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梅州洋博士享誉上海滩,是麻风病防治事

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27/5796518.html
在清末民初时期,他就已经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并踏上非洲、美国的国土行医求学;他和医学界的有识之士,发起创建了中华医学会,并曾任会长;他是享誉上海滩的医学大家,却一生致力于救助处于社会最底层的麻风病人;他埋头行医无心政治,却在国难当头通电呼吁停止内战……在中国近代医学史上,这个熠熠生辉的名字就是刁信德,他的老家就在兴宁市宁江河背的刁屋。河背刁屋的家族娇子在梅州客家地区,“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蟾蜍罗,咯咯咯,唔读书,冇老婆”等劝勉读书的童谣一直流传甚广。而关于兴宁人因为读书而成才的故事更是不胜枚举,如“一桌两院士”的传奇成为无数学子奋进的榜样,兴城西郊宁江河背的刁屋“一门三博士”(刁振谦、刁作谦、刁敏谦)的美誉,更是家族的荣光。刁振谦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刁信德。人到中年的刁信德日前,笔者在兴宁电视台记者陈文、兴宁市方志办郑桂元同志陪同下,来到如今属于兴田街道辖区的刁屋。在刁信德的堂侄刁春芳老人家中,他出示了珍藏已久的、由刁信德叔父刁晏平民国七年()秋刊刻于京都的《兴宁河西刁氏族谱》,里面记载:刁信德族名振谦,原名庆湘,字信德。族谱扉页内一张泛黄的照片让笔者看到了刁信德的尊容:头戴博士帽、身着博士服的刁信德坐在椅子上,国字脸,目光如炬,英气逼人。刁春芳今年已经85岁高龄,据他介绍,堂叔父刁信德自幼天资聪颖,勤于读书。很早就离开老家出外求学,所以没有见过他。刁信德69岁时曾在民国《伉俪月刊》发表过一篇《我的小传》,披露了儿时的一些轶事。文中记载,早在6岁的时候刁就和杨氏结了“摇篮亲”,而她不过2岁。12岁时,受在檀香山经商的叔父刁晏平的劝告,刁离家前往檀岛工读,起初入读小学,后来进入一家教会高等学校读书。前后三年,都是免费生,课余时间兼充餐馆的上菜服务员,赚些零用钱。据刁春芳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刁信德曾回乡“做屋”,名叫“信德楼”,但未曾住过,上世纪50年代以元的价格卖给了刁姓族人,楼名被改称“绿梅园”。离开刁屋前,记者特意来到留下他遗迹的“绿梅园”,看到整座建筑内外杂草丛生,顶棚已经坍塌。但走马楼的建筑格局仍清晰可见,5扇高大完好的西式窗户、数条用石砖垒成的挺拔圆柱、4棵粗壮茂盛的龙眼树等仅存的物件,无不显示出当年房主人厚实的家底。而关于刁信德的家底,上世纪20年代曾有人形容“刁氏为大富翁,(在上海)有高大之洋楼花园佳宅及拥有五洲大楼之全部房产,自备汽车一辆”。如今的绿梅园(原信德楼),已经无人居住,破败不堪。(林德培摄)笔者注意到,年续订的刁氏族谱显示,刁信德出生于光绪六年,即年,而中华医学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mfzs/6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