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很多声音在争论车路协同的技术走向,把V2V和V2I理解为两个相互竞争的技术路径,还有判断说美国就是要走V2V,依据是美国的5G落后于中国,而中国凭借5G优势,一定会走V2I,这样符合中国国情云云。事实上,车辆与车辆的互动(V2V)或者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的互动(V2I),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两个技术选项,它们之间根本不存在技术冲突,也并不存在所谓的国情倾向性,而是车路协同任务之中的两个相互合作的技术路径而已。车路协同的历史,其实已经发展了上百年,从人类开始驾驶机动车就开始了,其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工程技术和机械改善,帮助人们处理路况,改善安全。事实上,在福特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之前,“车路协同”不佳导致的路权冲突和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就摆在人类面前了。早在年12月,为了让行人能安全地穿越马车来往如梭的街道,第一个人行横道信号灯在英国伦敦西敏斯特区大桥街树立起来(BridgeStreet,Westminster,London)。这是一位铁路工程师约翰·匹克骑士(JohnPeakeKnight)的主意,他认为这个方法可以让行人安全地穿越这条繁忙的大街。这个信号灯是一种臂板信号装置,是铁路信号灯生产厂(SaxbyandFarmer公司)制作的,臂板的抬起和放下由警察人工控制,臂板的“劝服力”(视认性)由放在臂板顶端的燃气灯(红灯和绿灯)来加强,以确保夜间的视认性。这个信号灯装置只运行了两个月。年1月因燃气灯的燃气泄漏引起爆炸,操作信号灯的警察受伤。这次事故导致人行横道信号灯的再次出现,是50年后的事情了。如果我们要追寻车路协同的历史,这个信号灯应该算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吧,信号灯至今也是车路协同的一个重点领域,分配路权呵护安全,可以说是车路协同的最基础任务之一。从汽车问世后,人们很快就意识到这种比人力和畜力的运动速度都快很多的出行方式,挑战了人的控制能力和处理危险的能力。于是推出了一系列的车辆管理法和交通工程技术对策,用以改善人的用路行为,同时,汽车企业为了避免人们将汽车当作洪水猛兽加以拒绝,所以想尽各种办法持续地致力于车辆安全性能的改善。百多年以来,我们在国际上看到的很多非政府的道路交通安全促进组织,都有国际汽车企业支持资金的身影。人类和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斗争,从未停止,也不会停止,“零愿景”(VisionZero)法案在年首先由瑞典王国议会提出后,已经被很多国家的交通安全、道路建设和汽车制造者当作理想目标,而在实现这个目标的征途上,持续地利用各种手段提升安全,减少道路和车辆瑕疵,减少人犯错误的机会,始终是技术进步的核心使命,如今热络的智能网联和车路协同技术,其实也从未偏离过这条主线。提到“零愿景”的诞生地瑞典,我们可以有个更直观的方法来审视车路协同的技术发展方向和进展,就是看看沃尔沃轿车正在利用V2V和V2I技术为安全做出什么样的努力,和这些技术努力背后所反映出的安全逻辑。我们都知道,之所以会发生交通事故,是因为机动车的运动速度超越了人的控制能力,加之人会犯错误,人的行为千差万别,导致事故防范一直很难。所以如何减少人们犯错误的机会,降低人们完成驾驶任务的难度,一直是交通安全领域的努力寻找答案的领域。车路协同技术的不断更新,让这一努力在交通工程之外,又增添了很多新的机会,其安全设计的逻辑就是在人力控制车辆要出现错误甚至失败时实施技术干预,等于是用机器来增加人对车辆的控制力。上图:驾驶人任务需求与驾驶人能力接口模型,诠释了交通事故发生的基本原理。近年来,车路协同、人工智能、辅助驾驶、自动驾驶、智能网联,这些词都被炒的很热,好像这些词都有明确的技术界限,实际上,当我们来到一辆车上的时候,会发现这些技术是融合的,并不是对立或者相互脱离的。在年版的沃尔沃轿车上,这些热词被一个统一的产品原件名称概括了:IntelliSafe,这个词组,用注塑技术雕刻在了安装在沃尔沃轿车前风挡上中央上方的一个圆盒子上,直接翻译,可以叫做“智能安全”。这个IntelliSafe其实就是一个人工智能体,有视觉(摄像头),有听觉(雷达),有触觉(激光和遍布车身的各种传感器),通过设计好的识别软件感受道路上的车辆和设施,探测标线,识别标志,判断车辆、行人和自行车的运动轨迹,感知前后车辆与自己的车距,在驾驶人出现驾驶错误和风险的时候,进行提示乃至机器干预和拯救,简述几个其中的智能安全功能和V2X的概念如下:1、车道保持功能:智能安全系统可以识读车道标线,对驾驶人未打转向灯情况下的偏离车道的风险进行声光提示和机械干预;车道偏离一直是公认的交通事故伤害重要诱因;这种机器识别标线的技术,就是典型的V2I技术;上图:沃尔沃车内前风挡上有一个智能网联组件,其中有光感雷达和摄像头,已经可以读取公路/车道的标线。2、车距控制功能:自适应巡航时可以设定车辆跟随前车自动行进,也可以在后方车辆可能追尾本车时对后车发出警告、自动锁死安全带和调整本车制动,减少伤害程度;依靠雷达和激光探测车辆的技术,就是典型V2V技术;3、城市道路安全功能可以在驾驶人疏忽大意或者未及时采取措施时,紧急制动停车,避免碰撞行人和自行车;这种运用视频和激光雷达,通过电脑运算结论控制车辆制动的技术,就是V2X的典型实例;4、超车辅助功能可以在超车时探测左侧对向车道来车距离并控制车速和开回原车道时的时机,避免被后车追尾(这个功能要发挥,还需要对向来车也开启大灯);这个通过雷达和视觉光感探测前后车距的技术,也是V2V的一种模式;5、方向盘动态助力功能,车速低时,方向盘很灵活,车速高时,会感受到方向盘的阻力,这种设计,可以引导驾驶人在车速渐高时双手紧握方向盘以增加控制力,而这就可以避免一手开车一手打操作手机等分神操作……这种智能感知速度和路面的技术也是V2I的实例;非常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mfym/5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