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字 我国菜田所见的粉虱有温室粉虱(Trialeurodesvaporariorum)和烟粉虱(Bemisiatabaci),都属同翅目粉虱科(Aleyrodidae),其中烟粉虱较常见。
“粉虱”(whitefly)一词源于其颜色和体型。“粉”是蜡腺分泌的涂抹其身体上的白色蜡粉,其翅为白色(有的种类的翅为黑色、红色或淡黄色),“虱”是形容其体型微小(最大的不超过3mm)。粉虱分布于世界各大动物区,主要见于热带和亚热带。
烟粉虱成虫与蛹壳(蒋金炜摄)
烟粉虱属东洋、古北、非洲、澳洲、新北和新热带等的共有种。见于广东、广西、台湾、海南、福建、云南、上海、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安徽、陕西、北京等地;日本、菲律宾、印度、泰国、孟加拉、巴基斯坦、叙利亚、伊朗、以色列、南也门、黎巴嫩、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等国家,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
寄主植物年记载的有63科种,年为74科种,其中农作物主要有烟草、棉花、甘薯、蕃茄、西葫芦等。
温室白粉虱分布遍及全世界,已知寄主82科种。我国已知70科种。现已分布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主要危害温室、大棚等保护地蔬菜及露地果菜类蔬菜,是我国蔬菜生产上的重要害虫。
寄主植物很广泛,其中多为木本植物。成、若虫主要寄生在寄主植物叶的背面。
粉虱的为害包括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直接为害即是吸取寄主植物叶内汁液,造成寄主营养缺乏,影响寄主的正常生理活动;间接为害是指,一方面其排出的大量蜜露招致灰尘污染叶面和霉菌寄生,影响寄主的光合作用和外观品质,另一方面是作为植物病毒的传播媒介,引起寄主植物的病毒病发生。
成虫、若虫在植株叶片和嫩茎上刺吸汁液,并分泌蜜露污染叶片,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蜜露会诱发煤污病,如受害棉花的棉絮布满蜜露,纤维受到严重污染。若虫吸食时所分泌的唾液会破坏叶绿素和淀粉,有时使细胞的质壁分离,所以受害叶常出现褪绿斑,气温低时出现黑红斑。不同寄主植物受害后的症状不尽相同:叶菜类植物表现为叶片萎缩、黄化、枯萎;根茎类植物表现为白化、无味、重量减轻;果菜类植物表现为果实成熟不均匀(如番茄)或叶片表现为银叶(如西葫芦);花卉植物表现为白茎、叶片黄化落叶;棉花叶正面出现褪色斑,虫口密度高时有成片黄斑出现,严重时导致蕾龄脱落,影响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这是烟粉虱的直接为害。
温室白粉虱(蒋金炜摄)
传播植物病毒病是烟粉虱的间接为害。烟粉虱可在30种作物上传播70种病毒病,传播病毒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甚至比直接为害还要严重。烟粉虱在北京的蔬菜上严重为害,黄瓜、番茄、茄子、甜瓜和西葫芦等受害较重,有时损失可达七成以上。
烟粉虱不同的生物型所传播的病毒类型也不同,如A和B型传播新旧大陆联体病毒和莴苣黄叶病毒(LIYV),E型传播十万错(Asystasia)金色花叶病毒(AGMV),J型传播番茄黄卷叶病毒(也门品系)(TYLCV-Ye),N型传播麻风树属(Jatropha)花叶病毒(JMV),非木薯型传播新大陆联体病毒,木薯型传播非洲木薯花叶病毒(ACMV),秋葵型传播旧大陆联体病毒,Sida型传播新大陆联体病毒。在我国,烟粉虱可传播的病毒包括番茄黄曲叶病毒(tomatoyellowcurlvirus,TYLCV),番茄曲叶病毒(tomatoleafcurlvirus,TomLCV),烟草曲叶病毒(Tobaccoleafcurlvirus,TLCV),南瓜曲叶病毒(squashleafcurlvirus,SqLCV)。传播烟草病毒病时,病毒需在烟粉虱体内经历一定的潜育期,但不在其体内增殖。
烟粉虱蛹(蒋金炜摄)
形态识别
烟粉虱又称棉粉虱(cottonwhitefly),甘薯粉虱(sweet-potatowhitefly),年首先在希腊的烟草上发现并被定名为Aleyrodestabaci。由于其形态的变异性,而有22个同物异名(synonymy)。
虫体白色,体表无蜡质分泌物。若虫共4龄,各龄虫的形态变异较大(见表6-9),每一种形态均与寄主植物的叶面性质有关:在光滑无毛的叶上,体型较大,边缘整齐,背刚毛短,而具毛叶上的体型较小,边缘深陷,背刚毛长。这种形态随寄主不同而变异的现象谓之寄主相关变异(host-correlationvariation)。
我国常见粉虱的检索见表6-9~10(以蛹壳即第四龄若虫的形态识别为据):
表6-12 实体镜下粉虱自然状态检索表
1.
