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人,不远万里到中国来抗击烈性传染

栩先生

首发

栩先生(ID:superMr_xu)

1

年,历经千难万险,一个美国记者终于达到了陕北。

这个记者的名字叫斯诺,他在这里广泛地参与和观察着红军们的生产生活,面对面地采访了毛泽东,并将所见所闻最终写成了一本很有名的书:《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

在这本书里,他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真实的延安,真实的中国共产党,和真实的红军。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这本书里斯诺刻意隐瞒了一件事。

他并不是一个人去的延安。

与他同行的,还有一个叫海德姆的美国医生。

他们一起在延安生活了数个月,从领导层到基层,把红军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了解了个底朝天。

而海德姆在跟着斯诺看过苏区的情况后,居然写了一篇《苏区医疗卫生工作考察报告》,详细分析了苏区面临严重封锁、缺少医药的情况,并提出了“重在预防”的理念。

其间,他们俩还一起到了西征军的前线。当时的红四师师长李天佑、政委黄克诚、政治部主任舒同一起给斯诺写了一封信,被斯诺视如珍宝。

直到斯诺逝世后,斯诺的夫人才在年将这封信的影印件赠送给中国,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4个月后,斯诺如期完成了采访计划,决定离开苏区,回北平。

万万没想到,临行前,这个叫海德姆的美国人却不走了。

他决定,留下来参加红军。

2

在这之前的海德姆,是个大有前途的美国小伙。

小伙长得很帅气,精神头十足,从瑞士日内瓦医学院博士毕业后,来到了上海,和朋友们一起开了一家私人诊所,收入很丰厚。

要知道,那是战争年代,医生是最吃香的职业,很多知名人士,比如孙文、鲁迅、郁达夫、冰心等都学过医。

按照海德姆的高学历,闭着眼睛也能混成资本主义中产阶级。在上海的时候,就经常出入上流社会,亲身体验了十里洋场的纸醉金迷。

但另一面,他又看到了普通人的悲苦生活,这些旧中国的穷苦百姓连生存都需要用尽全力,更别说基本的医疗保障了。

他去缫丝厂调查职业病的时候,亲眼见到平均不满14岁的童工们的手被溶液腐蚀溃烂,每天长达十多个小时的劳动,严重的营养不良;在虹桥机场,他看到国民党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的现场,那些革命者临死前还在喊着口号,给了他非常大的震撼。

他对朋友们说:我觉得,光靠行医是救不了中国这个腐败不堪的社会……我考虑再三,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投身革命,和那些为了人类解放而舍生忘死的人一起生活、战斗。

值得一提的是,鲁迅先生也说过类似的话,而鲁迅最终选择了弃医从文,用尖锐的文字来刺痛和唤醒麻木的民众。(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mfym/55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