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早晨6:20,义工们带着午餐食材和慰问品来到李元信老人家。
麻风孤残老人李元信的心思李元信是大丰刘庄镇龙心村人,今年81岁,麻风病康复者,由于麻风病后遗症,他手指严重畸形,眼睛双目失明。
年他从麻风残老康复村回归社会,侄子承诺照顾其生活起居并养老送终,作为鼓励,政府允许侄子生养二胎。但老人知道侄儿、侄媳妇也不容易,能不麻烦晚辈的尽量不麻烦晚辈,当年他眼睛能看得见的时候,一切生活全部自理。10年前,李元信的眼睛全部看不见了,侄儿就按时送粮送草过来,老人习惯了自己生活的环境,通过摸索,居然也适应了一个人在黑暗中生活:吊在空中的篮子是他的“定位仪”,用耳朵“看”柴草是否点燃,他的生活方式与常人不同但也简单有效。
从年3月份起,孤独生活的李元信老人走进了大丰义工联的视线,从此,一拨又一拨的义工把爱心倾注在老人身上,为他粉刷墙壁,铺地平,为他买电风扇、买收音机、买营养品,老人的生活多了一分温暖。
三年前,侄儿建了一间砖房给老人居住,但老人一到那里就生病,而且他对新环境完全不熟悉,两次尝试以后他谢绝了侄儿的好意,还是回到了原来的小屋。这两年,小屋北山墙已经严重外斜,靠几根木棍支撑才没有倾倒。春节后的一天雨夜,老人听到经年的厕所轰然倒塌,这让老人对居住的小屋更多了一份担忧,一到下雨天,老人便彻夜难眠。
“搭把手行动”结对李元信老人的义工陈健霞得知老人的担忧后,和义工吴兰、王伟权、朱水生等义工商量,为了让老人能睡个安稳觉,决定筹集资金把老人倾斜的外墙重砌,把屋顶重新翻盖。
本文作者和吴兰、沈庭书合影。
联系施工队一波三折吴兰的人脉广,联系施工队的事就落实在她身上。但找人施工并不顺利,但找了几个瓦匠工头,所有人头都摇得像拨浪鼓:这个工程太小了,组织材料、找人做工太不划算。想想也是,李元信老人的小屋不过30个平米,高度不过2米2,连正常人家的厨房都比这大得多,换房屋的南北山墙和翻上盖,这么一点芝麻大的工程,材料、工具样样都要准备,最后哪里赚到钱?
最后吴兰尝试着找到了刘庄义工陆高英的丈夫、嘉益建筑装饰有限公司经理沈庭书,他听了吴兰的请求,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他之所以犹豫,是他手头有9个工程正在施工中,其中一个是施耐庵纪念馆的工程,大丰新团八灶就有7家民房,还有兴化一个别墅正在建,他揽下李元信老人的活,就意味着其他的几家进度就要被拖延。
沈老板看了李元信家的房子,重砌南、北山墙,重新翻盖屋顶,再把厕所建好,家里墙壁用水泥粉一下,换一下门窗,即使不赚钱也需要费用元,最后沈老板去掉一个零头,承诺只收元,不但如此,受做义工妻子影响的他,还捐了元给吴兰,让她在老人建房时开支。
十几名义工搬运砖块,为李元信老人翻新房屋做小工。
十几名义工来支援3月31日是星期天,这天放假在家的义工王伟权、刘华、韦爱珠、吴长森、王素华和吴兰、徐鉴、朱桂元、周旭才凌晨5:30就集中乘坐朱水生、郭前程、应东海的车来到李元信老人的家。其中应东海是滨海人,平时在上海工作,前年刚落户大丰,这次听吴兰说义工们为李元信老人建房,也专程报名参加活动。朱桂元是新团人,他早就想义工,这次辗转得知消息,就提前和吴兰联系一同前往。
李元信老人看义工们早晨6:20就到了,惊讶不已:“怎么对得起你们这些宝宝,为了我的事你们来这么早!”义工们看老人在收拾家里的东西摸索着往外搬,赶忙上去搭把手。老人不好意思地告诉义工吴兰:“知道今天瓦匠师傅要来砌房子,我早晨2:02就睡不着了。”原来老人听了报时器的报时,所以对这个时间印象特别深刻。
“怎么这么早就睡不着了?”