蛹壳漆黑色,中部隆起。椭圆形,前端稍窄。边缘有栅状蜡质分泌物………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spiniferus
蛹壳为白色或淡黄色………………………………………………………………………………………………2
2.
蛹壳淡黄色或浅褐色,阔椭圆形,在胸气管孔处稍变窄;胸气管褶、皿状孔颜色浅,稍凸起;尾沟清晰,稍突起……………………………………………………………………………橘绿粉虱Dialeurodescitri
蛹壳白色,长椭圆形………………………………………………………………………………………………3
3.
蛹壳较厚,为蜡层和蜡缘包围………………………………………………温室粉虱Trialeurodesvaporariorum
蛹壳平坦,没有或极少蜡质分泌物………………………………………………………………………………4
4.
蛹壳稍大,边缘规则,胸、尾气门处稍凹入……………………………………………非洲小粉虱Bemisiaafer
蛹壳较小,在有毛的叶片上边缘陷入,呈不对称形态……………………………………烟粉虱Bemisiatabaci
表6-13 显微镜下粉虱蛹壳检索表
1.
碱液处理后,蛹壳呈棕色,边缘有20~22根长刚毛……………………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spiniferus
蛹壳染色后,呈淡红或粉红色,刚毛不如上述…………………………………………………………………2
2.
皿状孔近圆形,盖片心形,几盖住孔。舌状突不暴露………………………………橘绿粉虱Dialeurodescitri
皿状孔心形或长椭圆形,舌状突暴露……………………………………………………………………………3
3.
蛹壳背面有许多乳突,皿状孔心形,舌状突三叶草状……………………温室粉虱Trialeurodesvaporariorum
蛹壳背面没有乳突,皿状孔长椭圆形,舌状突长匙状…………………………………………………………4
4.
蛹壳稍大,规则的长椭圆形;胸、尾气门处稍凹入,气门冠齿硬化程度高;皿状孔后缘有横脊纹……………………………………………………………………………………非洲小粉虱Bemisiaaferi
蛹壳较小,边缘常凹入;胸、尾气门特征不如上述;皿状孔后缘没有横脊纹…………烟粉虱Bemisiatabac
寄主相关变异的一般情况是:在具毛叶上发育的“蛹壳”,体型较小,边缘深陷,背面乳突或刚毛较长。而无毛叶上的体型较大,边缘整齐,背面乳突和刚毛短。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是叶上毛的存在使蛹壳周围微环境改变所致,是粉虱对微环境的一种适应。多食性、分布广的类群的形态易产生变异,表明它们对于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烟粉虱易变异的特征主要是边缘凹陷程度,刚毛长短,蛹壳大小,皿状孔特征等。
烟粉虱与同为小粉虱属(Bemisia)的非洲小粉虱(B.after)是两近缘种,不易区分。二者的区别是:烟粉虱的个体形状不规则,边缘有时强烈凹入,皿状孔末端有小瘤状突起而无横脊纹;非洲小粉虱形状规则,边缘整齐,胸、尾气门褶稍凹入,皿状孔末端有横脊纹。2种粉虱各龄若虫的特征见表6-11。
表6-14两种寄主上的烟粉虱各龄若虫体长、体宽及尾毛长的变化情况(引自罗志义)
龄次
体长(μ)
体宽(μ)
尾毛长(μ)
甘薯上
棉花上
甘薯上
棉花上
甘薯上
棉花上
一
±3
.3±22.9
±4
.0±20.9
—
.6±24.8
二
±14
.5±28.8
±13
.1±37.0
—
.6±5.9
三
±5
.6±36.1
(小型个体)
.1±67.3
(大型个体)
±9
.4±49.9
(小型个体)
.1±75.4
(大型个体)
—
.1±8.6
(小型个体)
.0±17.1
(大型个体)
四
±24
.5±35.8
(小型个体)
