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严国进
编辑:寸心
眼下,已进入寒冬腊月,在这期间冷空气频繁,气温下降明显,流感、水痘、麻疹、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及高血压等疾病呈现高发态势。在此提醒村医要科学、有效地加强防治。
患者出现哪些症状,村医要警惕?
1.发热:一般会热3~5天,体温可高达39℃~40℃,可能出现怕冷、寒战、手脚冰凉、头痛等症状。越小的孩子越不会表述,可能表现只是烦躁、哭闹等。
2.眼部表现:很多人还会流泪、有眼屎或眼睛稍充血等。出现这些情况时别以为只是结膜炎,更不要简单地把这些异常归结为“上火”。
3.鼻炎症状:搓鼻子、打喷嚏、流鼻涕,如果不多则易成为“鼻屎”;小孩子可能会表现为哭闹、张口呼吸、打呼噜等。
4.喉咙不舒服:喉咙干、痒、痛;小孩子可能表现为爱哭闹或怕吃东西,尤其是固体类食物。
5.咳嗽:多为阵发性,每次咳嗽声数可能不是很多,但会比较频繁,而且多是干咳。
6.其他不适: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小孩子容易哭闹、粘人。
这些症状都可能会出现,但不一定都会出现。年龄越小的孩子症状往往越是不典型,还有可能出现高热、惊厥等。
常见疾病识别及防治
流感
流感发病较突然,表现为畏寒寒战,高热,体温升高伴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流感患儿和没有发病的流感病毒携带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预防措施
一是注意室内通风:居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感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二是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手帕或衣袖内侧等掩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经常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三是注意饮食:多喝水,饮食应清淡又富含营养,可适当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四是流行期间要注意: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五是疫苗接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今年上市的4价流感灭活疫苗较3价灭活疫苗多了一个乙型流感亚型)。
推荐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人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六是药物预防: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施。可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
水痘
水痘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冬春季发病多,传染性极强,没出过水痘的儿童与患儿一旦接触,90%以上会在1~3周内发病。
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也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学校、托幼机易发生暴发疫情。
预防措施
一是注射水痘疫苗,推荐1周岁以上婴幼儿根据自愿、自费的原则注射水痘疫苗1~2剂。
二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不用手揉眼睛、挖鼻子或抓食物吃,以免交叉感染。
三是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特别是学校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
四是学校、幼儿园做好晨午检,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水痘症状应立即通知家长接孩子回家休息,并采取隔离措施;注意做好课桌椅、生活用具等物品的消毒处理。
五是及时就医,一旦患病,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多休息、多饮水,注意个人卫生。患病幼儿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自发病起21天左右)。
麻疹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麻疹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
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感染麻疹后应隔离治疗。
预防措施
一是在本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让孩子去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避免接触麻疹患者。家庭、公共场所多开门窗通风。到公共场所接触可疑污染物品后应洗手。
二是凡接触麻疹的易感儿童,应予隔离,不能进入幼托机构,需观察21天。
三是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我国免费为8月龄儿童接种麻风疫苗,18月龄儿童接种麻腮风疫苗。需要提醒的是,及时接种疫苗非常重要。不少孩子因未及时接种麻疹类疫苗而患麻疹。
因此孩子一旦满8月龄或18月龄就应及时接种麻疹类疫苗。由于麻疹类疫苗免疫成功率也不是%,如果当地开展麻疹类疫苗强化免疫,即使孩子已经接种过麻疹类疫苗,家长也应积极配合按统一要求接受接种。
四是卧室空气要流通,室内空气要保持一定湿度。
五是孩子衣着应冷暖适宜,保持口腔、眼、鼻清洁。
六是饮食应该富有营养且易于消化,多补充水分。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冬季是以诺如病毒感染为主的肠道传染病高发时节,1月份天气寒冷,仍为诺如病毒感染发病的高峰,不排除在幼儿园、中小学等人群密集场所发生聚集性病例可能。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诺如病毒引起的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潜伏期多在24~48h,最短12h,最长72h。
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
常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孤老院等集体场所暴发,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
预防措施
一是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二是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减少校外就餐。
三是减少外出参与大型活动机会,杜绝传染渠道。
四是发现症状或情况,立刻就诊,医生要主动询问患者所在单位、班级等情况。
五是学校和幼托机构认真落实晨、午检制度,一旦发现聚集性呕吐或腹泻病例,要立即报告,及时处置;对教职工、学生及学生家长开展相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日常消毒工作;提倡喝开水,饮用桶装水选择质量有保证的品牌,避免因桶装水污染引起发病,学校食堂加强餐饮卫生安全,食品加工人员规范操作,杜绝不卫生、不合格食品在学校售卖。
高血压
相对于一年中的其他时节,高血压患者在冬季的血压波动幅度是比较大的,通常用“过山车”来作比喻。
有数据证明,冬季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比夏季高12mmHg/6mmHg,气温每下降1℃,收缩压上升1.3mmHg,舒张压上升0.36mmHg,尤其高血压病程长及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过大,极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如脑血管意外(脑出血、脑梗死)或者急性心肌梗死。
预防措施
一是注意保暖,冬季保暖对高血压患者尤为重要,出门戴口罩、围巾、帽子,既可以御寒,更是保护血管的“神器”。
二是饮食清淡、戒烟限酒,少吃高盐高脂的重口味食物,会增加高血压患者体内水钠储留。如果再大量饮酒、吸烟,多种危险因素叠加,加剧血压升高。
三是放松心态、平稳情绪,高血压患者要注意情绪不要过于紧张或激动,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血压的平稳。
四是调整锻炼时间与项目,降温时,建议高血压患者选择上午9时至10时或者午后出门锻炼,户外锻炼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老年高血压患者最好把户外锻炼改成室内锻炼,进行打太极拳、做广播操等运动。
五是遵医嘱服用降压药,高血压患者要注意,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物,不可自己根据感觉调整药物的种类及用量。
点击“好看”,寒冷的冬天因你而温暖!
原创授权服务请联系--或者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