“一想到以后房子不怕刮风不怕落雨了,我心里就开心,一开心就睡不着了。只是对不起你们啊,你们的钱也是苦出来的,让你们又费功夫,又去钱。”
早上6:50,沈庭书带领的四个瓦匠师傅和两个小工以及相应的材料全部到达。大家搬家具、晒被子、拆墙、搬砖、接瓦、运碎砖、烧菜、煮饭有条不紊地忙碌。没有命令,哪里缺人,义工就顶到哪里。无须指派,重活累活,义工们抢着干。清理厕所边的碎砖时,所有义工不怕脏和臭,用手拣拾砖头,把粪缸周边全部清理平整。
下午,李霞(万盈)带着爱人唐晓祥来到现场接电、安装电灯插座。唐晓祥是技术精湛的水电工,他站在凳上铺排线路,李霞负责接拿用品用具,配合十分默契。下午4:30,家里的节能灯发出明亮的灯光。
就着明亮的灯光,义工们迅速将西厢房地面整平,整地时看到地下有两条小蛇和十几只小青蛙,大家小心地让蛇游开,把青蛙放生,李元信老人感激不已。粉好西房四壁,地面铺好塑料纸,再摆放好新红砖,一个崭新的西厢房便呈现在大家面前。义工们迅速铺床,终于让老人晚上能顺利睡到家中。
4月1日,朱桂元、徐鉴、应东海、郭前程、任忆梅、吴兰、周旭才再次来到老人家,配合瓦工粉刷明间四壁,装门,做山脊,补灶,砌厕所和杂物间,清理家前屋后的建筑垃圾,到下午2:30,一个漂亮的“新家”完美呈现。
李元信东家邻居张爷爷用独轮车帮助运送建筑垃圾。
侄儿、邻居们自发做义工义工们的善举,引起了当地村民们的 李元信大哥家的两个儿子李生锦、李生远一大早也赶来和义工们一起拆墙搬砖,邻居70多岁的张爷爷也帮着用独轮车推送碎砖和垃圾。
瓦匠师傅们先砌北山墙,后砌南山墙,等两边的山墙全砌好的时候,已经到了中午12点,在厨房张罗午饭的王素华、吴兰和应东海早把丰盛的午餐摆到张爷爷家的桌上。吃过中饭,所有人放弃休息,大家投入到翻盖屋顶的工作中。
3月31日下午,上盖翻好的时候,李元信85岁的远房哥哥专程走过来感谢义工们:“房子大变样了,原来的房子像什么样子啊。你们这次做的好事是大事,你们明个子(方言:将来)有好处呢。这么多年你们义工帮助元信做了多少好事,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邻居张幸福老人曾经也做过瓦匠,他专程拿了一包没有拆过的红中华香烟过来发烟给义工们,听说义工都不抽烟,他便向所有瓦匠和小工们发烟:“我专门把家里的一包中华拿过来感谢义工们,你们了不起,出钱又出力,这些重活都没做过,还做得这么好,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3月31日晚上,李元信的侄子李生全一下班就赶到施工现场感谢义工和瓦匠师傅们的帮助:“太感谢大家了,我也想来一起做事,那单位那边上班,就我一个人,实在走不掉。”李元信老人向义工们介绍他的侄儿:“生全对我好呢,去年我过80岁生日,他把我带到他家,请了八桌人跟我贺寿!”