.0±43.8
(大型个体)
±22
.7±32.5
(小型个体)
.7±35.2
(大型个体)
—
.3±7.2
(小型个体)
.5±26.5
(大型个体)
通常的烟粉虱被称为“棉品系(cottonstrain)”或A型(typeA),年美国佛罗里达首次记载。年,在美国的温室观赏植物特别是大戟科植物上发现了与A型极其类似的B型。二者在外部形态上难于区分,但A、B型在为害、取食和寄主范围和产卵习性等方面有许多不同点:①B型与A型有不同的寄主范围,②在南瓜上的B型能引起南瓜银叶病(squashsilverleafdisease),而A型则不能引起此病,③B型取食植物汁液较A型多,因此分泌的蜜露也多,④B型产卵数量比A型多。
近来,根据成虫的杂交成功率、性行为差异、等电点聚焦电泳(isoelectricfocusingelectrophoresis,IEF)图谱所反映的同工酶的差别、20个RAPD-PCR引物所显示的DNA差异(Gawel,N.J.andBartlett,A.C.,)等,认为A型和B型是二个完全不同的种,Perring,T.M.等将B型命名为银叶粉虱(silverleafwhitefly)(BemisiaargentifoliiBellowsandPerring)。
在欧洲和亚洲,还未见银叶粉虱或烟粉虱B型发生、为害的报道。我国发生的是普通的烟粉虱(A型)还是银叶粉虱(或烟粉虱B型)有待研究。
成虫:体长约1mm,体及翅覆有细微的白色蜡质粉状物,体淡黄色;复眼肾脏形,黑红色,单眼2个,靠近复眼;触角发达,7节,白色。翅2对,休息时呈屋脊状。翅脉简单,前翅有纵脉2条,后翅1条;跗节2节,约等长,端部具2爪,并有爪间鬃。雌虫尾端尖形,雄虫呈钳状;
卵:长约0.2mm,弯月状,以短柄粘附于叶背。初产时黄白色,近孵化时黑色;
若虫:共4龄,初孵若虫椭圆形,扁平,灰白色,稍透明,有3对胸足,体周围有蜡质短毛,尾部有2根长毛,能活动。2龄以后触角与足等附肢消失,仅有口器,若虫固定在叶片背面取食,很象介壳虫,体色灰黄色。末龄若虫称为伪蛹,长约0.7mm,椭圆形,后方稍收缩,淡黄色,稍透明,背面显著隆起,并可见黑红色复眼。蛹壳卵圆形,长0.8~1mm,全体淡黄色,中胸部分最宽,中胸缝及横缝不及亚缘部,中、后胸及腹部各节在背面清晰可辨。
温室白粉虱
成虫:体小,全身及翅覆有白色蜡粉。雌虫体长约1.1mm,雄虫约1.0mm,喜聚集于叶背。卵多散产,偶或数卵成月牙形排列。刚羽化的成虫翅在背面褶叠,约10分钟后展开,半透明,后全身布满蜡粉。
卵:椭圆,长约0.21mm,宽约0.09mm。卵柄长约0.12mm,埋在植物组织中。初产卵浅绿,孵化前渐呈深褐色。
若虫:共3龄,1龄若虫长约0.27mm,浅黄绿,胸足和触角发达;2、3龄若虫各长约0.38和0.55mm,足和触角萎缩,营固着生活。
蛹壳:虫体渐伸长并加厚,体色黄褐,背面长出许多蜡突,晚期椭圆形,长可达0.76mm。
其他粉虱的鉴别见表6-12~13。
生活史及习性
烟粉虱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年可发生11~15代,且世代重叠。在温暖地区在杂草和花卉上越冬;在寒冷地区在温室作物和杂草上过冬。白粉虱在温室内1年可发生多代。以各虫态在温室蔬菜上越冬并继续危害。
羽化通常在8~12时,羽化时成虫从蛹壳背裂缝口中爬出。羽化后12~48h开始交配。一生可交配数次,交配后1~3d即可产卵,平均每头雌虫产粒。也可进行孤雌生殖,后代都是雄性。成虫比较活泼,白天活动,温暖无风的天气活动频繁,多在植物间作短距离飞翔。有趋向黄绿和黄色的习性,喜在植株顶端嫩叶上为害。卵多产于植株上、中部的叶片背面。最上部的嫩叶以成虫和初产的绿卵为最多,梢下部的叶片多为变黑的即将孵化的卵,再下部多为初龄若虫、老龄若虫,最下部则以伪蛹及新羽化得成虫为多。在寄主植物打顶以前,白粉虱的分布一般情况是如此。因此,不同的叶位可以看到不同的虫态,就是在同一片叶上也仍可见到白粉虱的不同虫态。
