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连线中国疾控首席专家老年人接种新冠疫

导读

据北京市疫苗接种组织协调工作组23日发布的数据,截至年3月23日15时,北京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突破万剂次,达到.3万剂次,累计接种.4万人。本市加强免疫累计接种也已突破万人,达到.1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累计接种.6万剂新冠疫苗,接种.9万人,其中.9万人完成加强免疫接种,接种的老年人中最年长者为岁。

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后产生不良反应的人多吗?

老年人接种疫苗前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不出门,是不是就不用接种疫苗?

对于暂不能接种疫苗的老人来说,如何做好防护?

3月23日,北京交通广播《一路畅通》节目连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解答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的担忧与疑问。

戳音频,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权威解读↓

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后产生不良反应的人多吗?

针对老年朋友这方面的顾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在与北京交通广播《一路畅通》节目连线时介绍,据人口普查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有2.64亿,其中接种疫苗全程的超过了2.12亿。从目前监测的不良反应情况来看,老年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在已经报告上来的不良反应当中,比较常见的反应主要表现在发热、疲倦、头疼、局部红疹等等。最常见的是过敏性皮疹,极其罕见的异常反应主要是过敏性休克,实际过敏性休克是一种急性过敏性疾病,大概90%的过敏性休克发生在疫苗接种后30分钟内,所以现在有措施要求留观30分钟,也可以把严重的不良反应的风险降到最低。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患上重症的风险和接种疫苗出现异常反应相比要高很多。也就是说接种疫苗的获益要大大高于不良反应的风险。所以老年人的子女或者老年人自身要权衡利弊,符合条件尽量去接种疫苗,把患病的风险,尤其患重症造成死亡的风险降到最低。

老年人不出门,就不用打疫苗?

很多老年朋友,尤其是行动不便的老年朋友表示,不出门、不与外界接触,是不是就不用接种新冠疫苗了?对此,王华庆表示,新冠病毒的传播、感染是肉眼看不到的,只要与外界接触或者接触外界的人就有感染的风险,尤其是病毒流行的时候,感染的机会更大。目前流行的新冠病毒主要是奥密克戎毒株,传染性强、传播过程也隐秘,这给防控增加了难度。老年人不出门,不可能不接触家里人。养老院的老人也不可能不接触工作人员或外来人员的探访。新冠肺炎是一种全新的传染病,想要有免疫力,一是接种疫苗,另外就是自然感染,而自然感染产生的代价是非常大的。现在的死亡和重症的情况,也提醒我们要认识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尤其是老年人一定做到应接尽接。

老年人接种疫苗前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王华庆介绍说,个别人接种新冠疫苗之后可能会出现晕针,这种情况绝大多发生在30分钟之内。在现场留观期间坐着休息,也能避免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接种疫苗后,如果出现了发热、头疼、疲倦、浑身酸痛,或者是接种部位出现红肿,这些症状大多是一般反应,不需要治疗和处理。

如果上述症状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或者表现出一些比较重的症状,则建议受种者及时就医。如果怀疑症状可能跟疫苗有关,老年朋友或者家属要及时向接种疫苗单位报告。接种单位根据报告情况给提出一些建议,或者需要的时候也会做一些相关调查。

出于某种原因暂时不能接种疫苗的老人,应如何做好防护?

目前来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对于预防重症和死亡的效果比较明确也很显著。一方面是疫苗有效,另一方面,接种疫苗和其他措施相比更简单易行,并且接种疫苗后能针对性地预防新冠肺炎。王华庆介绍说,如果老年朋友有接种禁忌或者属于延缓接种对象,不能接种或者不能及时接种疫苗的时候,我们要通过一些非疫苗的防控措施,对其做好保护。对于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株而言,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仍是感染后患重症和发生死亡的高风险人群。所以不能接种疫苗的情况下,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尽量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场所,或者是密闭的空间。在新冠流行的情况下,减少与陌生人或外来人员的密切接触。其次:与陌生人接触时,或者去公共场所、乘坐交通工具的时候要戴好口罩,戴好口罩其实就是切断病毒从口鼻进入体内的途径。再次:继续保持这个手卫生。注意勤洗手,从外边回来之后要做好手的消毒。病毒主要是通过眼鼻口进入我们体内的,尽量不要用手去触摸眼、鼻和口这些部位。另外:要保持室内的通风。现在天气已经转暖,如果可能的话,每天要开窗通风,让空气流动保持清新。最后:与老年人接触的家人或者工作人员,一方面要接种疫苗,同时也要做好个人防护,以防止传染给老年人。如果发现自己的健康码异常,那么这些人员就尽量不要再接触老年人了。

早接种早放心

老年人一旦被感染对身体伤害更大

更需要新冠疫苗的保护

转发!给身边的长辈们提个醒

内容来源:北京交通广播《一路畅通》节目

编辑:北城

值班主编:彭菲

北京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中心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新闻敲诈、虚假新闻等新闻违法行为,尊重新闻版权,并欢迎社会各界进行监督。如对我们的新闻报道存疑,请将问题反馈发送至邮箱weixinfm

.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mfzs/90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