4月1日上午,侄儿李生远一大早来打捞粪缸里的砖头,清空粪缸,清扫老人房间,精心摆布神龛,和义工们一起清运门前建筑垃圾,让老人倍感温暖。
3月31日,部分义工、瓦匠师傅们和李元信老人合影。
义工精神在传承从年3月30日《大丰之声》记录李元信老人的生存状态开始,七年来,义工联对李元信老人的关爱从未停止。
年5月20日,大丰客运站员工、红十字志愿者车队的哥的姐和一批老义工就开始为李元信老人改造居住环境,那一天,粉墙的顾银芝眼睛被水泥砂浆迸到,身上被晒得太阳通红,捐赠新被子给老人的水星家纺陈小芳汽车被刮伤,客运站的女员工洗菜滑倒导致骨折,大家都没有怨一声。就在那次,老人漏风漏雨的西山墙被水泥粉好,高低不平的地面被平整的水泥砖代替,此后,老人有电风扇吹,有收音机和随身听打发时光。
以后每年的传统佳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春节,义工们的问候一直没有停止。客运站、凯旋门大酒店、菲瑞登家具、交警刘庄中队、唯爱原创婚纱摄影会所、红十字志愿者车队、老庙黄金、小钱家宴等商家和单位都以各自的方式关爱老人。家在刘庄的义工潘学华、束月琴更是成为李元信老人家里的常客。
自从大丰义工联实施了“搭把手行动”以来,经理事会同意,独居的双目失明老人李元信纳入到“搭把手行动”关爱对象,家住刘庄小街的束月琴成为第一任组长。每个月,束月琴都组织几次当地义工上门,为老人做事,帮老人改善伙食,陪老人聊天。去年,束月琴的孩子到了毕业班,精力分不过来,经营大丰市区金悦汽贸公司的义工陈健霞接过了束月琴的接力棒。陈健霞被老人的知足、乐观所感动,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几乎每个星期都来看望老人,每次不是买吃的就是买用的,从来没有到义工联报销过。陈健霞的儿子倪银堂也把老人当爷爷看待,多次去看望老人,就是出国留学期间也多次通过妈妈的手机问候老人。老人一听到陈健霞的声音,就知道他的“霞宝宝”又来了。
此次为老人翻修房屋,陈健霞既考虑到老人的安全需要,又联系了当地村委会和老人的侄儿,力求将好事做得完美。在瓦工和义工们砌房的中途,陈健霞像老人的女儿一样,生怕老人招待不周,专门抽空来慰问施工中的瓦匠师傅和义工们,让老人更加感动。
“你们义工对我这个瞎老头子太好了,我什么都帮不了你们,只有来世做牛做马报答你们了!”一想到义工这七年的帮助,李元信老人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我们没做什么事,社会上好心人多呢,是大家在支持。”陈健霞安慰老人,“李爹你放心,现在的新房子你住20年一点没问题!”
3月31日,李元信老人看义工们6点多钟就来帮忙,感激不已。义工们帮老人搬运家具,以便于瓦匠施工。义工们帮助瓦匠搬卸物资和工具。怕老人冻着,吴长森帮老人穿上棉衣。义工们配合瓦匠将屋顶的瓦拆下运到一边。
义工王素华在厨房帮助张罗午餐。只要工地上不忙,义工们就到厨房帮忙打下手。坐在厨房门口的李元信老人开心地和义工聊天,憧憬着未来的幸福生活。王素华掌勺,李元信老人靠耳朵听和手摸,居然轻松将两桌人的午餐烧好。
忙碌的工地。上午10点,女义工刘华、韦爱珠、吴兰帮老人把被褥晾晒到太阳下。经过紧张工作,到中午12点,北山墙、南山墙全部砌好。屋后的建筑垃圾也全部清运走。在厨房忙碌的王素华、吴兰、应东海等义工让瓦匠师傅和义工们按时吃上可口的饭菜。
3月31日下午1:30,小屋开始上梁,义工吴兰买来鞭炮庆贺。下午,义工李霞(万盈)带着爱人唐晓祥来支援,李霞和其他义工一起清理厕所四周空间。
视频:
唐晓祥熟练地布线和安装插座。沈庭书锯组合板,为盖瓦做准备。义工朱水生、王伟权、郭前程、朱桂元成为做小工的主力,一刻也没有停歇。
李元信家建“新房”了,附近的邻居都来围观和帮忙出力。太阳要落山了,义工们抓紧时间往西厢房里运砖头准备铺地。李霞和爱人唐晓祥事情做好后,因要去学校接孩子,提前离开。义工们和瓦匠一起将老人西厢房地面用新红砖铺好。大家一起为老人铺好床上的被褥。义工朱桂元、李霞等为老人买的营养品摆放在西厢房。李元信老人的侄儿李生全下班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发烟感谢义工和瓦匠的付出。李元信老人85岁的远房堂哥对义工的善举赞不绝口。
4月1日,吴兰继续带义工们到李元信家配合做好扫尾工作,吴兰负责在厨房做饭。义工们削砖、清理建筑垃圾,让老人门口恢复干净。老人的侄儿李生远精心摆布“神龛”。值夜班的义工任忆梅下班后只睡了两个小时,参加过素食馆活动后赶来用专业工具拍摄记录。任忆梅为老人买了他最爱吃的馓子和蛋糕。4月1日中午,义工们和瓦匠师傅在李元信老人的新家前合影。老人居住的房屋建好了,瓦匠师傅们开始建厕所。老人的危房变“新家”。
视频:
老人适应新家。下午,义工们因为要上班,陆续离开施工现场,李元信老人摸索着送行。
视频:
原创不易
您的点赞、留言和分享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本文来源:大丰之声
合作致电:-
爆料加(一旦采用有红包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