卵由于有卵柄与寄主联系,可以保持水分平衡,不易脱落。若虫孵化后在叶背可作短距离游走,数小时至3d找到适当的取食场所后,口器即插入叶片组织内吸食,一龄若虫多在其孵化处活动取食。二龄后各龄若虫以口器刺入寄主植物叶背组织内,吸食汁液,且固定不动,直至成虫羽化。在卵量密度高的叶片上,常可看到若虫分布比较均匀的现象。白粉虱的成虫对黄色有很强的趋性,飞翔能力很弱,向外迁移扩散缓慢。
发育时间随所取食的寄主植物而异,在25℃条件下,从卵发育到成虫需要18~30d,成虫寿命为10~22d。每头雌虫可产卵30~粒,在适合的植物上平均产卵粒以上。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一)气候条件。白粉虱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主要害虫。因此,喜欢较高的温度。在26~28℃为最佳发育温度。烟粉虱在干、热的气候条件下易爆发,适宜的温度范围宽,耐高温和低温的能力均较强,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在23~32℃,完成一代所需要的时间随温度、湿度和寄主有所变化。
(二)天敌。烟粉虱的天敌资源丰富,主要有膜翅目、鞘翅目、脉翅目、半翅目和捕食性螨类,以及一些寄生真菌等。在世界范围内,烟粉虱有45种寄生性天敌(恩蚜小蜂属和浆角蚜小蜂属等),62种捕食性天敌(瓢虫、草蛉和花蝽等)和7种虫生真菌(拟青霉、轮枝菌和座壳孢菌等)。对粉虱影响比较大的是丽蚜小蜂。
在我国,有19种寄生性天敌〔主要是匀鞭蚜小蜂属(Encarsia)和浆角蚜小蜂属(Eretmocerus)的种类,18种捕食性天敌(瓢虫、草蛉、花蝽等)和4种虫生真菌〔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fumosoroseus)、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lecanii)、粉虱座壳孢(Aschersoniaaleyrodis)和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在台湾东方蚜小蜂(EretmocerusorientalisSivestri)对烟粉虱的抑制作用相当大。
防治技术
(一)调整播种期,避开敏感作物在烟粉虱危害高峰期受害;及时清洁田园,在受烟粉虱危害的作物收获后清除残枝落叶等,并尽可能清除田间路边杂草等措施,均可减轻作物受害。
(二)针对烟粉虱在我国北方保护地越冬的特点,在保护地秋冬茬栽培烟粉虱不喜好的半耐寒性叶菜,如芹菜、生菜、韭菜等,从越冬环节上切断烟粉虱的自然生活史。
(三)冬春季加温苗床避免混栽,清除残株、杂草和熏杀残存成虫,培育无虫苗。
(四)在果菜生长前期,当烟粉虱密度低时,施用爱福丁、吡虫啉、扑虱灵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控制其危害。
(五)人工释放引进天敌有条件的地方可人工引进释放丽蚜小蜂、东方蚜小蜂等寄生性天敌,控制烟粉虱的危害。
延伸阅读:
90%秋茬番茄逃不出这九种病害,防治攻略拿走不谢!
主要蔬菜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一分钟教你认识辣椒常见病害
大棚蔬菜定植需注意茎基腐病
甜(香)瓜常见病害分析及防治
黄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模式图(经典收藏)
图说茄子病害:不看后悔
如何区分各种病害:看懂这个你就是专家了!
茄果类病害解决方案大全(看这个就够了)
玉米田主要杂草图谱(附防治方法)
黄瓜常见生理病害汇总看这个就够了
地老虎是什么虎?关于地老虎你知道多少?
引起辣椒烂果的九大原因剖析(经典推荐)
辣椒主要病害介绍(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