保健和精神养生的法则,等等。

 

 2.人们把防治疑难杂症、慢性病和烈性传染病,寄希望于中医药

  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病毒性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性综合征、血液病、皮肤病、老年病等方面取得于满意的效果。特别在治疗艾滋病、解毒脱瘾方面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值得一提的是年SARS在全球大流行期间,中医中药的神奇疗效,震惊了世界。

  针灸是中医中的一支奇葩,已被世界各国所公认,并在各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据研究结果表明,针灸可治疗种病(其中西医病名种,西医症状名73种,中医病症名50种),都是疑难杂症和慢性病。治疗病症涉及到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精神行为障碍,以及皮肤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脑卒中、面瘫、腹泻、慢性结肠炎、慢性前列腺炎、不孕症、睡眠障碍、痴呆症、荨麻疹和神经性皮炎等适应症都有较好的效果。总体来说,针灸在治疗这些疾病方面,疗效要好于西医。

  3.中医具有“简、便、廉、验”的大众化特色,为人人享受医疗卫生保健权益提供了保障

  中医诊断的主要手段是“望、闻、问、切”,无需使用任何检验设备,不仅方法简便、诊断确切、疗效好,而且费用低廉,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在我国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有使用中药的群众基础。提倡中医药治疗,不仅是解决我国当前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的一项有力的措施,而且为人人享受医疗卫生保健权益提供了保障。

一、“简”。简有简单、简略、质朴等义,针对中医,则是简省,直指人类身心性命,绝不杂乱,而不是一般意义的简单;简是简约,能从人类万般病象中归纳阴阳平衡与身心统一之理,彻底贯通形而上与形而下,所以更不是简陋。

二、“便”。便指方便合宜。可不要小看了“方便”二字,《大日经》云:“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中医的方便,是能围绕人的身心康灵,在人类生活的全体时空与处所,从容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术,为人类生命品质的升华,提供种种帮助。

三、“廉”。廉有节俭不贪、狭窄等义,这里指因人制宜,不浪费人力和物力。对应中医而言,是依据生命个体的承受度采取适度治疗。

四、“验”。验有验证、效验等义,这里特指临床疗效。中医从扁鹊治尸厥,华佗配制“麻沸散”,张仲景治伤寒,孙思邈治麻风病,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治温病(现在的各类热性传染病,如甲流、非典等均是),唐宗海治血症(各类大出血),李仲愚先生年成功救治彭州霍乱等,均属于中医“验”的内涵,是非常可观的。就目前西医西药高度发展的背境下,其对病毒性感冒发烧、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系统疾病、皮肤病、各类慢病及康复理疗等,中医仍有明显的优势。

以上,是中医“简、便、廉、验”的基本内涵,根源于人文关爱,所以能将身心统一的中医哲学与普世精神结合,真正服务人类的身心康灵。明白这些道理,理解中医的特质、把握中医药真正的特色与优势也就相对容易了。

  4.中药复方在应用上品种繁多,资源丰富,完全可以对付数以万千疾病的防治

  据统计,中草药有种,其中植物药种,动物药种,矿物药80种,中成药多种,方剂多万个。人类疾病数以万计,而治疗药物、方剂数量更多,完全可以对付数以万计疾病的防治。而化学药(西药)仅我国来说,只生产24大类多种原料、多种剂型。就数量而言是无法与中药抗衡的。

  5.中药为新药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来源

  中药是天然产物,含有多种化学物质,一般来说,疗效比较肯定。从其中开发新药,命中率高,风险性小,投资少,开发周期短。与经典的化学、生物学方法比较,开发新药要合算得多。我国运用从中药中开发新药的途径,研制上市了98种新药(较早统计数字),如青蒿素、杜鹃素、菜素、大蒜新素、鹊草酚、鞣酸小碟碱、鱼腥草素钠、紫杉醇等,现在许多国家(包括日本、德国、美国)也把开发新药的途径转移到天然植物。

  6.中药是保健品、保健食品开发的源泉

  丰富的中药资源,既是美味佳肴,又是滋补珍品。仅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上市的保健品就有种,其中国产种,进口种。从保健功能看,涉及到许多疾病的防治,特别是中老年养生保健应用更广。近年来,得到很大的发展,产品数量又有很大的增加。随着中药保健品、保健食品的发展,其保健功能也会不断增加,科技含量和质量也会不断提高。

  --此外,中医药还具有防重于治“治未病”的特色、证治中循经辩治的特色、疑难病证治中“扶正祛邪”的特色、以毒攻毒免疫的特色,以及“仁心仁术”的伦理追求和“恬淡虚无”,阴平阳秘的健康理念等。

四、预防大于治疗

俗话说:“预防重于治疗”,能防患于事件发生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经成为事实之后。

预防大于治疗,今天不舍得花钱预防,以后会花更多的钱去治病!从年轻时觉得自己还健康的时候就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lxmf/41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